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1 / 2)

加入书签

若种白叠子的技术再不传下去,真的要消失了。

不过后续的发展,是她这个老婆子没想到的。

纪楚甚至还在白婆婆家看到那匹马,至今还有不少人过来看这骏马,这同样是白婆婆荣誉的象征。

而今年的棉花产量,更让她的地位拔高一层。

如今的她再也不提死这个字,因为白婆婆知道,自己很有用,比自己想得还要厉害。

白婆婆看到纪县令时,还是无比感激。

谁能想到去年救济院之行,给她带来那么大的改变。

今年的她不再去救济院了,因为家里房子已经修补好,不会再漏风。

但给她的扶济物资依旧发到,谁让她年纪确实很大。

只是跟之前不同,白婆婆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吃白食,也不会觉得为此难受。

见到这样的场景,纪楚心里肯定也是宽慰的。

在各地摘棉花,剥棉花籽时,纪楚又收到来信了。

不出意外的,这次的信件里,依旧有周大人的。

周大人只有一个请求。

棉花!

他要棉花!

别管外面怎么说,他要棉花!

而且不用弹,他会把如何把棉花变得蓬松写下来,交给自己爹娘。

棉花机的作用是赶工期,让弹棉花变成方便的事情。

像周大人这样的望族,有的是人手动弹棉花。

纪楚甚至想回他一句:“就是因为这样,才不想把棉花给你们啊。”

不过去年他许诺过这事,而且周大人实在背了大黑锅,这棉花肯定要给。

周大人不仅自己想偷偷地用,还准备送回京城一些,让老父亲老母亲也用上。

老人家上了年纪,特别需要这种东西。

而且他母亲吃斋念佛,从不用整块的动物皮,每年只攒些羊绒之类的东西,更是非常需要。

当然了,周大人还强调,他同家人说了,不让他们讲出去。

而且就算在京城,也要跟他“统一口供”,不准夸棉花。

周大人都这么说了,纪楚肯定要送的。

他从沾桥官田拨些出去刚刚摘下来的新棉,今年实在丰收,送了三百斤出去。

毕竟只沾桥一地,就有二十一万多斤棉花。

所以这个数字,还让纪楚有些良心羞愧。

毕竟现在不止周大人背锅,就连周家都一样啊。

这么想着,纪楚闭着眼又添了五十斤过去。

总算够你们家长辈用的吧。

没想到,这三百五十斤棉花一送,最先不高兴的是蔡先生。

蔡先生直接道:“那些棉花还没弹呢,怎么好直接送出去?!”

纪楚赶紧解释原因,又道:“弹好棉花占地过大,实在不方便运输,他们那边自己手工弹。”

听到手工弹三个字,蔡老头的倔脾气立刻上来。

手工手工!

就知道手工!

手工哪里有机器厉害?!

最近在纪楚这,他都习惯喊机器了,而且名字确实很合适。

纪楚心道,放到现代,蔡先生绝对会在网上跟人争论,到底是手工有温度,还是机器有机魂。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十月初九清早,纪楚便得知一个好消息。

弹花机终于做好了!

甚至可以剥离棉籽!

那种手工剥籽遗漏的,竟然也可以被机器剥出来,然后继续弹棉花,丝毫不会影响进度。

纪楚忍不住来了一句:“可以分两个队,一个手工弹棉花,一个机器弹棉花,看看哪个厉害。”

请问支持手工队,还是机器队!

纪楚是随口说的,蔡先生却直接当真:“好啊,让人过来看看,正好检查我的机器好不好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