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1 / 2)
活泛。
吃饭时跟当地人沟通,实在让他们震惊。
冬日过不下去,还有扶济?
还帮忙租用农具?
还购买大量耕牛供普通农户使用?
就连那田税都?
有人捂着自己冻坏的耳朵,现在已经是三月份,冻伤的耳朵已经愈合,但留下的黑色痕迹依旧在。
这必然是年年冻,年年坏,年年烂才有的乌黑。
而这样的冻伤,在他们西北小县是最轻的。
耳朵,手脚,脸颊,稍不注意都是冻疮。
再听对方道:“我们今年可没冻疮,炭火足不说,还修补了房屋,还有油可涂,竟然没冻坏。”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外面不都说安丘县比他们那还穷吗。
隔壁县的人猛吃一口饭,想着自己有没有安丘县的亲戚,要不然来投奔如何?
反正边关户籍管得不严,来了也没人知道。
农忙不过半个月,起了这种心思的人就不说。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找个活路,总没错吧。
在纪楚再次查看州城发来的信件时,丝毫不知道本县人口已经悄悄突破三万大关。
信件上的内容,让宋教谕高兴的恨不得绕着县学跑两圈,若不是顾及礼仪,真是想蹦起来欢呼啊。
“考上了,考上秀才了。”宋教谕激动道,“比我当年考上秀才的时候,还让人高兴啊。”
去州城考试的五个学生,其中一人考上秀才,便是那个向来第一的张文胜。
至少四五年了吧?
安丘县终于有人考上秀才了!!!
宋教谕喜极而泣,拉着纪楚道:“纪大人,你太厉害了,你真的太厉害了,若不是你这人才肯定不会回来啊。”
纪楚无奈松手道:“还是张秀才本人的功劳。”
说着吩咐:“让差役带点银钱过去,考上秀才之后肯定要跟同年交际,还要裁新衣,估计他手里没钱。”
宋教谕只顾着高兴了,竟然把这些事给忘记,赶紧道:“让县学来出,县学账上还有银子。”
这对县学的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看见没!
咱们县学是能出秀才的。
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即可。
消息传到县学,果然跟宋教谕想的一样,不仅如此,不少大户还主动过来送上贺礼,就为了沾沾喜气。
当然也为了激励自家孩子。
纪楚挑挑眉。
宋教谕学得倒是快。
但衙门这份也不能少,只是从银钱换作粮食布匹送到张文胜家中。
如此殊荣,更是让县里读书人羡慕不已。
看看人家。
再看看自己。
没能去府试的,甚至被拉来田间做事。
要是自己能考上就好了啊!
那样光宗耀祖,被纪大人赏识的,就是他们了。
不用多说,今年年底的入学考试名额竞争,只会更激烈。
剩下四个学生回来,纪楚则给他们放了几日假,又专门看了他们文章,算是给他们鼓励。
一次落榜而已,明年再来就是,万不能气馁。
等宋教谕冷静下来,再次来衙门拜谢。
去年他有多沮丧,今年就有多高兴。
以前只想着县里大户们学习条件好,请的老师好。
所以觉得他们的子弟们多半更容易考上。
事实上并非如此。
那贫家子弟明显更多,而且更吃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