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1 / 2)

加入书签

变化的,自然是县里的店铺掌柜们。

往日各家来买东西,那都是挑最便宜的。

如今说不上买最好的,却也能挑最合适的。

不仅如此,县里的泥瓦匠们还接到不少活,都是请他们去修补房屋的。

今年手里落了些银钱,终于可以把破旧的房屋给修缮好,等到冬天就不冷了。

点心铺里也多了买卖,说是中秋佳节,吃个月饼尝尝鲜。

放在繁华的地方,这些都不足以提。

但在他们安丘县,那可是不一样的。

往年谁会这样做啊。

说到底,还是今年丰收,田税还没那样重,一整个县的百姓都像活过来一样,日子松快不少。

“倘若油菜收获,那又会怎么样?”

“就看油菜的价格了,那收油菜的商贩早就来了,原本要跟农户们谈价,之后被衙门请走了。”

“衙门请走?”

大家都是做买卖的,瞬间明白过来。

纪县令插手,就是不让这些油菜贩子们压价,让本县有个统一的市场价。

那些贩子估计没想到衙门看得紧,只好灰溜溜过去听训。

如果说之前蜂糖好卖,并不出意料。

那如今的油菜好卖,更不用多讲。

油菜生长到现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收获油菜籽,然后榨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素油。

在这个年代,别说荤油素油,但凡是油脂,那都是好东西。

所以不用安丘县多宣传,自然有收油菜的贩子紧紧盯着。

大片的油菜田,是瞒不住的。

而且安丘县衙门早就打听过如今油菜籽的市价,不会让这些贩子占便宜。

百姓们热热闹闹准备过中秋,衙门上下则为油菜籽价格争得唾沫横飞。

其中一个从外地回来读书的书生对此感触最深。

他五岁开始读书,夫子便说他天赋极好,但家里没钱,中间断了几年。

之后还是外地亲戚觉得他可惜,所以把他接过去念书。

但同在曲夏州,各地的田税都很重,他在亲戚家日子也不算好过。

所以一听到老家县学免学费免食宿,他便立刻回来了。

其实回来的时候,心里还忐忑,既怕县里骗人,也怕家里供不起。

毕竟他在外面也听说了,说安丘县今年亩产不高,其他地方都是大丰收,就他们收获平平。

但真的回到家中,看着家里给他蒸的热腾腾馒头,一下子哭出来,边哭边道:“爹娘兄嫂,何必破费。”

家人好说歹少,拉着他去看了自家粮仓,这才让他止住眼泪。

外面说安丘县今年穷得很。

其实并非如此。

反而比往年情况要好?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ⅰ???ū???ě?n?Ⅱ???2?5?.???ō???则?为?山?寨?站?点

再等蜂蜜也丰收,他读书的时候还能吃到糖时,心里再次感叹,这还是他家吗?

读书间隙,他也去油菜田帮忙,看着黄澄澄的油菜花,更是觉得日子跟往年不同。

期间还有同窗给他写信,说起安丘县跑上百里去卖蜂蜜糖的事,都在说他们县穷得厉害,问他那县学免费是不是骗人啊。

听他家在户司的长辈说,户司的官吏,都怕安丘县交不上今年余下的税款。

这书生眼睛一转,竟然模棱两可回了过去。

他虽未见过新县令,却已经明白纪大人的想法。

让那些人说去吧!

他们安丘县自己得了实惠才是真的。

八月下旬一到。

这书生都换上旧衣,下地收油菜。

不仅他家,整个安丘县上下都忙起来。

相比夏天基本在收麦子,秋天收获更是多种多样。

从本地最传统的牧草,各种红豆绿豆,以及勤快人家种的春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