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1 / 2)
了。
夏税该给的已经给了。
剩下的都压到秋税,差不多折银两万七千两。
再加上秋日应该交的人头税以及杂税,基本差户部三万一千两银子。
“欠”人家这么多钱,怪不得上司不高兴。
纪楚安慰道:“咱们都是按照县里情况报的,并不贪功,也没什么不好,各县的情况自己知道。”
总比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地方好。
差役们都是本地人,嘿嘿一笑。
就是,他们安丘县的实际情况,可好着呢。
其他地方在衙门当差的,要么俸禄不及时,要么上官非打则骂,出去转一圈百姓都是骂的。
他们却不同。
安丘县的百姓看到他们,都笑盈盈的,那感觉完全不同。
再者,各家都有田地,给朝廷的田税是不多,可自家留的粮食多了啊。
范师爷还带来前任张大人的信件。
这位张推官算是纪楚在曲夏州唯一的“人脉”,肯定要多多联系。
张推官信上的内容,跟差役们说得差不多,都讲州衙门对安丘县的收成有些不高兴。
但知州并未多说,顶多是户司那边不满多些。
不过这信的最后几句,倒是斟酌再三,承诺道:“若有所需,必当竭尽全力。”
这话说的很郑重,看来知道纪楚是在平荒田的账目,并且领了这份大恩情。
纪楚对此倒是不意外,他辛辛苦苦平账,这些人要是不领情,那就是傻子了。
他就知道,只要报的均产不离谱,肯定不会有人过来查证,说不定还会暗中帮他隐瞒。
所以说,他这一关也算过了。
看完信件,吃过饭的马书吏求见。
“县学需要的书本笔墨都已经买齐了,价格都在这里。”
“还有其他需要的物资,都在库房等着清点。”马书吏说着,把清清楚楚的账册送过来。
纪楚寄给振儿,让他跟李师爷去点数。
这些都是次要的。
最重要的事还没讲。
马书吏继续道:“带过去的百十斤蜂蜜没什么人买。”
那九十斤蜂蜜被分装成十八个小坛,正好运到州城,找找需要蜂蜜的买家。
一路上虽然小心谨慎了,但还是破了几坛。
到州城的时候,只剩十六坛了,坛口黏黏糊糊,清理了再清理,才能送出去。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布?y?e?不?是?ⅰ????μ???é?n?????2????.???????则?为?山?寨?站?点
有几家铺子倒是说他们蜂蜜不错。
但要说跑到五六日距离的安丘县去买,那又不划算,他们也买不了多少。
张推官知道这件事后,倒是让相熟的铺子购置几百斤,等到秋税送过去的时候送去即可。
不过这就是纯粹看在人情上购买,大概率不会有回头生意。
纪楚听着,总结出问题所在。
一,不好运。
二,路途远。
马书吏道:“其实也不用一定卖出去吧。”
“咱们县的老人小孩都喜欢吃,自家养点蜜蜂,当个零嘴。”
纪楚摇头:“如果没有合适的收入,那明年就会少很多养蜂户。”
不是他一定要赚养蜂的钱。
可蜜蜂授粉,是农作物生长很关键的一环。
如果授粉不充分,肯定会影响所有农作物的产量。
到时候油菜这个副业没搞成,主粮先给耽误了,岂不是本末倒置。
外面人以为他们亩产低,甚至笑话他们,那都是小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