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6(1 / 2)

加入书签

魏七郎道:“姑母放心。”又牵着宁哥儿的手一伴出去。

至于筠姐儿,她本来就在魏家读书,倒是认识的人不少,听说魏家两位姑娘都在,便出去找她们玩儿了。

锦娘被安排和人打柳叶牌,她联宗之后,按照年纪排行第三,对面坐着的是原本的三姑太太,现在的四姑太太,她倒是没什么嫉恨的,反而跟锦娘提起道:“说起来王家在大名府也任职三年了,今年是最后一年。”

“是真的么?”锦娘心想这邬娘子还真精明,跑的还真快。

魏四姑笑道:“我骗三姐姐你做什么,是真的,到时候也不知会哪里再来一任府公。”

锦娘想起魏家六郎和王家女儿定了亲,也难怪魏家的人了解王家的行踪了,不过这王老夫人离开也是好事,那也是个人老心不老的。像平江军知军的母亲申老夫人,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从不挑事儿。

在外做官,亲戚朋友有限,走动的也少,转眼正月十五已过。蒋羡开始上衙,两个孩子也开始读书,锦娘原本打算在家休息几日,没想到纪家姑娘今年定了亲。纪大姑娘今年十三岁,倒的确是官宦人家女子定亲的年纪,只不过有些猝不及防。

锦娘问起钱娘子:“不知道说的是哪家?”

“是个寒门学子,也算不得什么好人家。”钱娘子道。

锦娘不明白:“也不是没有门当户对的学子,干嘛一定要嫁寒门学子?”

钱娘子摇头:“这就是人家的家事了。”

纪大姑娘定亲肯定是不会找锦娘的,纪夫人为了缓和和王老夫人的关系,也就找了周四娘子。周四娘子这次准备大赚一笔的,还给自己置办了行头,没想到纪家只封了二十两银子,再就是一些吃食酒水还有两匹布。

那纪家的妾平日再得宠,操办这些的还是纪夫人,纪夫人当然不会当一回事。

偏周四还要从馆陶赶过来,好容易做了半日,只得了这么些,非常失望。

这个时候,她两个女儿还要买颜料、买书,还要做骑马的衣裳,到手的钱立马花出去一大半。孙二姑娘还道:“娘,现下女学里每个人还轮流请吃点心。她们买的不是鸿宾楼就是翠云楼的,都不是家里带过去的……”

周四娘子拧着眉头:“怎么如今好攀比之风了?读书就读书,专门学这些,我看这女学也不是很好。”

她觉得女学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要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

锦娘倒是对这些无所谓,因为这魏家女学本来就相当于私校,她就有心理准备。如果只是想孩子读几本书,直接找个老酸儒教,一年三贯都绰绰有余。

但在女学学的读书、制香、骑马、装裱、画画、弹琴,这些在外面可能单独寻摸一位先生都不容易。

“青蓉,你让陈小郎拿一钱银子在翠云楼买些果馅点心,明日给姑娘带过去。”锦娘吩咐。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布?Y?e?不?是?í???u?????n??????????⑤?.???ō???则?为?屾?寨?站?点

现下阿盈在正月初九生了个小子,还在坐月子,锦娘这里便让青蓉接过手办理。这几年青蓉作为副手,办事细心谨慎,也是锦娘称赞过的,倒也放心。

孙家姐妹就因为一钱点心都不买过去,又不好吃别人的,总是匆匆来匆匆走,在女学竟然没有一丝快乐。后来周四娘子无法,还是馆陶县一位常常奉承她的富户知晓,遂送了不少点心过去,周四娘子只好收下,但那富户表面笑嘻嘻的,内心又有些看轻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