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4(1 / 2)

加入书签

然则父母在,不分家,但我沉疴已久,若如今不安排好,将来等我一去,同住一屋檐下,还不知生出什么事情来,六老爷和我都想先分产不分家。”

古代是非常忌讳分家的,所以锦娘即便婚前有自己的宅子,也一直住在夫家,宁愿每日奔波都行。

蒋六夫人说完,蒋六老爷也说了一些套话。

锦娘也没想过分产来的这么突然,完全不给她们思考的空间,但这就是蒋六夫人要的,她要用雷厉风行的态度把这件事情快速定下,否则迟则生变。有的人家因为提前知道分产,还生出残害手足的事情来,她可不允许这件事情发生。

这事儿其实也打了许氏一个措手不及,原本她裁撤了书房的银钱,一切都很顺利,还准备把家里的园子赁出去,如此又是一笔收入。

不曾想蒋六夫人突然召集人来分家,连她的娘家人都没喊来。

内里,蒋六老爷就道:“现下连最小的十六郎也成了家,这些年他们嫁娶读书,我不会操持,产业空了许多。”

蒋羡在与锦娘成婚时,就隐约知道母亲的打算了,如今一言不发。

“南薰坊这带园子的三进宅子分给八郎,这座宅子当年原本只有三进,后来这园子是我们买下来了,请了人专门造了园子、池塘、亭台,如今也有万贯的本钱。”

“金梁桥原本是五间大门面,后来我把后面买了,盖了仓库马棚,门面还粉的油彩,一共五千两的本钱,这个铺子就给十六郎。”

“至于公中还有两百亩地,他们兄弟各五十亩,另有一百亩给我们夫妇养老所用,我们百年之后他们兄弟平分。”

蒋六老爷说完,又听蒋六夫人咳嗽几声:“我的嫁妆这些年当的当,卖的卖,唯独还有一百亩水田,我就分给十六郎,不是我偏心于他,就这些还是十六郎吃亏了。”

蒋七老爷拿在手中看了看:“如此倒也公允的很。”

长子得的是万贯大宅,幼子得的只有一半钱的铺子,即便分一百亩水田也是幼子吃亏了。但若是分宅子,就得破开宅子,大家得的都少了。

……

许氏听了这个消息,简直差点晕倒,婆母真的太偏心了。表面上她们作为大房分的多,可分产不分家,照样十六郎夫妻还是住在南薰坊中,可她们可以每年从公众拿一百八十贯和五十亩地的地租,大房的进项却只有五十亩田的租子?

就这般,所有人还觉得蒋羡吃亏了,蒋六夫人偏心她们长房?

不行,她绝对咽不下这口气。

相反,锦娘见蒋羡把房契地契还有田契都拿了给她,立马做了一个决定:“虽说父母在不分家,但如今已经分产了,这个宅子就是你哥哥她们的。将来父母百年之后,咱们俩去哪儿住呢?所以,我想把甜水巷我那宅子的游廊拆了,帮你建个书房,如何?”

“这……未免太快了吧。”蒋羡道。

锦娘摇头:“未雨绸缪嘛,即便日后不搬过去,我那里建个书房,你平日中午去找我,也能在那里读书啊。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明日把装背匠喊来,让他给我们画几张营造式图来。”

蒋羡一愣,娘子也太雷厉风行了。

第66章

分产的事情等次日, 又把魏雄和罗玉娥夫妇以及许氏的几位兄弟妗子过来见证,此事算是成了定局。

锦娘手上蓦然多了几张契约,一方面觉得自己的产业增多了有些高兴, 另一方面也有点惶恐。她爹娘不懂这些争产的事情, 还觉得让她们过来见证是荣幸,甚至有些诚惶诚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