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2 / 2)

加入书签

众人议论纷纷时,锦娘暗自打开绿缨送来的礼盒,一盒是桂圆,一盒是绛州枣、还有五尺的绸布,绸布底下压着两张交子,每张十贯,一共二十贯,几乎是她大半年的月钱了。

锦娘把交子收好,也明了了,蒋氏恐怕也知晓她平日将钱一大半换成交子放着,她也探了她的底的。

她冷笑过后,拿着药油揉搓着自己的膝盖。

果然,蒋氏那边听说锦娘虽然膝盖疼痛不良于行,但是还是蹒跚到绣架前做绣活,听闻连陈娘子都夸她的手艺愈发进益了。

“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蒋氏叹了口气。

绿缨道:“您也算是待她很好了,马上就要中秋了,二姑娘被蒋家接了过去,想必咱们家里可以平静一些时日了。”

蒋氏颔首。

又说中秋节前一日,锦娘接到了她娘送来的信和东西,去年家里穷,她家里送的东西都让针线房的其余人瞧不起,今年却是极大的两个包袱。 网?阯?f?a?b?u?页?ī????????e?n?2?????5????????

她娘还让人写了信来,她先拆开信看,娘说舅舅原本无人帮忙,请她夫妇二人过去早点铺子的理由是把铺子给她们经营一年,没想到白干了一年之后,舅舅竟然不干了,想赶她们走,还好,她和舅舅舅妈吵了一架,拿下店铺一年的经营权,所以手里也有钱了。还说她寄回去的布料太好了,她们用一匹绢换了两匹布,还有她带回去的棉袄特别挡寒,又林林总总写着带了什么东西。

头一个包袱装的是朱橘,这是她们江陵府的特产,也是锦娘在家特别爱吃的,另外还有一种黑色的枣儿,锦娘在现代吃过,这是椰枣,现在叫波斯枣儿。还有一个包袱则装的是几尺江陵锦。

她娘纯粹是给她做衣裳的,但是锦娘见这锦配寿桃、精鹿、福象等古雅纹样,很适合大婚,如此想着就拿了一块缎子布包好,又拣了些朱橘和椰枣一并去了上房。

蒋氏很快就见了她,锦娘故意蹒跚了一下进来,又笑道:“我爹娘让人从家乡送了些东西过来,我见这些东西虽然不甚名贵,但也有些意趣,就想献给大夫人,也报答您一直以来照顾好。”

“我姐姐当年在江陵的时候,常常给我送江陵的土产,有没有橘子,我爱吃你们那儿的橘子,胜过温州的橘子。”蒋氏见锦娘面上一派平和,也是松了一口气。

锦娘笑道:“有朱橘和枇杷,另外还有波斯枣,这波斯枣往年我吃过一次,听说被称为沙漠补药,不仅有通肺润肠之作用,便是孕妇分娩,预防风寒都有用。另外江陵锦可能没有两浙路或者平江府那边的布匹出名,可是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在婚庆中常用,甚至唐肃宗进贡的礼品中,就以方文绫、赀布等丝织品为主,就怕您看不上。”

蒋氏拿着布看了一眼,的确不错,她笑纳了:“不管东西大小,总是您的心意。”

“奴婢就知晓您定然是不会嫌弃的,您放心,我懂您的意思。二姑娘罚我,我原本有些委屈,可是想起您对我平日的恩德,我就一码归一码。”锦娘既说出了自己的怨,但同时又说她不会记恨。

若是只说自己不怨,那就是圣母,无人会信任。

蒋氏原本只是惯常打发人拿钱堵嘴,却没想到锦娘如此聪慧,只是这样的人要是家生子便好了,能跟女儿陪嫁,只要你待她好一些,又不会生二心。甚至一身好手艺,无论她们怎么抬举她,她都从不得意。

可惜,她不是无人看管的孤女,家中有精明强干的爹娘在,还能常常通信。这样的人家就很难拿捏了。

所以,蒋氏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