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5(1 / 2)

加入书签

中闪过的原理都给记下来——他们现在不懂没关系,万一以后就能看明白呢?

关飞渡见元宁也是云里雾里,便没在那些科技装置上停留多久,带他来到了下一个地方——人体结构展览处。

因为是给儿童科普的,所以并没有成人研究时那样将所有肌肉甚至连眼球都给展示出来,而是只有些笼统的肌肉结构和五脏六腑的位置,但也是非常客观准确的,决不能误导祖国的花朵。

“我们在知道了人体的结构之后,难受时也能了解到身上是哪个部位出了问题,自己心里也有数了。在问医生时,也能方便他们更加精准地找出你的毛病在哪。”关飞渡继续担任元宁身边的科普专家。

一直到现在,管家都没有出声插话,全都是让关飞渡畅所欲言。

“不过普通人只需要有所了解,心里有数就行,专门学这些的还是医生护士。”

元宁定定地看向人体结构,问出一个细思极恐的话:“飞渡哥哥,他们怎么知道人体结构的?”

关飞渡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解剖之后认识的。”

望着元宁微微苍白的脸色,他想到自己的小伙伴还年幼,并且被那些个愚昧蒙蔽的村民所缚,可能情理上难以接受。

他就轻声劝解:“解剖学现在很常见了,如果无法认识身体的各种部位,又怎么知道身体哪里生了病,又该怎么治病呢。你学历史,就知道古代有很多不治之症,可是在现代只需要开几盒药就能治愈。”

“直到现在都还有人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作医用学习,就是为了造福广大人民。我们对他们也很感激。”

“捐献……遗体?”

“是,他们也被称之为大体老师。我还记得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生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希望学生们在自己的身体划错千千万万刀,也不希望他们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

当时关飞渡尚且年幼,还不懂得看见这句话后的情感,但是这句话仍在他的心目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元宁渐渐明悟了些什么。

怪不得这个时代的医术这样顶尖,有这么多人愿意为医术做奉献,又有人甘愿深入钻研。而医生更不会被嘲笑为“方技之士”,医学也不会沦为末流。

关飞渡突然想起了什么,补充道:“也正是因为医术的进步,所以也变相地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咱们现在普遍能活到七八十岁呢。九十一百的老者也不在少数了。”

大盛朝。

在关飞渡介绍人体结构以及解剖学之时,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议论。

[这是在亵渎尸体,他们那方世界的人怎可这样做!]

[岂有此理,死者为大,他们居然还敢侮辱别人的遗体,所以医术才是末流之辈,难以称之为正派。]

[你们都是耳聋了么,人家不是说的自愿捐赠,所以不论做什么都是那些人的选择,需要尔等多嘴多舌?]

[这等做法还是叫人不寒而栗,恕我直言,难以苟同。]

多数人还是持着否定的态度,哪怕关飞渡说了在解剖学出来之后,一些疾病可以轻易治好时,大部分人还是不为所动。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而且没有被病痛所折磨困扰的人,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

直到关飞渡说出人的寿命在医学的帮助下延长,他们原本不屑一顾的态度骤然发生改变。

古人寿命本就短暂,人均寿命在三四十左右,要不然朝廷也会嘉奖高寿之人。

比如七十岁的老者不但不用再交税,还能得到官府赏赐的钱物,八十岁的老者得到赏赐的鸠杖,出入官府不必跪拜,到了九十岁的老者则赐以几杖,县长官还会适当设宴款待他们。

由此可见古人对长寿之人的看重和照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