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7(2 / 2)

加入书签

以前刘大姑经常跟生产队队长吵架,所以知道怎么闹。她就让苏笑笑放心,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会得罪当官的。

苏笑笑见她心里有数,便放心回城。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ī?f???w???n????〇????5???????м?则?为?屾?寨?佔?点

翌日早上,苏笑笑一家三口乘车南下。

张怀民在家歇两天就去部队报到。

在部队过一夜,第二天晚上张怀民跑回来。见着苏笑笑,他忍不住兴奋道:“师长说我真想转业的

话,最迟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回首都。”

第66章 准备回京我算不算有个尚方宝剑?……

苏笑笑注意到“最迟”二字,问张怀民:“你的意思我们有可能赶上明年高考?”

张怀民点头:“我可能没法参加了。”

“咋了?”

张怀民:“以前双姐不是说有年龄要求吗,当时没想过参加高考我就没留意。刚才回来的路上碰到张政委,顺嘴跟他聊一句,他说去年的考生最大不能超过三十岁,老三届除外。”

苏笑笑点头:“这事我知道,其实超过三十岁的考生大有人在。今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知道明年会不会严格执行这项规定。”

“如果严格执行,还有其他办法吗?”

苏笑笑:“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我们跟领导说想上大学提高工作能力,领导肯定帮我们安排。谁不希望手下都是能兵强将。要是你到了首都,人家一个案子一周,你用二十四小时破了,就算领导不喜欢你的为人处世秉性,也不舍得给你穿小鞋。”

张怀民不禁点头:“所以英语要学,其他文化课也要学。如果别人都看不懂外国文件,就你能看懂,领导肯定离不开你。”

“都不懂有点——”苏笑笑把“夸张”二字咽回去,“你说得对。以前我在首都的那些同事能说几句俄语,没人会英语。”

经过这番交流,夫妻俩又和以前一样,该学什么学什么。

白天上班,晚上补课,偶尔一家三口用英语交流,忙碌又充实,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又到挖冬笋的时节。

去年年底罗翠红和老张挖了很多冬笋,晒出很多笋干,苏笑笑就买几根大骨头和几根排骨,用骨头汤炖笋干、豆腐以及藕和海带。

张怀民的父亲牙齿松动,不敢碰藕,吸满了汤汁的豆腐,软而不烂的海带和笋干不费牙,笋味淡不寡,海带没了腥味,老张非常喜欢。临走时苏笑笑叫他把笋干都带走他也没客气。到了首都老张就去供销社买海带,然后给闺女单位打电话。

张怀民的妹妹也喜欢骨头汤炖的笋干,就问她妈今年还去不去大哥大嫂家。罗翠红本来有点犹豫,再一想她和老张不去的话,苏笑笑每天上班没空上山,所以腊月初妞妞一考完试,罗翠红就叫丈夫给儿子儿媳发电报。

农历腊月十七下午,罗翠红和老张带着孙女妞妞到岛上。翌日早上吃过饭,老两口就拎着工具上山。

本地渔民几乎都认识爱跟大孩子到处跑的团团。一看到团团跟老张有几分相似,没见过罗翠红和老张的渔民也能瞬间猜出他们是团团的爷爷奶奶。

本地人对老两口十分热情,自家的笋挖好就帮老两口挖,因为他们这几年没少麻烦苏笑笑写信,用的还是她的钢笔和纸。

中午苏笑笑回来吃饭,看到屋檐下一堆鲜笋,惊得瞳孔地震:“妈,爸,怎么挖这么多?”

妞妞从屋里出来:“当地阿公阿婆给的。大妈,这个岛上的人真好。”

岛上四十岁以上的人能说好普通话的没几个。老两口今儿遇到的几个岛民五十多岁,跟首都土著交流起来简直鸡同鸭讲,所以妞妞没听出人家好是因为投桃报李。

团团在岛上几年,方言说得跟本地小孩没两样,但这小鬼到山上就玩,没好好翻译,也没听出人家这么客气是看在他妈妈的面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