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2 / 2)
大概是在写家书?
范愚猜测着,还没来得及出声, 就听见了自己的名字被熟悉的声音念出来。
“阿愚游学, 从师言随同出行,游江南以磨医术。”
虽说提及了自己, 但毕竟还是封家书, 范愚不好继续听下去, 赶在叶质安念出下一句之前, 抬手轻敲了敲身侧的门。
“阿愚,不是说去寻祁连先生, 怎的这么早便回来了?”
听见声音的人轻揽衣袖,放下了手中的笔,刚转过身就带着点诧异问道。
显然是瞧见了范愚一早留下的字条,只以为他兴许得等很晚才回来。
“我正打算着,等写完了家书就出去瞧瞧有无什么暂住的院子, 租上一处,比日日呆在酒楼来得合适些。”
……不如找个邻近祁连先生所在的院子吧?
范愚差点脱口而出,在意识到自己方才下意识摇头表示没寻到人之后,才咽下了这句提议。
想也知道,邻近先生所在的位置,估计也不会有人愿意将院子租借出来吧?即便是有,也该被同样游学的书生,或是本县的学子给占了去。
这位祁连先生,虽是范愚的路线上头一位打算拜访的,实际上正好也是计划中名头最大,兴许也是学问最佳的一位。
而伴随着学问极好的名声的同时,为人所知的还有他定好的规矩。
比起避世隐居的大儒,祁连先生对于请教学问的学子可谓来者不拒,但却定了一日只答一个问题,只讲一段经,余下的时间都闭门谢客,呆在屋中专心治经。
久而久之,周围就聚起来了不少求知若渴的学子,想要个提问的机会,都得先让众人认可才成。
而更多时候,则是谁都不服谁,只能各自将问题写下来,投票出个最多人认同的,再交给提出问题的人去敲门求解。
至于先生闭门谢客的时间里,众人倒是会时不时凑在一起办个文会,互相探讨学问,各取所长。
学子虽有来去,风气却从先生刚回乡开始就保留了下来,至今已经传了有近十年,连文会都已经被冠上了进贤二字,随着先生的名声一道被传颂。
白洛介绍的众位先生当中,也就只有这一位,是范愚早早就已经知晓的了。
思绪从家书转到了院子,自然而然地就带出来了对先生的向往,范愚的提议虽然没说出口,叶质安却差不多能猜出来,跟在租院子这句后边的,便是“最好是处离那位先生近些的院子”。
话末的语气轻轻上扬,不是疑问,反倒带着点熟知范愚想法的笑意。
于他而言,住在哪处都无甚差别,只消方便行医,不是太过偏僻便可,自然愿意迁就一番范愚。
就是没那么好迁就。
人生地不熟,要租院子依旧是寻了牙人相助。
而有上回的经验在,不必叶质安开口,范愚也特意换了秀才那身打扮才出门。
于是牙人一瞧见两人,瞬间加大了面上的笑容,脱口而出就是句:“秀才公可找对了人,不用说,必定是想要离祁连先生近些,好方便求学吧?正巧,有处院子虽小些,但离得不算远,唯一一点,就是这价格略略高了些。”
同当初寻悬济堂新址时候,牙人因为范愚的秀才身份主动降了价不同,进贤县的牙人,最喜欢看到的,可就是读书人了。
有位祁连先生在,牙人们可不愁这些读书人舍不得花大价钱在租用院子上边,反倒愁的是有没有足够多的合适住处拿来租给他们。
再小的院子,只要离得近,都能赚上一大笔。
这样一来,瞧见了模样陌生、不曾在进贤县见过的秀才,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