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1 / 2)

加入书签

自那天以后,我再没有看见过张小彬。

班级同学依旧每天生龙活虎,打打闹闹,好像有没有张小彬这个人对所有人来讲,根本就没有任何区别。

只有我每天坐在教室里,看着那空荡的角落,总觉得心口空缺了一块。

老师说,张小彬暂时休学了。

从我知道张小彬不再来学校后,我那颗忐忑的心就没落下来过。

我无比迫切的想要知道他的近况。

想知道他现在到底过得怎么样,还能站起来吗?

他有没有对我感到失望?

这些疑问在我脑海中反复盘旋着,压得我喘不过气。

我托同桌帮我打听张小彬的情况。

她父亲是医院的医生,一定对这件事很清楚。

两天后,同桌告诉我,张小彬已经出院回家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终于能长长吐出一口气。

能够出院,应该代表伤口恢复得比较好吧。

只是现在他母亲在里面出不来,也不知道他今后一个人,又行动不便,该怎么生活,谁能去照顾他?

想来想去,我无奈的甩甩头。

算了,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空想。

就算知道又能怎么办呢?

我帮不了他。

伤口可以愈合,但心里那道创伤,可能这辈子也好不了了。

我开始比平时更加认真的做课堂笔记。

把老师每天讲的知识点以及关键题型都整理在一个崭新的笔记本里。

这是我能为张小彬做的唯一的事。

他说过,他想离开这个小镇,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法官。

既然如此,那他一定会回来。

等到时候他回来,我就可以将提前整理好的笔记交给他,帮他尽快赶上进度。

与此同时。

我开始留意镇上那些人。

这一留意,让我发现了更多端倪。

他们中间既有十几岁的年轻哥哥姐姐,也有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

年龄群体跨度之大,属实令我感到意外。

他们常常聚集在公园,廊亭,以及操场周边。

我不知道他们都从事着什么职业,但我能明显感觉出,他们脸上的神色都有着与张小彬母亲一样的执念癫狂。

周边人看他们的眼神,就跟母亲一样,不解中带着浓烈的鄙夷和嫌弃。

脚步匆匆,生怕沾染到他们周边的空气。

而他们也根本不在意我们普通人的目光。

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天然屏障。

他们觉得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满身罪孽。

而我们眼中的他们,就是一群彻头彻尾的疯子。

我的生活又恢复成了以前那个样子。

独来独往,高冷寡言。

张小彬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沉入这片无情的小镇中,没有任何人在意。

而我的名气却在这段时间,几乎传遍了大街小巷。

我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并且频繁拿奖。

绘画,书法,写作,演讲。

在当时,能参加的比赛我全参加了。

我从区奖再到市奖,最后是全国奖。

能拿的奖项我拿了个遍,书法更是被母亲当成了炫耀的资本,她将我写的对联送给了周边所有的人,所有人都夸她教女有方。

我代表学校去了重庆歌乐山烈士墓,作为代表,在革命先烈的墓前虔诚献上自己手中的白花。

我在大礼堂演讲,声音激情昂扬,眼含热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