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章 165(2 / 2)

加入书签

打开抽屉,拿出一份资料浏览起来,上头都是去年和今年的退伍名单。

即便要介绍,他也不能随便指,不光考虑家庭,人也得优秀,偷奸耍滑的不行。

看着看着又失笑,骆常庆同志那边还不知道什么意思呢。

这一等,就到了年后,骆常庆回来去给张家老两口拜年的时候两人才说上话。

今年这个年骆家这边就骆常庆自己回去的,把老丈人跟丈母娘送回去过年。

他回去上坟,大年初一出去转了一圈,当天下午就开车回了省城。

廖春华还有文霞他们都在这边过的年。

厂里初四就开工,各个铺子年前的库存都清出来了,初六店里开业都没东西摆。

等郭大旺回来,他带着鲁海去了穗城。

手里还有一份名单,是张金海给他推荐的。

穗城这边的场子,招工还是以本地人为主,他在人家的地盘上开厂子,总得给当地人谋点福利。

退伍兵也选的这边。

有几个岗位是郭大旺他那个在派出所当队长的谢晖帮着安排的。

以后在这边发展,有些人际关系也得走起来。

齐城厂子扩建,他也准备从老家那边招一批人。

宿舍没盖起来,临时租房子住,这样一来,处于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就还是以男同志优先。

如果有宿舍,能方便管理,可以招一批女工,他得为人家的安全考虑。

住在外面不安全,说句不好听的,真有个什么意外,他没法跟人家家里人交代!

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就去了骆德康那边走了一趟,还去村里提了提。

先十个名额,必须手脚勤快干活麻利的。

他也说的很清楚,有试用期,一旦试用期不通过,就会把人送回来。

租的临时宿舍也有着落了。

他帮着解决了那么多退伍兵的工作名额,张金海也帮他联系了兵工厂那边一排空出来的房子,租给了骆常庆。

他这次介绍过来的人也有外地的,也得解决住宿问题。

过完正月十五,宋胜武跟骆常庆通了个电话,先把帮他挑的人的名单念了一遍。

这些人里只有一两个不熟悉的,其他的骆常庆也都知道,算是知根知底。

“让他们自己带上行李买票过来,拿着票找厂里财务报销。”

没想到第二天宋胜武和骆德康一块跟着过来了。

骆常庆接到电话有点惊讶,忙从厂里开车赶了过来。

“宋叔,大爷,你们怎么来了?”

宋胜武是觉得骆常庆是村里头一个走出去,还有这么大发展的人,他想来看看骆常庆开的厂子。

骆德康也是。

其他的全是二十左右的小伙子,有管骆常庆叫哥的,也有管他叫叔的。

“上车上车上车。”骆常庆开了一辆车,郭大旺开了一辆车,先带着他们去厂里看了一圈。

感觉宋胜武跟骆德康有点过于激动了。

厂子如今发展的规模不小,好几个车间,他们进去转一圈,里头的工人都没工夫抬头,一看就知道厂子效益好。

骆常庆带着他们参观,也道:“厂里本来打算盖宿舍,有了宿舍好管理,也能从老家那边多招点人。”

“但是现在一是空间不够,二是手续还没批下来。”

“男孩子好安排,从外头租房子住都无所谓。招女工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就得多一些……”

“常庆你有心了。”宋胜武道,“其实咱村里受你的英雄挺大,好几个人都出去做买卖了,都是从供销社那边拿货。要是没有你的渠道,咱村供销社哪能有那么好的效益,还能带带村里人啊?”

骆德康也知骆常庆的情,人家连开饭店的秘方都给了他小儿子,生意不错,都打算再盘个店了。

中午骆常庆在厂里食堂给他们接风,也是为了让宋胜武他们看看厂里的伙食。

晚上又去市委招待所整了一桌,就着他们住下,喝尽兴了才把他们送回去休息。

两人来一趟,第二就着去看了看骆常庆在这边开的几家铺子。

第三天骆常庆才把他们送上了回程的火车。

这一趟,宋胜武和骆德康都很震撼。

以前光知道骆常庆在这边发展的不错,开着店,也知道他开了厂子。

但是听说跟亲眼看见,是两种感觉。

“常庆有出息,他那对哥嫂,现在肠子得悔青了吧?”宋胜武道。

骆德康点了根烟,摇摇头,冷笑道:“也不见得,人家是双职工呢。”

有村里人去津店或者去县城的时候碰上过刘美青,话里话外都得提一提他家双职工,美着呢!

对于他们提到的骆常胜,在骆常庆这里都快成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了。

忙到飞起,哪有那个工夫去想考虑老大一家子。

总厂扩建,他申请周围的地皮,还想盖宿舍楼。

穗城那边招的人来总厂培训,还得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

到了三月份,穗城分厂正式成立。

郭大旺是齐城这边的厂长,鲁海是分厂厂长,骆常庆是总经理,文霞任副总经理。

穗城分厂剪彩的时候,全家人都去了。

张金海走不开,他 一个电话打过去,这边部队上的领导过去站了站。

谢晖这位派出所的大队长也很给面子,过去走了一趟。

请了舞狮队,放了鞭炮,剪彩仪式搞的很热闹。

看着一身西装的小儿子和穿着正装裙的文霞喜气盈盈的站在那里,廖春华激动的老泪纵横,她都没想到这辈子到了这个年纪,日子还能过的这么多姿多彩。

文喜粮跟邢爱燕也很激动。

以前他们最远只是到了县里,后来沾小女婿的光,跟着来了省城,又去了首都,后来还去海城逛了一圈。

现在又跑到穗城这边,来这边还不是旅游,是家里第二家厂子开过来了。

厂里剪彩仪式结束,骆常庆这回走了张金海的关系,办了几张边防证,带着全家老小又跑到特区玩了几天,最后才回了省城那边。

家里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

今年又签了个三个省级代理商,直营店也扩充了好几家。

骆听雨升了初中,骆言进了学前班……

今年通货膨胀导致不少地方出现全民大抢购的热潮。

万嘉商店里那些几尺几尺往外卖的老蓝布成了整匹整匹的抢。

> 店里的东西补货不都补来不及。

文喜粮都忙懵了,忙到不知东南西北。

回家后还道:“我们可别全卖光了啊,咱得留点。”又问骆常庆,“都涨价了,咱们涨不涨?”

“咱不涨了,咱这边再涨,更能引起恐慌。”他那些货进价都不高,中间的利润很可观,不用额外涨价。

他不涨价,他那里的货就被二道贩子盯上了。

也就是说,从他这里出去的货,还会有那么一部分被人高价卖出去。

最后还是整体都提了提,提的也不高,比百货大楼卖的便宜。

但是抢购热潮给专卖店带来的影响有,但是并没有那么大,主要是万嘉商店。临时增加了两个收银台都忙不过来。

店里的干货每天都是几千斤几千斤的往外出。

布匹也是。

厂里今年新添的大货车,都开始专门用来给他倒货了。

除了留出来他提前备下的、供应给各家厂里的布匹,那些从各个棉纺厂收来的积压库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减。

满满当当的果园几天功夫就缺了个大角。

好多服装厂也受到了影响,进不到货。能进到货,进价也提了,这样出厂价也得涨,各方都涨价,百姓就越恐慌,抢购热潮也就越凶猛。

还有各个百货大楼,门槛都要挤掉了。

囤风扇、电视机、收音机、布匹、各种日用品。

尤其是油盐酱醋,这一波抢购热潮过去,有些人家里的盐估计都能吃到过期。

今年有多疯狂,明年就有多萧条。

今年进不到货,明年的货是没人进……

这股热潮持续半年才彻底结束。

骆常庆预备给万嘉商店这边的库存掏空了……

这还是后期压着往外放货,每天限量,要不然这个铺子得关门大吉。

这些东西今年他也进不到货啊。

真能进过来,价格得提,他中间的利润还没有那么多。

就这么抠抠搜搜的,每天只开一上午,下午不营业。

厂里也忙,那些代理商打电话要货催的紧,骆常庆不支持他们囤货,为了维持平衡发展,只能限购。

要不然集中火力全突突出去了,他进不到原材料,厂里只能歇业,那情况更糟糕。

撑过了今年,明年他又是一条好汉……

雨言服装厂扛过了抢购热潮、经历了大环境下的疲软期。

次年,几个外加工厂没怎么再接到猎人或者哇咔咔的单子。

上半年他们自己的两处工厂就能忙的过来。

忙得过来,说明人家的服装还是有市场,能不断的往外销啊。

他们自己生产的服装,全都在仓库里压着,没人来进货了。

莞城服装厂的厂长赵亮党联系上骆常庆:“骆老弟,帮帮老哥!”

骆常庆去他们厂的仓库转了一圈,谈好价钱,全收了。

跟莞城服装厂还有梦羽几个合作过的厂子,只要找到他这里,他全收。

往哪儿卖呢?

反正砸不到他手里。

老父亲在外头拼事业,骆听雨则是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学习上。

初中的知识她必须得学扎实了。

每天睁开眼练功,练完了开始背英语单词,吃早饭旁边都放着英语磁带。

连骆言都能时不时蹦出一两句英文了。

她初一的时候还能有精力去少年宫学琴和书法,到了初二,学习压力一下大了不少。

假期还要回老家,跟那边的老师把知识巩固一遍。

骆言还学着,他上小学了,学习任务没那么重,他对乒乓球非常感兴趣。

可以不练琴,但不能不练球。

“骆听雨,今年暑假你还要回老家那边吗?”

考完最后一门,骆听雨走出教室,有位女同学把她喊住了。

旁边有几个同学凑过来,道:“咱班同学自己组织过两天一起去爬山,你一块去呗?”

骆听雨比他们年龄都小,但这两年个头窜的快,过一米五了,站在他们中间不算特别显眼。

过度沉迷学习,鼻梁上还架了副眼镜。

“我就不去了,明天一早跟我爸妈回老家。”骆听雨仍有点稚嫩的声音笑道,“祝你们玩的愉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