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7(1 / 2)

加入书签

过信息了,只不过已读未回罢了。

孙一行闻言还挺惊讶:“想不到啊,老顾这把这么冷静。”

顾行驰已经翻开档案盒。里面文字资料不多,大部分都是照片。

顾家宅院原本的地皮上是清末太子少傅朱璐的别院,后久经炮火洗礼早已残破不堪,顾家买下时只能用断壁残垣来形容。

顾行驰翻着照片,前面几间主屋都是一片碎瓦残垣,倒是后面两院保存还算完整,其中就包括图书小楼。

“这楼确实和现在不太一样啊。”他指了下。

白玉京看到,表情微变:“这是抬肩煞。”

“这屋子不适合给活人住。”

抬肩煞,又称抬轿房,是指房屋中间部分较高,两侧较低的建筑格局。这种布局在风水学中被认为是不利的形煞,长久居住可能会导致家破人亡。

当时顾家的设计师应该也是意识到了这里的问题,所以把小楼两侧的侧间都拆掉了,主楼也改做四角攒尖顶,翼角起翘幅度不大,整体形态比例大方稳重,和整间宅院风格相得益彰。

“照片上倒也是只有两扇窗。”顾行驰问孙一行,“这屋的设计师现在还能联系到吗?”

孙一行摊摊手:“这都过去几十年了,人老爷子早归西了,不过图纸应该还有。”

他说着纳闷:“这楼怎么了?”

顾行驰也说不好,只是先问:“孙叔,你在家里这么多年,有没有觉得家里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奇怪的地方?”孙一行也被问住了,绞尽脑汁想了好一会都没想出来,也懒得再费脑子,把图纸找出来往顾行驰手里一塞,“奇不奇怪的你俩找去吧,记得中午过来吃饭。”

顾行驰拿着照片和图纸又一头雾水地回到了第四院。

白玉京给他指了下第三扇窗户的位置,在一楼窗户的正下方,面积只有两扇大窗的六分之一大小,距离地面只有不到二十公分,与其说是窗户,更像是地库的通风口。

白玉京拿着钥匙去开了锁,门锁不是那种挂门的大黄锁,而是嵌在门内的C级老式门锁。白玉京插入钥匙转了两下,听见咔哒一声,打开了。

“奇怪了。”顾行驰走上来对比了一下两把钥匙,锯齿凹槽都是一样的,没道理书房这把打不开。

白玉京推开门,两扇做旧的雕花门保养的挺好,门轴没有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屋内安静,有淡淡的霉味,地上薄薄一层灰尘,看来顾勤琢也有一段时间没进来了。

一楼也没什么多余的东西,基本就是书架,而且因为架子都是Z字型摆放,可供行走的空隙比较窄,顾行驰以前年纪小人也小,不觉得这走道狭窄,但长大后再看就觉得整个屋内的布局有些过分紧凑了。

顾行驰没有贸然进入,拿着图纸站在门口看。

现在大部分设计图都是平面图,但图书楼是个二层小楼,所以是一套图,横向纵向平立剖面,甚至包括檐顶的细致结构,一应俱全。

顾行驰不是工科生,看这东西光觉得精美全面,但要论实际用途他是看不明白的。倒是边上白玉京盯着图纸啧了声:“长度不对。”

顾行驰没明白:“什么?”

白玉京指了下图纸上小楼地基的长度,再示意顾行驰看一楼大厅:“如果按照图纸计算,一楼不应该只摆这么几排书架。”

顾行驰大致估算测量了一下,一楼大厅四面都要比图纸上短将近六十公分的距离。这些书架之所以按Z字型排列,恐怕也是为了掩饰实际面积比绘图面积小的问题。Z字动线布局能很好的掩饰这一点短缺,让人的注意力随着行走而改变,再加上书架摆放紧密,一楼总面积也宽大,以及墙壁厚度之类的其他因素,导致这六十公分其实很难被注意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