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6章 幸湘云(1 / 2)

加入书签

第336章 幸湘云

李崇说的这个理由,简直了。

不仅仅是贾蔷,就连史听了都双目圆睁,整个人愣在了那里。

他们见过不要脸的,但是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

他们也见过心黑的,但是没见过如此心黑之人。

旋即,史和贾蔷相视一笑,便纷纷双膝跪地,齐声说道。

「陛下英明神武,不落窠日,实乃朝廷之福,天下万民之福,微臣为陛下贺,为朝廷贺,为天下万民贺!」

史和贾蔷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在挖空心思,刻意的恭维讨好李崇。

而是前几十年,大乾文盛武衰,他们这些勋贵们,可是吃够了那些读书人的苦。

而那些读书人,开口仁义道德,闭口道德仁义,还动不动拿这一套来忽悠皇帝,甚至是压制皇帝。

比如前明的朱允,便是被那些读书人给忽悠了。

争夺皇位的生死之战,朱允蚊这个傻蛋,竟然还搞出来什麽,勿使朕背负杀叔之名,这样的离谱操作。

在史和贾蔷想来,幸好当今天子李崇,自幼便被世人误认为是白痴,故而也没有哪个大儒愿意教导其读书。

先帝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下旨让贾元春进宫,负责养育教导当今天子。

而贾元春又是勋贵出身,她教当今天子读书识字,教的自然不再是读书人的那一套。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今天子才能不受那些仁义道德的毒害,才能事事以现实为出发点,以国家利益为导向,才能不落俗套,才能异想天开,想出来这麽一个绝妙的主意来。

在史和贾蔷,以及大多数勋贵武将们看来,李崇这样的皇帝,简直太对他们的胃口了。

说屠灭日本,就屠灭日本,什麽理由不理由的。

你先迈左腿,朕看着不爽,这理由够不够充分?

在史和贾蔷看来,当今天子若还是像先帝那样,是被那些读书人,被那些当世大儒给教导出来的。

他们想屠灭日本,捞取泼天军功,呵呵,还是等下辈子吧!

那些读书人只会说,倭患已除,东南安定,日本尔小国,乃是不征之国,又何必无故兴兵,

致使生灵涂炭呢?

那些读书人只会说,治国平天下要行王道,以仁义之心感化日本。

只要大乾以仁义治国,自然海晏河清,万民安泰,到那时像日本这样的化外之地,自然会率众来投,表示臣服。

这些个陈词滥调,史这些年,早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

故而当李崇说出那一番看似不要脸,却事事从大乾利益出发的话来,史才会如此兴奋,才会和贾蔷一起,跪在李崇面前,为李崇贺,为天下万民贺。

议定此事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出使日本的人选。

便在这时,李崇似笑非笑,饶有深意的看着贾蔷。

史瞬间明白,陛下这是要给贾蔷上强度,要大大的提拔贾蔷啊!

毕竟出使一国,为了彰显大乾天威,按照大乾惯例,负责出使的正使,品秩都不会太低。

也就是说,贾蔷一旦接了这差事,不管是爵位,还是官品,都会往上升一升。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升官自然是大好事,但也要看你有没有命回来才行。

日本虽说是尔小国,但孤悬海外,历史上中原王朝,曾经数次征伐日本,结果不是折戟沉沙,便是无功而返。

比如历史上摧枯拉朽,无往而不利的蒙古帝国,也在日本海峡,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悲惨下场。

故而日本虽是小国,对中原王朝却并不怎麽服气,像暗杀使者,伪装成海难事故,这种腌事他们可没少干。

故而贾蔷若是接下了出使日本这趟差事,无疑是提升爵位,官品最快的捷径,但是一个不小心,也很容易送了小命。

这番道理,史自然也是明白的,只见他也似笑非笑,意有所指的看着贾蔷。

史极为看重贾蔷,今儿便要看看他的胆色如何,敢不敢接下这诱惑满满,却又凶险万分的差事。

果然,贾蔷没有让史失望,更没有让李崇失望。

只见他再一次跪倒在地,恭声说道。

「陛下,微臣毛遂自荐,愿为天朝使节,出使日本国。」

说着,贾蔷怕李崇不同意,又接着说道「请陛下放心,微臣必定保有臣节,不辱使命。」

李崇先是和史相视一笑,旋即点点头,想了想说道。

「贾蔷听旨,朕册封你为三等侯,拜为从一品建威将军,使持节,出使日本国,并赐你便宜行事之权。」

李崇亲口宣读旨意,这是一般臣子不敢奢望的荣宠,贾蔷更是感激涕零,连忙跪地领旨谢恩。

不等贾蔷起身,李崇又沉声说道。

「贾蔷你要知道,朕册封你为三等侯,从一品建威将军,这些只是虚封罢了,毕竟你出使日本,代表的是大乾天威,更是朕的脸面,爵位太低,会被那些倭人轻视,

这次你出使日本,若是能不辱使命,助朕屠灭日本,这三等侯,从一品建威将军,便不再是虚封,而是实授了。」

有一说一,李崇的这番话,说的都有点多馀。

如此浅显的道理,贾蔷岂能不明白?

在大乾爵位体系之中,伯爵和侯爵之间的差距,宛如天堑一般,若非立有泼天大功,等闲人物是很难从伯爵,直接普升为侯爵的。

就拿贾蔷来说,他此时乃是二等伯,就算他在对日作战之中,立下赫赫战功,顶天了也只能将爵位普升为一等伯。

贾蔷想要晋升为侯爵,除非在将来征讨东北鞑子的作战中,他能够继续立下像柳林镇大捷那样的泼天大功才行。

这倒不是李崇刻薄寡恩,也不是大乾朝堂吝于封赏。

而是像侯爵这样的超品爵位,自从大乾开国以来,便是极少极少的。

比如大乾开国,历经大小百馀战,太祖皇帝当时,也不过才册封了四王八公,十二位侯爵。

也正因为此,大乾武将对侯爵,甚至是公爵,才会如此的趋之若鹜。

原因无他,这玩意儿的含金量,实在是太大了。

只要被册封为侯爵,只要你不举兵谋反,基本上都是与国同休的待遇。

只要大乾存在一天,你们家在大乾朝堂里,便永远有着一席之地,

贾蔷出身宁国府,乃是顶级勋贵子弟,关于爵位册封里的门门道道,他又岂能不知呢?

可是即便如此,贾蔷还是被李崇的这道旨意,给感动得痛哭流涕。

便在这时,只听李崇继续说道。

「你的婶母尤氏,朕已册封为怀嫔,三日后朕与怀嫔,在宁国府旧宅设宴,算是朕为你办的饿行酒。」

说到这里,李崇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朕和怀嫔,等着你从日本平安归来,等你回来之后,朕便将宁国府赏赐给你,做你的侯爵府,朕期待着有一天,你能将你的侯爵府,重新挂回敕造宁国府的匾额。」

贾蔷闻言,先是一愣,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尤氏竟然能够进宫,成为陛下的女人,而且还被陛下册封为怀嫔。

看来在他离京的这两年里,发生了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啊!

还有那则流传已久的传言,说陛下不喜欢妙龄少女,尤为喜好成熟妇人,以今日之事观之,似乎并非只是空穴来风啊!

若非如此的话,他的婶母,也就是未亡人尤氏,乃是罪人贾珍的女眷,又怎麽可能进宫伺候陛下呢?

有一说一,在贾珍还活着的时候,对贾蔷很是不好,平日里更是非打即骂。

见贾蔷生得面红齿白,十分的俊俏,贾珍还不止一次的想要霸占贾蔷,让贾蔷沦为兔爷儿好伺候他。

故而贾蔷对贾珍简直是恨之入骨,巴不得他早点死了才好。

那麽现在,李崇将尤氏纳入后宫,贾蔷虽然异不已,心里却并不觉得别扭,也没有什麽为贾珍感到屈的意思。

再说了,尤氏以前是宁国府主母,素日里对贾蔷这位侄子甚是照顾。

很多时候,贾珍打骂贾蔷,故意找贾蔷的不是,也都是尤氏在贾珍面前,帮着贾蔷说好话,才能让贾蔷在贾珍那里,一次又一次的勉强过关。

故而,贾蔷此时的心里不仅不别扭,反而还为尤氏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归宿,而由衷的感到欣喜不已。

至于陛下说,等他从日本平安归来,便将宁国府赐给他,贾蔷听了更是大喜过望。

而李崇的那句,朕期待着在宁国府的匾额上,重新写上敕造宁国府几个大字,更是让贾蔷觉得重任在肩,欢欣鼓舞。

毕竟贾蔷身为宁国府子弟,无日无夜不在想着,如何让宁国府重现旧日荣光。

而今日,他终于看到了中兴宁国府的一线曙光。

故而贾蔷在心里暗暗思付道:他此次出使日本,就算是拼了这条性命,也要完成陛下的嘱托,

拿回宁国府旧宅,重现宁国府往日辉煌。

想到这里,贾蔷跪在地上,连连叩头道,

「陛下如天之恩,微臣誓死以报!」

诸多事务议定之后,李崇与史,贾蔷便不再谈论军国大事,而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烤鹿肉,一边说着军中趣闻,聊以下酒。

不多时,史和贾蔷酒足肉饱,便纷纷起身告退。

他们二人离京两年,今日一回来,便随李崇来到了禁苑。

此时军国大事已经谈完,他们二人现在心里最最期盼的,便是能早一点回家去,与他们的家人团聚。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黯淡下来,李崇本来也是要回去大观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