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武后制敕是否正直(1 / 2)
第474章 武后制敕是否正直
宋璟早已经习惯了在家中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却没想到这小子竟敢一再的反驳自己,一时间脸色也是变得非常难看。
「你远游数年,家人难道便失养?究竟怎样的饥寒交迫,逼得你要慌不择路的循求幸徒以求进?即便无享厚禄,家中难道没有田邑供你专心经营奉亲自给?」
因知这少徒自幼丧父丶要更加的敏感自卑,宋璟又按捺住心中的火气继续说道:「既有养亲之心,更加不应该偏于正途。若因曲幸弄奸丶有害国计而自误,这难道合乎孝义?」
「孩儿多谢大父于孙未举之日庇护养活,男儿需长志,岂可久恃此恩而无所营规?」
宋卓闻言后,便又向宋璟深拜说道:「孩儿此番见举,绝无构奸求幸之行,与张六郎亦意气相投,得此际遇受宠若惊。若某有一二奸计以求宠,大父杖杀庭前亦无所怨言!
既得君上恩顾,自应精诚职事,此亦大父教诲。孩儿若职内失职,受黜应当,如今尚未履职,言何不可?请恕孩儿见识短浅,不知何类国事要务崩于协律郎职内?」
「你是认定无论如何都不肯推辞此任了?」
宋璟听到这里,目光又是一凛,他见宋卓只是顿首不应,想了想后便又沉声道:「你去将张岱邀来,待我问清他何以荐你,若其所言正直得体,我允你就任。」
「这丶孩儿不知何事引得大父见弃,但门中言事不协,又何必牵连外人?张岱直或不直,自有公论,若因此一念善举反而累其需入此门中受人衡量,这于其岂是公道?」
宋卓闻听此言,便又涩声道:「若孩儿果然无缘此任,唯恭从大父所命,无谓牵连其馀。孩儿于人间非是奇才,折此一人成大父之直,亦是遂愿。
唯有一言梗于心怀,请问大父,若孩儿所受敕命乃是曲幸而出,那麽当年武太后制敕是否尽是褒奖正直?」
这一个问题仿佛一柄利刃直直刺入宋璟心内,让他一时间都呆愕无言,不知该要如何回答。
是啊,如今他不将孙子得赏视作正途,那麽当年武太后明明白白的祸乱唐家社稷,他却安然领受制敕丶官职屡有进迁,这又是什麽道理?
「你既作此问,想必应该也能领会我因何事介怀,不愿你领受此任。正因踏过荆棘丶知有刺骨之痛,所以不忍少类重蹈覆辙,恐你意志不坚丶行差踏错。但你少类齿短却胆壮,不受老物恶言劝阻。既如此,也只能由得你去。」
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宋璟才又开口说道,语气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坚决。
他没有因为被孙子言及旧事而恼羞成怒,本身也是不失开明,只是身处高位久了,忽略了少辈也有志气需待扬伸。
宋卓听到祖父肯松口,准许自己接受敕命,顿时也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次顿首于地道:「孩儿一定铭记大父的教诲,内秉忠直丶不敢懈怠,绝不辜负君恩丶亲恩,以及友人赏荐之恩!」
宋璟听到这话后又是暗叹一声,略作沉吟后便又说道:「张岱与你只是初识,相交未深便如此热心抬举,于情于理也应该谢他一番。这样罢,你先去他家致谢一番,顺便问其几时得暇,我再在家中置宴谢之。」
「这丶这,受惠者既是孩儿,理当孩儿前往致谢,又何劳大父亲自出面啊……」
宋卓闻听此言不免又面露难色,连忙又垂首说道。
「怎麽?你担心我会以老欺壮的责难他?」
宋璟见其如此神情,哪能不清楚他心中所想,当即便又沉声道:「你祖父纵然不是什麽能够和悦于众的谦谦君子,但也不是好坏不识的厌物。张岱他助益我孙,我理当谢他。
若是特意邀之来家刁难,人间将视宋璟为何人?更何况,我与他祖父也是共事多年的旧友,今你两少徒相识相知,要将前人情谊延传下去,我也应当面授几分相处之道。」
宋卓听到他祖父这麽说,便也只能点头应承下来,因见宋璟不再有别的叮嘱,于是便小心翼翼的告退行出。
待到宋卓离开房间后,宋璟端正的表情顿时又是一变,口中忿忿言道:「小子可恼丶可恼!莫非张说教之?」
且不说私下里满怀窝火的宋璟,宋卓在一众族人们的注视下走出祖父的书房,然后便径直回到了自家院舍,弟弟宋秀等几人连忙迎上前,一脸激动的说道:「阿兄,是不是大父体恤丶为你谋职?」
宋璟虽然位高权重,但却鲜少以权谋私,这也让家人们倍感苦恼失望。如果开了这样一个先河,那麽其他家人自然也会有着类似的欲求,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分享到权势带来的便利。
「不是大父,大父对此也未深知。是我日前结识的张岱张宗之,那日相谈一番,他对我多有欣赏,归后便作举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