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1章 前程远大(2 / 2)

加入书签

鸿胪寺本非要司,鸿胪丞也不是什麽剧要之职,所以李林甫每每入署查看一番,将公务稍作处理之后,午后时分便赶往宇文融家中去,等待宇文融归家之后便在宴席中踊跃发言丶争取表现。

但即便如此,每当李林甫来到宇文家的时候,也已经是宾客盈门,前堂几无立足之处。

宇文融新近拜相,事务繁忙,通常要到傍晚将近天黑时分才会归家,而在家中负责接待宾客的便是他几个儿子。其门下四子,长子宇文宽任职太子司议郎,次子宇文宁以门荫而当直三卫,三子宇文审丶四子宇文宣都还年幼,尚未解褐。

「大郎英气勃勃,宇文相公风格得传!」

众宾客们来到宇文家后,自是对宇文融诸子赞不绝口,尤其是其长子宇文宽。

说宇文宽深得其父风格倒也不是假话,宇文融许多门生对于这位大郎也多有了解。

大概是因深受其父耳濡目染,宇文宽对于钱谷财计事宜也都颇为擅长,但是不同于其父为国理财,宇文宽特爱聚敛私己。甚至就连宇文融门下诸使徒们若想得引荐,都要进贿于宇文宽。

「相公得用于国丶奔忙国事,大郎消瘦于户丶劳累迎宾,来日子承父位,相继相国,必成佳话!」

李林甫时常往来宇文融家门,对于其子做派自然也有了解,只不过他如今身背巨债,没有闲余钱帛可以投其所好,故而只能嘴巴甜上一点,对宇文宽多加恭维。

宇文宽二十几岁的年纪,身材高大丶精明干练,虽然不喜为人悭吝又常游门下的李林甫,但也没有太过着痕的表现出来,只是微笑道:「李十今日来家更早,相公常常夸赞你处事精明利落,恰好汴州新来一些物事正待整理,我这里宾客满堂丶不暇去问,你能否代我去料理一番?」

「大郎请放心,我一定处置妥当!」

李林甫脸上堆着笑容,口中应是,但在转过身后便眸光骤冷。

他如今固然需要依附宇文融,但在之前也曾经一度是名位相当的同僚,如今其子竟然将他作家奴役使,这自然让他愤懑有加。

只不过他也不敢表达出来,只能在宇文氏家奴的带领下来到跨院里,然后开始帮忙核计整理钱货事宜。

之前宇文融在汴州担任刺史,宇文宽也随父赴任,借着父亲职务之便以及汴州便利的水陆交通,在汴州置办了邸店货栈的买卖,除了坐地经营之外,还会收购一些行情正好的轻货奇货送入京中售卖牟利。

李林甫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到家奴盘点完毕后将具体货数价值都记录下来,再与货单核计一番,任务非常简单,对李林甫而言自是全无难度。

看着那一类类价值数千乃至上万贯的轻货,李林甫也不由得暗叹宇文宽实在太不检点了。其父乃是当朝宰相丶又执掌财计,位高权重,想要什麽得不到?又何必如此贪婪而留下什麽把柄!

李林甫自身虽然不算道德高尚,但他为官并不贪财,只是向往更大的权力。一则他本身家境优渥丶衣食无忧,二则就算有什麽物质上的需求,也大可以通过弄权去获得,贪污然后购买,在他看来实在是多此一举。

当然也正因此,他才栽了一个跟头,身上背负了巨额的债务。但那只是极度偶然的情况,拿权力去换钱在他看来仍是非常愚蠢的事情。

就算他盘算着要通过追赃而截留一部分钱财,那也是为了还债而非为了自己囤积与花销。只有还了债,他才能获得圣人的谅解,从而获得更大的权力。权力只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而钱只有最平庸贪鄙的人才会为之着迷。

他心里正吐槽着,忽然听到外间传来各种欢呼迎拜声,便知是宇文融归家了,下意识的便也要举步迎去,然而此间钱货却还没有盘点完毕,只能耐着性子催促家奴尽快盘点。

等到此间盘点完毕后,他又将自己记录的结果去与那些汴州计簿核计一番,突然在那些计簿里滚出一卷其他文卷,李林甫打开来看,却见上面内容不是这些钱货的记录,反而是一笔一笔本钱回利的内容,而且数额都还不小。

「这些帐目不需十郎核计了,主公已经归邸,十郎且往聚会去罢!」

李林甫还待细看一番,外间宇文家的一个管事匆匆入内,上前一把夺过这计簿,旋即便对李林甫作礼笑道,并顺手将那计簿又给妥善收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