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0章 铨选循资格(1 / 2)

加入书签

第341章 铨选循资格

听到严挺之这麽说,张岱自是有些傻眼,以至于走出严挺之家门后,思绪都有点运转不畅。

严挺之要托付给他的那个儿子,就是未来杜甫的榜一大哥丶安史之乱后曾任剑南节度使的严武。

怎麽说呢,这小子天生戾气满满,简直就视人命如草芥,以至于中年暴毙时其母悲憷之馀还松了一口气,直叹总算不用再担心为此子所累而沦为官婢了。

给被人教养儿子本身就是责任重大的事情,更不要说严武这样一个天生的坏种。

张岱真是打心底里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甚至都想转回头去劝一劝严挺之,大老爷们儿大度点,不行你给师母磕个头,总不能让孩子没了母亲丶你也没了老婆啊!

不过他也清楚严挺之的秉性,真要敢这麽劝的话,不只是火上浇油丶彼此怕也得割席断交。至于严挺之居然想将儿子托付给自己,张岱固然是挺诧异,但细想想他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严挺之虽然并非寒素出身,家族人丁也比较兴旺,但家风还是有点怪。他有一个堂兄,名字叫做严安之,乃是盛唐有名的酷吏。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文艺汇演,让城中士民观看,结果看客喧哗丶场面纷乱而难以制止,愁的唐玄宗都非常不爽。

高力士建议召严安之来维持秩序,严安之到达现场后以手板划出一条线,并说过界者一律处死。大酺举行了整整五天,结果一个敢于越界的都没有。

这故事或许是杜撰的,但严安之的酷吏形象却是活灵活现。严挺之已经算是其家族中难得的歹竹出好笋了,严武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养成那样的性情也是理所当然。

严挺之朋友不乏,但适合以子托之的倒也不多,而张岱无论是家境丶还是自身的处境,以及最重要的彼此关系,都算是比较合适的一个。

不过严挺之虽然这麽说了,但毕竟眼下还没有正式离婚,就算离了也未必就会将儿子送来,张岱也就不再为此操心了,还是考虑一下接下来不容乐观的考课情势吧。

从严挺之家出来后,天色已经不早,宵禁都将要开始了,为免犯夜而惹上麻烦,张岱便也连忙向自家赶去。

行途中他也不免感叹,大唐执行宵禁政策虽然极大的压抑了城市活力的释放,阻碍了市民生活和商业的发展,但也的确有效控制了阴谋动乱的发生。

就张岱这种贼心不死丶不断想搞事的家伙都得掐着点,朝九晚五的晚出早归,这谁受得了?而且就算发生什麽扰乱,也只是局限在有限几个坊曲之间,不会在顷刻间就蔓延全城,也给城卫力量提供了充足的反应时间。

可以说我大唐皇帝们心思在防控民变上边还是很周全的,只是对自家人管理还不够妥帖,搞得「我家大门常打开」,是人是鬼都在玄武门出出入入。

直到当今圣人修补了这个BUG,彻底把儿孙们养废了,就算偶尔出上那麽一两个看得过眼的货,也都是阴搓搓的小家子气,腹黑机巧有馀而雄才大略欠缺。

赶在最后一遍街鼓声中,张岱回到了永乐坊的家里,回家之后便见到堂中除了他爷爷之外,还有裴光庭和几名朝士。

大家凑在一起是为了筹划帮助裴光庭拜相一事,结果会议不在裴光庭家中进行,而是裴光庭要到张说家来。

这自然不是因为裴光庭察觉他夫人与人有私丶为了保密而不敢带人回家,而是因为在这一场合作中,裴光庭还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原因就在于裴光庭的资历实在是有点薄弱,尤其是相对其他几个种子选手而言。

同样因资历薄弱而受阻的宰相李元紘,开元初年便以万年县令进擢京兆尹,而后又入朝转历工部丶兵部丶吏部侍郎,就这样一份资历在选授其担任户部尚书时都因资历浅而只授户部侍郎。

裴光庭作为名臣裴行俭之子,其母又在武周年间长期担任禁中女官,起点自是不低,只可惜因为娶了武三思的女儿,在武三思被杀后沉寂数年,直到开元年间才再次归朝任官,开元十三年封禅结束之后才进授兵部侍郎,满打满算三年出头而已。

而且在兵部侍郎任上,裴光庭也并没有什麽出色的成绩,风头完全被同署为官丶内外有功,如今已经成功拜相的萧嵩盖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