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担船过堰(2 / 2)
每年只有在江淮租物行经的一两个月才会用上的输场占了城内极大的空间,而其他利用率更高的行当则几乎没有立锥之地。
城池的管理者对于城外的治安环境漠不关心,对于城中各种欺行霸市的行社行为采取放纵的态度。凡此种种,全都不是那种要好好管理丶促进商贸发展从而让城池更加繁荣的路子。
张岱当然不可能跟郭邕讲的这麽直白,但是一些潜在的规则也都略有言及。这也不免让郭邕大受启发,听得两眼放光,连连感叹道:「六郎当真家学深厚,人事练达!」
张岱跟郭邕讲这些,当然不是为的让其人从俗从众,而是为的让他认清楚做出改变的阻力在哪里,从而立足于实际一步一步的做出更改,以免步子大了扯到蛋。
当然郭邕有没有这个机会也两说,毕竟铨选要到下半年才进行,就算有严挺之这个座主帮忙,也未必就能将其拣授到管城来任职。还需要加上其他的一些条件,比如州中官员的推荐。
两人这里谈话间,陆续又有其他同年的到来。管城这里的繁华景象带给了他们极大的冲击,以至于许多人心内都有不少感触想要表达。
这也是游历的意义所在,增加见识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对各种事务的了解和思考,对事物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体会,而不是只停留在过于轻率的肯定或否定。
尤其他们这些人未来都要担任不同职位的官员,如果对人对事的认知过于粗浅狭隘,轻则渎职害人,重则妨害社稷。
一行人在这里聊到午后,又在城中游览一番。张岱在这里倒是没有什麽重要的人事要接洽,只是还需要于此采买一部分物资,以免去了更东面的曹州丶濮州等地后物资不足。
当下河南河北诸州愁困,离开了运河可就不是那麽好补充物资了,很多情况有钱都买不到东西。
只是他们货队所装载的主要还是各类物资,但所携带的钱帛用货船运输,但是由于郑州北面的荥泽壅塞,旧的汴口航道还在紧急疏浚,所以货船便被落在了后方,可能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抵达。
张岱自然不能在这里乾耗着,所以他准备等上两天如果货船还赶不上来,那就先行一步丶去汴州等待,眼下在这里则先确定一个采买的名单。
他本以为还得等上几天时间,却不想到了傍晚时分,负责押船的张义便乘轻舟抵达了管城。
最⊥新⊥小⊥说⊥在⊥⊥⊥首⊥发!
「汴口已经疏浚完毕了?」
张岱见张义来的这麽快,便也好奇问道。
「还需用工几日,通航后也需官船先行,民船延后。仆等能够速通,则另有缘故。」
张义先是摇摇头,旋即便又一脸激动的说道:「可惜阿郎未见,汴口众河工丁役在知仆等行船是为各地织坊运货时,各自都感恩不已。他们不乏妻儿寄养于织坊,因恐阻碍行程,数千人拉纤担船,将仆等船队抬出淤滩,所以才能速至!」
「竟有此事?」
听到张义的讲述,不只张岱,王昌龄等人也都忍不住瞪眼惊呼一声,薛翊等几个年轻人更是忍不住扼腕叹道:「如此壮义场景,可惜未能亲睹啊!张六船载万贯丶义施济众,群徒感恩丶担船过堰,人间道义无过于此!」
张岱闻言后,心情也很是澎湃。他救济灾民也不是什麽无欲无求的圣贤之想,为的就是播恩于众丶沽名钓誉,而今看来效果也是非常的不错,这无疑让他更加的干劲十足!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诸同年,某等同行至今,所见多感。若不作出一番有益此方水土生人的事迹,归后行经汴口,有何面目去见那些草泽义士?」
王昌龄先是感叹一声,旋即又望着张岱说道:「某等固不似六郎人财俱丰,但相效义举的志气不减。从行至今,无所表现,六郎且嘱事,勿令义士闲处!」
其他人听到这话后,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张岱见他们态度如此积极,便也不客气的吩咐起来:「自此向东,疫疾渐行,乡人惜物,哪怕牛马生疫只怕也不忍声张丶任由疫疾蔓延。需你诸位各赴乡野草泽,若见迹象速速归告,取药施用。」
他虽然花了大价钱从王毛仲那里买来许多兽药,但也不打算售卖牟利,只是沿途义施下去,希望能够尽量覆盖一下州县暂未覆及到的偏僻乡野,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保全牲力,等到灾情过后快速投入耕作生产丶早日恢复元气。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