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2 / 2)
孟昭再次与沈江霖在码头辞别,此去经年,不知道他们二人下次相逢又是何日,两人忍不住洒了一番泪,这才挥手作别。
沈江霖一大清早便去了码头送孟昭,两人在码头边叙了许久的话,一直等到船开了,沈江霖还遥遥望着友人远去,终于明白古人为何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般的千古流传绝唱——应情应景,道出了所有送别之人的所思所想啊!
等到沈江霖回到唐府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沈江霖一进门就往花厅上去,他如今在唐府如在自己家中,出入随意,少年人容易饿,他早上起得早,到了正午腹内已经是空空如也了。
唐公望坐在花厅前的一株大银杏树下看书,绿叶成荫,一片片银杏叶在日光下绿的有些透明,如同一把把小扇子似的罩在唐公望的头上。
唐公望听到了动静,头也不抬的将书放下,升了个懒腰道:“快去后面洗手用饭。”
沈江霖应了一声“是”,连忙自己从后院水缸里打了水出来洗过手,刚一抬头,就看到钟氏端着一个漆盘往花厅上走。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页?不?是???????ω?è?n?②?0????????c?????则?为?山?寨?佔?点
“师娘,我来!”沈江霖窜到钟氏身边,钟氏笑着赶他:“可沉着呢,我今天煮了一锅绿豆汤,放在冰水了湃过,一会儿你们师徒两个用了饭,一起吃一碗。”
钟氏热爱下厨,哪怕家中有厨子,她也时常亲自下厨做点东西出来,因着年轻的时候经常到集市上叫卖一些小吃,钟氏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做出来的小食十分美味可口。
小圆桌上四菜一汤,一道糖蒸茄、一道清炒菘菜、一条闷青鱼、一道煎肉圆,还有一碗酸笋汤,主食是卷饼,钟氏烙饼的手艺一绝,每次都可以烙的外脆里酥,配上酸笋汤和肉圆,巴掌大的烙饼,沈江霖一口气能吃下三四张。
钟氏笑眯眯地给沈江霖夹菜,嘱咐沈江霖多吃点,眼瞅着沈江霖这两个月又长高了些许,钟氏十分有投喂的成就感。
唐公望年纪上去了,时常胃口不好,吃多了就坐卧难宁,钟氏根本不敢叫他多吃,还是孩子好,多吃能长个。
家里突然多出来一个孩子,钟氏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很是又有了几分养孩子的乐趣。
当年她生下两个儿子的时候,唐公望还没做官,只是个小秀才而已,她又要忙外面又要忙家里,哪里有功夫细细照顾儿子?
后来她是有了空了,当了官夫人了,可是儿子们又要读书进学,一路科考做官直到外任,带着儿媳妇赴任去了,就连几个孙子孙女她都没见到过几回。
如今沈江霖来了,这孩子和她两个儿子一样聪敏机灵,更难得是懂事贴心,她上次就说了一句年纪大了眼睛花,针线都拿不起来了,也不知道他哪里弄来的两副眼环,带上后眼前顿时一切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喜的钟氏连声说“好”。
眼睛能使了,钟氏闲暇的时候也能动动针线打发打发时间,沈江霖身上这件新做的阑衫,便是钟氏给他做的。
唐公望慢悠悠地喝完了绿豆汤,用棉布擦了擦嘴,对着沈江霖道:“吃过之后,稍微午歇一会儿,然后随我出去一趟。”
沈江霖也用完了午饭,闻言有些好奇道:“师父,咱们去哪儿?”
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