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0(2 / 2)

加入书签

很多人等着看沈锐的笑话。

甚至有些人暗地里还戏称, 沈侯爷这回算是完了,估计荣安侯府可能连侯爵都保不住了, 再往下降,就要变成荣安伯府了。

以严国公为首的老牌勋贵本身就是要让沈锐做这个出头鸟来献祭的,对沈锐目前得到的遭遇是见怪不怪, 而那些进士出身的为官者, 更是拍手称快,他们一向看不惯这些以祖上荫蔽得以站在朝堂上与他们比肩的无能者。

然而一日过去了, 三日过去了,五日过去了, 听闻沈锐身子已经大好了, 又去太常寺当值了,甚至又到了上朝的日子,沈锐依旧站在不起眼的角落,毕恭毕敬地拿着笏板, 照旧一言不发地沉默, 宛如一个朝堂中的透明人一般, 而永嘉帝, 仿佛也忘记了那日的事情一般, 再没有提起过沈锐。

但是那日下朝后,永嘉帝身边的大太监王安却是亲自捧着一罐精巧瓷瓶给了沈锐, 言说是宫中太医院院正所配的治疗淤青的膏药,千金难求。

虽没说是陛下赏赐,但是在这宫中, 除了永嘉帝,谁又使唤的了王安?

当时王安将瓷瓶递给沈锐的时候,脸上依旧堆满了满脸的笑意,嗓音有些尖锐,却没有了以前的假模假式,反而有些好奇地上下打量了沈锐一眼,实在有些难以相信,这人还有这本事。

散朝的时候人还没走干净,那瓷瓶小小一只,沈锐却没有放到袖袋中去,而是一路上举在胸前,腰板挺得直直地往宫门外走去,若有人正好问上一句这是何物时,那是正中下怀了。

他手中举着的不是一瓶简单的膏药,那是圣上对他的荣宠,是既往不咎的证明,是他们荣安侯府能够依旧安安稳稳存在的象征!

不管沈锐如何嘚瑟,同僚们见此状况,便是没有笑意也要挤出三分笑,毕竟他们扪心自问一番,如果换了他们写了那么一封“大逆不道”的奏折,还能得到永嘉帝的如此关心维护吗?

果然还是荣安侯府底子厚,经得起折腾啊!

有些人心中酸溜溜地想到。

沈锐的第二封奏疏呈上去后,一开始如石沉大海,再无消息。

但是沈锐知道,永嘉帝定是看过了,所以才有今日之举。

确实,永嘉帝看过了那封奏疏,甚至看完之后还有些嫌弃沈锐。

那封奏疏写的老长,写到动情处甚至还有两滴眼泪水差点将字晕开,实在是不体面极了。

但不体面的同时,永嘉帝却难得地看到了真心话。

这对永嘉帝而言,是一种难得的体会,满朝臣子谁不对他毕恭毕敬、谁又不是体面万分?

能和他讲一兜子真心话的臣子,这么多年还真没有,他沈锐是第一个。

甚至别说臣子了,就是后宫之中,除了他的皇后敢和他偶尔讲两句真心话,其他嫔妃也没人敢说。

真心话,不等于真话或是正确的话。

能臣干吏会讲正确之言,御史谏臣会宁死劝谏,后宫嫔妃会讲体贴之言,皇子皇女会说尊重之言。

但真心之言,确实极其少听到。

莫名其妙的,在他那一堆有些荒唐无能地自辨中,永嘉帝最后竟然是含着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