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4(1 / 2)

加入书签

擦过他粗粝的掌心。

拂掉了那只他拼了命接住的白玉竹节簪。

玉簪落地,轻灵脆响。

胡狗儿动作僵住,没有再去接。

他沉默地看着那只白玉簪摔落在地,崩断成三截。

“下次别做这样的事,人比物件重要。既然活下来了,那就好好活。”

孟长盈声音淡漠,说完便又闭上眼,不欲和人交谈。

没了簪子束缚,青丝如瀑,披散下来,隐香浮动。

胡狗儿高举的手收回来,在身侧握成拳,指节近乎发白。

他的心在雀跃激奋。

因为孟长盈的一句话——“既然活下来了,那便好好活。”

难道说,她记得他吗?

这种他完全不敢奢望的事情展露出一丝可能性,让他浑身凉透的血沸腾起来。

人比物件重要吗?

在他眼里,任何人也比不过她一个轻飘飘的眼神,包括他自己。

即使只是为了她一只素履,他也能慷慨赴死。

……

长信宫三卿再次齐备,长信宫的任何风吹草动,向来都能引起朝野上下的注意。

如今一个刚被万俟枭欺负过的小杂胡,摇身一变成了太后娘娘的亲信卫尉,不由得又迎来一片猜测议论。

莫非,太后娘娘这是在下北阳王的面子?

在万俟枭压不住性子,几乎想要强行闯入长信宫时,孟长盈终于露面了。

先帝棺椁停柩于正德殿,百官逢七入灵,进宫哭拜祭奠。

今日正是七七四十九天,供祭得尤为隆重。

待哭灵事毕,孟长盈方才现身,召百官议事。

对此,无人敢有异议。

万俟枭早就着急上火,能见到孟长盈简直喜出望外。

“娘娘身体终于大好了?乌石兰烈一家早已押入大理寺,部落众人也全都看管了起来,只等娘娘发落。”

孟长盈高居台上,声色不动。

“前些日子,北阳王迟迟不归。我以为此事不急,如今王爷怎么急成这副模样,好叫人稀奇。”

万俟枭急色一顿,知道孟长盈这是在翻旧账,心里愈发烦躁。

常岚一事,在她这里轻拿轻放,人死了还追封骠骑大将军。

怎么轮到他,就要这么深究?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他与孟长盈本就只是权衡政局之下的合作,她岂可得寸进尺!

这么想着,万俟枭更理直气壮,申辩道:“娘娘掌着大朔政事,却总托病不见臣子。本王为国为民着想,自然着急。”

孟长盈颔首点头,颇以为然。

“王爷说得是,我这多病残躯误国误民。皇上既已即位,总该多担当社稷大事。日后奏折公文,先往紫宸殿送。”

话落,万俟枭猛然抬头,眼中尽是不可置信。

这是什么意思?

莫非她要放权给小皇帝?

那北关镇兵呢?

若她真敢撕破脸皮,且看他和漠朔九部答不答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