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3(1 / 2)

加入书签

冲压发动机的要素,咱们就开始进入打造!元件图,我画了一部分,可以先安排上!”

随着吴桐就位DF-17项目组,整个导弹研发进程,就仿佛拧紧了发条,加速向圆满进发。由吴桐亲自带领攻克的发动机版块,是最先完成的。一如既往属于吴桐的流水线作业,吴桐出元件图,杨总和两位核心工程师负责带领团队打造,组装,最终试车。

试车数据相当理想,朱定军兴奋地眼眸熠熠生辉,“吴总,我们肯定能行的,必定能行的!”有了这样强力的发动机助力,他们肯定会成功的。

同在西洲,制导核心研发,陆骁亲自过来助力,身兼两边重任,这让吴桐萌发了,要不自己搞定的念头,不过,后来想想,她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虽然,她自己上结果或许能做出来,但是肯定要腾时间挪精力去学习研发,不说等她学出来,是否会拖整个项目后腿,但是肯定会影响她的其他研发安排。

第350章

两院

在这个版块,前有奠基国内基础,打破零记录的最高科技奖得主王老,后又青年才干,才华横溢的陆骁。

他们已经有了足够出色的大牛,陆骁之能,一样的无与伦比,国内的雷达,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个不是她必要攻克的版块。

吴桐并不追求,成为全知全能的存在。那是神的领域,不是她的追逐。她还有更需要她投注精力的版块。在精,不贪多,所以,吴桐最终打消了乍然而的念头。

并且,及时纠正自己有点儿探头跑偏的心,再次明晰自己的定位,做该做的,无愧于心!

时间进入四月的时候,上京传来惊人的好消息。

院士增选公告通报全国,吴桐赫然在列,以年仅十八,却辉煌成果,位列首位科学院院士。这也就意味着,公示期后,吴桐将是名正言顺的吴院士,也开创了院士最低年龄先河。

只是,面对这个公告,全网难得的没有过多杂言,特别是活跃的那一拨,都是觉得理所应当!所谓的公示期,对吴桐来说,只是为了走流程而走流程,可以说,能用无可争议这个词。

从周氏猜想而起,到NS-方程而终,吴桐的贡献,随便拎出来一项,都是让人耀目的存在,特别是后两项,更是可以说前不怎么有古人,后也暂未有来者!

科学院本身对吴桐的提报,不是没有人拿吴桐的年龄说事,但是人家在这样的堪称幼龄的年岁,已经做出了别人终生不可及的成就!

会议主导人就一句话,在座各位,可有能与吴桐比肩的成就?那些提到吴桐年龄的人,刹那间,涨红了脸,嗫喏不言。

吴桐的履历,更是没有问题,根红苗正,且还是国内本土培养,京大派系,鼎力支持,基本是毫无悬念的通过增选表决!

随着公告发布,全网再起热议,不少人笑言,吴院士这是在热搜上修了海景别墅。别得大花小花顶流,千辛万苦想要登顶的位置,咱们吴院士,只凭自来水,就轻松跃居,一次又一次!

【这是国内最高荣誉了吧!上面真得是看得起吴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