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7章 大国重器,十年之功!叶秋萍:老板(1 / 2)

加入书签

第658章 大国重器,十年之功!叶秋萍:老板,这茶里没毒吧?

傍晚时分,四辆东风 MV3载重汽车驶下虹梅高架,朝着星源科技所在的紫竹电子港疾驰而去。

车斗左右两侧的位置,均有五名荷枪实弹的军伍人员,夕阳馀晖中,枪口泛着冷峻的寒光。

沪城中枢司丶安国协会的负责人,在接到燕京的电话后,立即乘车出发,带着助理直奔闵杭。

「这是要去拉练吗?」

「还都带着枪呢!」

「哎哟,这辆重卡可真帅!」

「该不会是哪里出了大案子吧?能出动这麽多人,事情肯定不小!」

路人见此情景,纷纷侧目,七嘴八舌地猜测起来。

另一边。

陈延森抬手看了眼腕表,五点一刻,今天比平时多加班了十五分钟。

可他此刻还走不了,因为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已被安国协会的工作人员全面封锁,所有参与过烛龙 G1051数控工具机研发丶改良工作的科研人员,都必须再签署一份最高保密等级的协议。

当天就能领到一笔丰厚的签字费,金额最低30万华元,最高200万华元。

除此之外,还有安家费丶住房补贴丶补充医疗保险和子女教育支持等福利。

换而言之,核心人员的子女甚至能享受免试资格,在清北丶华科一类的顶级高校任意挑选就读。

坏处是,一旦向外泄露技术内容,将直接按危害国家安全罪论处,喜提枪毙套餐。

林南丶汪象朝丶章延杰等人,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烛龙 G1051的重要性,远比他们想像的要高得多。

之前他们整天忙着琢磨方案丶测试参数,压根没意识到,烛龙 G1051不只是掩膜台的加工设备,而是足以撬动工业命脉的「大国重器」!

航空发动机的叶片丶叶盘与机匣,离不开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精密铣削。

飞机机身的龙骨梁丶蒙皮及起落架,也需要重型高刚性数控工具机来完成深孔加工与精密磨削。

更进一步看,潜艇螺旋桨丶舰艇燃气轮机,以及装甲车发动机内的缸体丶曲轴等精密部件,同样少不了顶级数控工具机的加持。

就连医疗器械丶能源设备丶光学设备与精密测量设备的底座和框架,也要依靠高精密工具机才能造得出来。

远的暂且不提,单说正在筹备中的橙子汽车:若想压缩成本丶降低整车售价,就需采用一体化压铸模具,而这类模具的加工,恰恰离不开顶级大型龙门工具机。

烛龙 G1051的环境适应性丶驱动系统丶材料加工能力和软体控制系统都要优于普通工具机,属于工具机领域的特种装备。

说白了,只要对它的驱动方式丶刀架丶刀具和数控系统进行重新调整,就能改头换面,投入到各类工业生产场景中。

「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房间里的平静。

安国协会的工作人员推门而入,随即看向陈延森说道:「陈先生,中枢司和东部大区的代表到了。」

闻言,陈延森缓缓起身,一边点头示意,一边跟着对方走了出去。

梁劲松和林南见状,立马追了上去,亦步亦趋地跟在自家老板身后。

陈延森还没走出十几米远,就看见两名中年人迎面走来。

左侧的男人约莫五十岁,穿着一件轻薄的浅灰色行政夹克,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中等身材,眉毛如峰,又浓又密。

他看到陈延森后,竟主动快走两步,越过随行人员,一把握住了陈延森的右手。

「陈总,上次的招商洽谈会,我应该亲自去虚城和你见一面才是,如今倒让孟远志捡了便宜。」

来人正是沪城中枢司的负责人周睿轩。

「周先生言重了,星源科技在沪城不是还有分公司吗?」

陈延森松开手,自信从容地回应道。

当初庐州丶沪城丶绿城丶深城和金陵等地,在争夺星源科技落户时,争相开出优渥条件,最终还是庐州赌上全部家当,才成功留住星源科技。

周睿轩原本认为,沪城有一家华芯国际就足够了,可他万万没想到。

陈延森竟能请来梁劲松担任星源科技的CEO,还顺风顺水地搭建起一条28纳米制程的晶片生产线,而且还抢在了华芯国际前,将良品率提升到了98%以上。

前面这些事他尚且能理解,可后续发生的一切,就彻底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从光源系统丶收集镜丶照明系统丶投影物镜系统丶掩膜台,到皮米级别的抛光丶镀膜工艺,再到烛龙 G1051这款世界顶级工具机的问世……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说要研发汽车,结果却造出了太空汽车般离谱。

烛龙 G1051的重要价值,丝毫不亚于一台国产EUV光刻机。

沪城竟然错过了星源科技?

这怎麽能行!

所以周睿轩此行,一来是为了执行上级下发的任务,二来也是想亡羊补牢。

他笑吟吟地说道:「我认为,对于星源科技这样的优秀科技企业,在税率丶土地和人才引进政策上,还得继续优化才行啊。」

「老板,回头我再单独上门拜访,和梁劲松先生好好沟通。」

一旁的秘书立刻附和道。

陈延森看着两人一唱一和,倒也没有点破。

这世界的运行规则本就如此:强者恒强。

只有拿出真正的硬实力,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优待。

双方刚寒暄结束,东部大区的代表江方运身着迷彩作战服,领着两名荷枪实弹的下属,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在他身旁,还有两名穿着便服的中年人,从气质上看,并不像军伍之人。

「周先生,陈先生!我是东部大区的江方运,身边这两位是军械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江方运停下脚步,先打了声招呼,接着自我介绍道。

「江先生,你好!」陈延森回道。

周睿轩随即开口,对陈延森说道:「陈先生,麻烦找一间会议室,我们坐下来慢慢聊。」

陈延森微微颔首,示意梁劲松在前领路,一行人向着研发中心的会议厅走去。

与此同时。

燕京最中心的一座临湖宅院内。

李青松将一份烛龙 G1051性能数据报告,轻轻推至对面。

坐在对面的人,只穿了件白衬衫,看上去约莫五十岁上下。

可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的发根已白了一半,实际年龄最少也有六十岁了。

韩锦恒拿起报告,翻开了第一页。

上面是一组密密麻麻的参数对比图!

左边是德国Schmoll五轴工具机的技术参数,右边则标注着「烛龙 G1051实验数据」。

国外设备在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加工精度会下降0.008毫米,而烛龙 G1051在零下30到零下50摄氏度的区间内,精度误差始终控制在0.001毫米以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