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3章 一行一策?那我要最好的政策!三代(1 / 2)

加入书签

第654章 一行一策?那我要最好的政策!三代人的积累,他们拿什麽追?

随着陈延森的话音落地,偌大的会议室内,顷刻间变得落针可闻。

苹安的马哲明眉头一皱,拼命给陈延森使眼色,心里暗道:你小子平时看着精明,今天怎麽就犯浑了?

马文腾暗呼「牛逼」!

其实他对这次的民营银行试点政策非常不满意,但他不敢当面炸刺,只敢背后骂几句。

上面一点诚意都没有,摆明了想拿森联丶企鹅和阿狸当擦屁股纸,顺便拿点残羹剩饭打发他们。

特麽的,老子又不是狗!

小马哥也想学陈延森,冲着赵滨海怼两句,但他又怕事后被人穿小鞋,只能强忍着。

马立云则目瞪口呆,像是头一回认识陈延森一般。

在他眼里,陈延森的行事风格一向沉稳内敛丶城府极深,像刚才那种话,只有愣头青才敢往外撂。

复星丶均瑶丶正泰丶华峰丶华北和麦购等企业的老总暗爽不已,却不敢表现出来。

赵滨海神色促狭,眼底闪过一抹冷意。

他点陈延森的名,原本是想瞧瞧全球首富的马屁功夫,可谁曾想,对方压根不给面子,将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贬得一文不值。

好!

好得很!

银行业这块大蛋糕,能从里头分点边角料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陈延森到底哪来的勇气挑三拣四?

又到底是谁给他的底气?

想到这里,赵滨海微微侧身,观察着李青松的面部表情。

唇角微扬,噙着一抹浅笑。

难道?

赵滨海心头一惊,眼中的怒火骤减,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他隐隐感觉,陈延森的这番话,极有可能得到了李青松的授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之前助理的那句提醒:「老板,李青松和陈延森在一楼大厅单独聊了有八分钟。」

八分钟……

这时间,足够交代不少事情了!

证券协会丶保险协会和经济发展协会的三位老板,见赵滨海当众被人怼了回去,却半天没吭声,心里也不禁往深了琢磨。

为什麽要开设民营银行?

无非是上面的大佬,认为传统银行占据了大量资源和资金,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却迟迟没有进步,只会吸纳存款丶放贷,市场活性差,金融业发展缓慢。

而第一批的五家民营银行,就是上面选中的五条「鲶鱼」,迫使传统银行加速数位化转型和产品创新,进而推动大数据徵信丶人工智慧风控丶线上获客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

可眼下的问题是,能分到的「荤腥」实在太少!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这合理吗?

赵滨海深吸一口气,不咸不淡地回道:「陈总对『一行一店』的理解有误,这项政策不是限制,更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保护性的约束和战略性引导。」

他顿了顿又说:「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早已建立了遍布全国城乡丶数量庞大的物理网点,品牌深入人心,客户信任度高。

民营银行若与之开展「网点对网点」的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且毫无胜算,协会是为了你们好,避免金融资源浪费和行业的无效内卷。」

赵滨海说得头头是道,逻辑也梳理得十分严密,脸上还挂着一副「我是怕你们干不过传统银行」的关切神情。

言外之意,民营银行犹如出生的婴儿般,在风控模型丶管理经验丶资本实力上都相对脆弱。

如果允许盲目扩张线下网络,很容易因管理跟不上丶风险失控而导致经营失败。

「既然要引入民营资本,就不应该给它套上太多枷锁,至少要保证一个充分的竞争环境,否则试点也就失去了它的本意。」

陈延森看着众人,语气意味深长地说道。

能坐在这间屋子里的人,哪个不是人精?

上面搞民营银行试点的目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要是传统银行一个赛道,民营银行一个赛道,业务都没多少交集,那试点的意义何在?

赵滨海等人的策略是,让民营银行在划定的跑道里,先跑出最漂亮的成绩,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安全后,再用成果去争取更宽的跑道。

可陈延森了解这帮人,有些口子好不容易撕开,一旦过了几年,口子反而会越来越小,甚至有可能被重新堵上。

给人擦屁股很爽吗?

陈延森懒得瞎折腾,要做,就往大了做!

别扯什麽安全问题,又不是没有监管机制。

「具体的细则可以慢慢聊,毕竟我事先说了,对于民营银行,要采取差异化监管和一行一策的框架。」

赵滨海打了个太极,选择跳过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