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钢铁(2 / 2)
「苏尔先生,这个价格太低了。」加利.雷迪摇头拒绝。
「这样问吧,你们还欠银行多少钱?」
「什麽?」
「老兄,我都知道怎麽回事。你们最近有大麻烦,但这不是威胁,我只是想搞清楚你们的资金缺口。」
「雷迪家族能搞定,这和本次交易无关。」加利.雷迪戒心很强。
「好吧,我听说你们还有家钢铁厂情况也不是很妙?」
「我懂了,您这次真的是有备而来。」加利.雷迪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苏尔矿业做的是产业链生意。」罗恩笑笑,没有否认。
石灰石矿和水泥厂是相辅相成的,煤炭又为发电厂提供动力。
现在既然打铁矿的主意,那钢铁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否则小小的铁矿场,还需不着罗恩亲自出马。只有钢铁厂这样的重工业,才值得他跑一趟果阿。
「苏尔先生,这不在我的权限之内,我需要回家族一趟,亲自去谈谈。」
「当然,在这之前我能参观你们的钢铁厂吗?」
「您随意,我会安排人跟着。」
雷迪家族想卖的是铁矿,不包括钢铁厂。前者属于原材料,后者属于原材料加工,附加值不一样。
铁矿谁都能开采,钢铁厂却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转的,那是雷迪家族的基业。
但凡事都有例外,不管能不能成,先谈谈嘛。
罗恩准备在果阿多留一段时间,钢铁重工业值得他这样做。
果阿的两大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最远的甚至来自北方邦丶比哈尔省以及中决邦,或者来自包括孟加拉邦丶奥里萨邦以及阿萨姆邦在内的印度东部地区。
他们搭乘火车或者汽车长途跋涉到果阿库瑟尔村,希望能够在这里的工厂找到一份工作。
在远离高速公路的这片地区,农田看起来非常稀少,却坐落着大大小小差不多100家工厂,生产化学品丶药品丶钢筋和钢管。
这些工厂只有当离开高速公路之后才能看得到。它们并没有成群聚集在一起,而是看起来像随意分布的一样,点缀在农田之间。
有的靠近村落的市场,有的毗邻已被高速公路取代的旧式马路。
对人们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这些工厂,而是它们在这片土地上所创造的东西:
远处的烟肉里冒出的滚滚浓烟丶妇女和儿童不耐烦地翻找着堆在地上的黑色矿渣,试图找出些钢铁的残片:
围墙里的工厂内机器发出犹如地狱般金属撞击的声音,以及偶尔由微风吹来的那股令人恶心的化学品的气味。
库瑟尔村周围地区在80年代被开发成了工业区,「库瑟尔」这个表示「新村庄」的名字取代了原有的表示「旧村庄」的名字「帕特尔」,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转变。
这个地区在工业化开始过程中得到了印度政府的补贴和减税政策,因为库瑟尔村被认为是果阿比较贫穷和落后的一个区。
这里充斥着来自社会底层想要摆脱农民身份的人们,以及兰巴达吉下赛人,这个群体的人们生活非常贫苦,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卖给名声不好的领养机构和皮条客。
奇怪的是在工业化发展近20年后,当地人都跑去孟买或者班加罗尔寻找机会,大多做建筑工人更偏远地区的人反而纷纷来到果阿,他们期望在附近的工厂能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
大量的外来人口催生了另一门生意,中介。
每带一个工人去建筑工地或者工程,中间人可以拿到4500卢比的回扣,但工人们每个月只能得到价值大约1200卢比的现金和食物。
这些工人们,其中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经常深陷债务之中,因为他们移居过来要提前支付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们的孩子们经常被强制工作,妇女经常遭受侵害。工人们非常容易受伤,因为印度建筑工人的意外伤害率居世界第一,每1000名工人中会有265名在工作中受伤。
这就是当地居民宁愿背井离乡去孟买丶班加罗尔,也不愿意留在当地的原因。
太苦,太累,连正常牛马都忍受不了。
只有真正的底层,部落民和贱民,才会习惯工厂里暗无天日的生活。
尽管如此,这片所谓的工业园区依旧吸引了来自印度其他地区的成千上万的人们。
当地老板和中间人非常喜欢雇佣他们,因为其中潜藏着一条金科玉律。
那就是工人们无法因为不安全感和背井离乡,而发起有组织的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并提高工资的抗议活动。
他们来自遥远的地方,因而那些寻求选票的当地政客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他们也会同当地的居民疏远开来。
这就相当于社群孤立,绝佳的牛马丶苦力。
距离铁矿场几英里,在高速公路的另一侧与之成对角的地方,便有几座钢铁厂。
有的是雷迪家的产业,有的是其他公司的工厂,规模大小参差不齐。
罗恩带着人在雷迪家向导的带领下,开始参观这片产业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