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3章 年轻时犯下的错误(1 / 2)

加入书签

第333章 年轻时犯下的错误

赵俣原来的威望就已经如日中天了,完成大一统又大败金国凯旋归来,声望自然是宋朝历任皇帝中首屈一指,甚至有可能,就连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威望方面,都不如赵侯。

这里说的是威望,不是贡献。

赵匡胤是大宋的开国之君,没有他,就没有赵氏这小二百年江山。就像刘邦,从一介布衣起家,于乱世中斩蛇起义,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推翻暴秦,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为汉朝四百年的辉煌基业奠定了根基。

就冲这一点,不管赵侯打下多大的江山,将大宋的版图扩张多少倍,他对大宋的贡献都不可能比得上赵匡胤,就像刘彻,这位汉家雄主,开疆拓土丶威震四夷,将汉朝的声威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论及对汉朝的奠基之功,仍无法与刘邦相提并论。

可话又说回来。

赵匡胤的皇位到底是他从柴氏的孤儿寡母手上抢过来的,他虽然也收复了南平丶武平丶后蜀丶南汉丶南唐等割据政权,但他在位时,仍有以赵光义为首的「皇储」势力丶后周旧臣势力丶手握兵权的将领群体丶地方割据残馀势力等政治势力肘。

而赵侯现在有收复青唐丶收复西夏丶收复燕云丶大败金国的强大军功,辅以十五年治下民生富足的文治功绩,还击败了所有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治势力。

单比威望,赵匡胤应该不如赵侯。

不然,赵匡胤也不能连换个国都这点事都做不成,而赵侯,哪怕人不在朝中,只是下了一道圣旨,大宋就准备换国都了。

赵候现在的威望到底有多高?

就这麽说吧,哪怕他现在要纳自己的两个皇嫂孟相和刘清菁当自己的皇妃,也肯定能干成此事,最多他也就是遭到一些道德上的指责罢了,比如将他的这种行为跟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纳了弟媳杨氏相提并论。

当然,赵候肯定还是想要脸的,如非必要,他真不愿意自己背上这样的污名。

再多说一句,赵侯也不怕背上这样的污名,秦皇汉武丶唐宗宋祖谁没污点?哪个又是道德完人?

其实,说了这麽多,是因为有一件赵候已经捂了十多年的事,最近有泄漏的风险。

事情是这样子的。

赵侯凯旋回京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告庙。

这是打了大胜仗必须要举行的最关键的仪式。

也就是,赵侯前往太庙(供奉皇室先祖的宗庙),通过献祭丶宣读祭文等方式,向列祖列宗详细禀告战事的胜利过程丶战果(如俘虏丶战利品等),并感谢先祖的庇佑。

告庙是帝王重大事件(如登基丶大捷丶册立等)必须履行的礼仪,以体现「敬天法祖」的理念。

另外,还要将战争中获得的重要战利品(如敌军旗帜丶武器丶俘虏等)在宗庙前展示,作为胜利的实证,进一步向先祖彰显武功。

大宋向来最重视礼制,对宗庙祭祀的流程丶祭品丶祭文格式等有严格规定,大胜后的告庙仪式会依照《太常因革礼》等礼制典籍执行,既庄重又具有强化皇权和宗族凝聚力的作用。

皇帝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祭祀」与「治政」。

祭祀体现的是帝王「承天受命」的合法性,通过祭祀天地丶祖宗,彰显皇权与天丶祖的联系,是「神权」层面的核心职责;

而治政则是帝王对世俗统治的具体履行,包括制定国策丶管理百官丶安抚百姓丶维护疆土稳定等,是「政权」层面的核心职责。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帝王「君权神授」与「治国理政」的双重核心使命,尤其在重视礼制的大宋,祭祀与治政更是帝王不可偏废的两大要务。

如此,哪怕是赵候,也必须重视此事,不能怠慢分毫。

于是,刚回来,赵侯就举办了盛大的告庙仪式,并将完颜阿骨打的皇后钦宪皇后石烈氏等一千多俘虏带到宗庙前进行展示。

当然,这些女人现在都是赵侯的女人了,赵侯肯定没搞牵羊礼之类带有侮辱性的仪式。

完颜阿骨打的皇后钦宪皇后石烈氏等被俘虏的金国女人实际上也就是走个过场,赵侯就让她们回后宫了。

赵侯在意的也不是这件事。

而是在举行告庙时,赵煦的皇后元佑皇后孟相和元符皇后刘清菁也到场了。

在告庙的过程中,刘清菁不着痕迹地给赵侯递过来了一个眼神。

赵候知道,刘清菁这是让自己去她那一趟。

可这个女人已经给赵候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赵是真不愿意搭理她,因此就装着没看到她。

等晚上赵侯回宫的时候,一个绝美的少妇拦住了赵候的去路。

这个少妇,以170cm的修长身姿与古典东方骨相打造出来了赵侯沉鱼落雁丶闭月羞花丶环肥燕瘦丶美女如云的后宫颜值上限。其面容集仕女图的留白意境与瓷器的精雕之美于一体,标准的鹅蛋脸廓配丹凤琉璃眸,驼峰鼻梁打破柔美增添英气,唇珠微翘的花瓣唇承载干年水墨画的留韵笔触。

这麽说吧,此女的美貌,在赵侯的后宫中绝对能排进前三而且肯定不是第三。

她就是历史上赵信的第四任皇后明节皇后刘氏,她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名字一一「小刘妃」。

-

历史上,刘明节与大刘妃也就是赵的贤妃刘明达号称「大小刘妃」。还有一说,大小刘妃艳压赵信的后宫。

刘明节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十岁时选美入宫,在崇恩宫服侍刘清菁,是刘清菁精心培养的贴身侍女,后来被刘清菁收为养女。

一历史上,刘清菁被赵信赐死后,刘清菁的宫女尽皆放归,可刘明节不愿再回到自已那个寒酸之家,她便寄居在一个姓何的内侍家里等待机会。后来,内侍总管杨见刘明节漂亮,便将她引荐给了赵信。赵佶一见到刘明节,就很喜欢,封她为才人。刘明节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天资聪明善解人意心灵手巧。她善于烹饪,时常亲自下厨烧几道小菜给赵信吃。她还会裁剪衣服,样式新颖,宫禁内外争相仿效。后来刘明节逐渐普升为淑妃。道士林灵素见刘明节受宠,便曲意奉承,称她为「九华玉真安妃」。

原本,刘清菁是准备将刘明节调教出来,帮她抓住赵煦的心的,以应对赵煦后宫中别的女人的挑战。

不想,还不等刘明节长大,赵煦就噶了,根本就没有机会享受到这个绝顶美人。

赵煦死后,赵候继承了赵煦的皇位。

同时,赵侯还继承了赵煦后宫中所有他没碰过的宫人。

但这其中不包括两伙人。

一夥是伺候孟相的宫人:一夥是伺候刘清菁的宫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早刘明节并不是赵侯的女人,而是一直在刘清菁居住的崇恩宫伺候刘清菁。

那时,赵候身边也不缺女人,呢—好吧,赵侯身边一直都没缺过女人。

这赵侯肯定想不起来刘明节。

按说,如此一来,赵侯跟刘明节,可能也就没有交集了。

不想,赵侯不去招惹刘明节,刘明节却来招惹赵侯。

那是十四年前的一天。

那天,赵侯刚上朝回来。

路过御花园时,赵侯眼角的馀光突然就看到了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宫人。

这个美人自然就是刘明节。

虽然当时赵候连刘明节的正脸都没看见,但凭藉着阅女众多的经验,赵侯敢确定刘明节肯定是个美人。

关键,还是那种突然偶遇了一个绝世美人的惊喜,让赵侯蠢蠢欲动。

于是,赵侯就跟了上去。

刘明节七拐八绕将赵侯带到了一处非常偏僻的宫殿。这处宫殿赵侯从来都没来过。

那位说了,皇宫中还能有赵候没去过的地方?

你假设一下,那麽大一座紫禁城,皇帝可能全都去过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