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6章 迁都北京定紫禁,女真图存起险招(2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赵俣让西京和南京也要抓紧建设,以便朝廷能更好的控制西部和南方。

随着北京丶西京丶南京三地建设工程的铺开,以及全国范围内水利丶驿道丶桥梁等基础建设的推进,大宋的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

农闲时节的百姓不再困守乡野,他们或拖家带口奔赴工地,或三五结伴参与驿道修缮,凭着一身力气就能挣到比种地更实在的工钱——朝廷用工,全都是按市价付酬,每日还管两顿饱饭,工地上还搭起统一的窝棚供住宿,哪怕是最普通的民夫,一个月下来也能攒下一两贯铜钱,足够贴补家用,甚至能为孩子添置新衣丶为老人抓副好药。

这一切的底气,主要源自于赵俣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袁倾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对耐寒耐涝高产粮食的研发,还有麻晓娇发明的那些农具丶农业机械。

赵俣推行的新政二策打破了旧局,使得不论士绅,还是普通百姓,都按田亩多少缴粮,徭役也折算成钱摊入田赋,百姓不用再被绑死在某一固定区域。经过袁倾城推广的那些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改良过的耐寒耐涝高产稻种,亩产较从前翻了三倍都不止。而麻晓娇研发的各种各样的农具丶农业机械,使得一户农家能耕种的土地扩了三五倍都不止。如此一来,百姓肩上的担子轻了大半,也没有了温饱的压力,农闲时,才可以纷纷出来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开启,纺织厂丶机械厂丶陶瓷厂等各种各样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麻晓娇改良的水力纺纱机,只需几名女工看管,一日便能纺出从前几十人一个月的产量,江南的苏州丶杭州因此成了纺织业中心,机杼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织出的棉布丶绸缎不仅供国内穿戴,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机械厂则更显新奇,蒸汽动力的抽水机丶起重机丶蒸汽船,自行车,木自行车,人力车,缝纫机,机械手表,各种农机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中。

陶瓷厂的变化尤其显着。除了烧制给排水管道,工匠们还用模具批量生产碗碟丶陶罐,现在连寻常农户都能用得起光洁的白瓷。而专供宫廷与外销的官窑,更是在瓷胎中混入细砂增强韧性,烧出的瓷器轻薄如纸丶坚如磐石,商人用这些宋瓷能换回十倍于成本的香料与宝石。

工厂的兴起,让百姓的生计有了更多选择。农妇们不再只守着织机,可进纺织厂当女工,每月工钱比在家织布多三成;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更是纷纷投身到新兴的工业浪潮之中,他们学习各种各样的新生技术,成为工匠,进入高收入群体当中;就连孩童也能帮着工厂分拣棉花丶搬运小件,贴补家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大宋市集上的商品愈发琳琅满目。从各式机制布料丶搪瓷器皿丶玻璃制品,到罐头丶饼乾丶肥皂丶火柴,再到铁钉丶铁丝丶小型机械零件,乃至钟表丶灯具丶新式农具……吃穿用度丶生产所需,品类繁多,层出不穷。

这些商品从城市铺到乡镇,从内地远销海外,使得大小商铺星罗棋布,市集日日人声鼎沸,商队往来不绝。

南北货物流通如织,海陆贸易愈发兴旺。

大宋的商业由此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而朝廷通过徵收商业税丶关税,国库日益充盈。

这使得赵俣既能继续投入基础建设,又能减免农税,缓和民间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根基。国库的充盈如同源头活水,滋养着大宋这棵参天巨树,使其枝繁叶茂,愈发茁壮。

此时的大宋,已不再是单一的农业帝国。从北京工地上高耸的钢筋骨架,到南京纺织厂飘出的棉布清香;从西京矿场传出的机械轰鸣,到东京的各种现代工厂林立,一个融合了传统礼制与工业力量的新王朝,正以蓬勃之势,屹立于世界东方。

赵俣站在紫禁城尚未完工的角楼上,望着远处车水马龙的工地与工厂的袅袅炊烟,知道这不仅是一座城的崛起,更是一个时代的蜕变。

『再发展几年,或许我就能三年横扫草原,二十年横扫世界!』

……

就在赵俣率领大宋高速发展之际,完颜阿骨打也没有乖乖等死,尤其是在他看出来了根本就不可能跟大宋议和之后。

为了自救,完颜阿骨打做出了一个谁都没有料到的决定——对女真的宿敌高丽发动战争。

早在高丽建国之初,部分女真部落(如长白山女真丶鸭绿江女真)就分布在高丽东北部边境,曾短暂向高丽称臣纳贡,接受高丽封号,双方存在贸易往来(如女真以皮毛丶马匹交换高丽的铁器丶纺织品)。

随着女真部落壮大,与高丽在领土(尤其是鸭绿江流域)和资源上的冲突加剧。

于是,高丽多次出兵征讨女真部落,试图控制边境;女真则时常袭扰高丽边境,双方战事不断。

那时的女真,并非统一族群,各部落对高丽态度不一,部分部落与高丽保持合作,部分则长期对抗。高丽通过「羁縻」政策拉拢部分女真部落,以牵制其他势力,形成复杂的地缘平衡。

总体而言,早期两者关系以边境博弈为核心,既有经济文化交流,也因领土和势力范围产生频繁冲突,未形成稳定的从属或同盟关系。

曷懒甸为女真族故地,东濒日本海,南邻高丽千里长城。完颜部在统一生女真诸部的过程中,势力逐渐渗透到这片区域,引起了高丽的不安。

高丽一直对曷懒甸怀有领土野心,当发现曷懒甸的女真部落有归顺完颜部的倾向后,其便派人阻止。比如,完颜盈歌曾派使者前往曷懒甸招抚当地部落,高丽则设法加以阻拦,双方的摩擦就此产生。

双方因此产生扣押使者等边境纠纷,部分高丽官员认为「女真虚弱不足畏,失今不取,后必为患」,怂恿出兵。

于是,在十年前,高丽越过千里长城,主动进攻曷懒甸,正式开启战争。

初期,高丽主动出兵曷懒甸,攻击归附完颜女真的部落,取得了短暂的胜利;

随后,女真首领完颜乌雅束派军反击,在曷懒甸大败高丽军,收复失地;

七年前,高丽再次派大军进攻,一度占领部分地区并筑城;

六年前,女真军反击,重创高丽军,收复所有失地,高丽被迫撤军。

最终,高丽承认女真对曷懒甸的控制,双方划定边界;女真通过此战巩固了对东部部落的统一,增强了实力,为后来金朝建立奠定基础;高丽则元气大伤,此后对女真转为防御姿态。

在那之后不久,女真反辽便开始了。

如果一切顺利,有彻底消灭辽国这个目标的完颜阿骨打,多半也就跟历史上一样顾不上高丽这个宿敌,也没心情更没时间找高丽报仇。

可现在的形势是,大宋重创了金国,还不愿意跟金国议和,摆出来了一副势要消灭金国的架势,因决策失误而至此的完颜阿骨打,皇位岌岌可危,甚至就连完颜部在女真联盟中的领导地位都不稳了。

这麽说吧,如果不是战争还在继续,完颜阿骨打依旧手握重兵在前线与宋辽联军斡旋,可能女真贵族已经弹劾完颜阿骨打这个皇帝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完颜阿骨打必须拿出成绩来。

想从军事力量强大的大宋这里打出来点成绩,至少短期内,完颜阿骨打一点把握都没有。

而如果是从连原来的女真联盟都打不过的高丽那里打出来点成绩,完颜阿骨打还是很有把握的。

关键,高丽有二百万人口,有一二十万军队,还有大量的财富和粮食,如果能打下高丽,对金国将是巨大的补充。

完颜阿骨打完全可以凭藉着这样的功劳坐稳他的皇位。

所以,在大宋不会给金国提供过冬的粮食的情况下,在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提议去高丽打草谷抢夺粮食和物资后,完颜阿骨打深思熟虑过后,同意兵行险招……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