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港口安排与谋划港灯(1 / 2)
第751章 港口安排与谋划港灯
李察信道:「杨生,我觉得,和黄应该瘦身了。」
「如何瘦法?」杨文东问道。
李察信回道:「除了核心主要业务,其他的业务全部出售,前几年,祁德尊为了增加股市市值,盲目收购各种类型的企业,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关系;
那个时候市场好倒问题不大,但如今基本上亏损严重,所以我觉得,宁可和黄总公司层面亏损,也要尽快将这些业务剥离出去,只要没了这些负担,那我们投入全部精力运营好几个擅长的行业,那必然可以让企业运营恢复正常。」
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那你觉得和黄应该保留哪些行业?」
李察信显然也早有准备,道:「贸易,这是和黄的发家之本,一年如今也有两三个亿收入,还有就是地产丶港口丶航运丶部分金融投资,还有一些具体业务,我也需要额外再甄别一下。」
「行,现在和黄的业务太多了,减掉一大半也不嫌多,这一块,你先选择好,然后给我看一下就行。」杨文东道:「不过航运这一块,你要适度的控制,如果你实在想做,安心做货柜业务就行,正好和黄也有港口,我这边长兴实业还有货柜可以卖。」
既然是放权,杨文东也会跟其他一类子公司一样,只负责战略上的规划,小细节不管,不过还是要看一眼具体计划的,一些不太正常的,他也要过问的。
李察信惊讶问道:「杨生是不看好航运市场?但长兴航运的规模不是很大吗?」
「你可能没有认真关注,实际上长兴航运的规模已经在缩小了,未来,也会专心做货柜业务。」杨文东摇头说道。
眼下已经1975年,苏伊士运河即将开通,一旦发生,那全球海运价格将会暴跌,全球最重要的美东航线与欧洲航线,路程都会缩短很多,再加上石油危机带来经济危机丶油价上涨,以及之前几年大量新船下水,这些综合因素,便是未来全球船灾的根本原因;
唯独货柜货运算是个例外,因为全球自由贸易的背景下,加上亚洲经济崛起,对于各种生活物资的需求都很高,这些都是需要依赖货柜的。
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货柜货运的利润不会再多麽爆利,但维持企业运营还是没问题的,所以长兴航运前两年大量出售油轮,专心运营货柜,还有少数大宗货轮;
从今年开始,指望海运赚大钱那是不可能的,能够继续下去就行,等以后航运危机出现,全球造船厂的生意更差,而每一艘船都是值得政府重视的大订单,可能可以解决上万人就业,这也会是杨文东增强自己的地方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会有求于自己。
李察信心中有些半信半疑,但也不敢表露出来,再加上和黄现在也的确不可能扩张船队,于是答应道:『好的,那我也出售油轮,这样还能回收一点资金。』
「嗯,行,尽快出售,不要等的太久。」杨文东又道。
他似乎记得苏伊士运河是在75年年中开启的,而相关消息可能还会提前,所以眼下留给和黄的时间就不多了,一旦运河开通的消息传出,那船价立刻就可能暴跌。
李察信答应道:「是,杨生。」
杨文东接着说道:「其他方面,你自己做主吧,方生这边会成为和黄的副总裁,协助你处理和黄的业务。」
李察信他还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加上未来一段时间自己也不会有什麽重大收购,所以方先名可以先在和黄待一段时间,以他的专业知识,也正好可以帮助和黄出售手中乱七八糟的业务。
「好,那就多谢方生的帮忙了。」李察信嘴角微笑道;
他也知道这是杨文东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稍岗,不过问题也不大,至少这段时间,他也需要认真的将和黄给经营好,要不然时间长了,自己恐怕也得跟祁德尊一样走人了。
商谈好之后,杨文东便跟随李察信来到了中环的和记大厦,也就是和黄的总部;
「这里的位置不错啊,可惜楼层低了点。」杨文东看着眼前20层的和记大厦,说道。
李察信解释道:「杨生,这栋大厦是祁德尊1968年买的地皮自己建的,当时的香港,20层大厦也是常态,不算矮了;
不过祁德尊在前年也曾经抱怨过这栋大厦有点拥挤了,主要是68年那会,即使是祁德尊也没想到和黄会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
「对,没人知道自己的未来啊,有的时候还会低估。」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前世的很多企业,比如企鹅丶阿里丶字节等,他们在创业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能够成为整个华国最尖端的企业,小李还曾经准备卖掉企鹅,但却没人接手
甚至连国家层面也是一样,内地改开的时候,当时人均GDP全球倒数第四,比很多非洲国家还要差,改开发展经济的核心目标就是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顿顿有肉,目标也就是一般发展中国家,但谁也想不到,40几年后,内地会成为全球最第二大GDP国家,各方面甚至可以吊打美国。
也就他这个穿越者,可能会自信一点,毕竟他知晓未来,只要有了第一桶金,那后续就很容易成功了,且成就还特别高。
李察信接着道:「现在拆了不划算,等以后和黄的业务正常了,那就在其他地方换个大厦吧。」
「嗯,就怕没这麽好的位置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等以后看情况,这块地皮还是不小的,也可以拆了。」
和记大厦,其实就是前世李嘉成旗下的长江实业大厦,位置在中银大厦以及新滙丰大厦的旁边,这个地理位置绝对优越,整个香港港岛也找不到几个差不多的了。
李察信笑道:「那杨生决定就行了。」
「以后再说,进去看看。」杨文东也没有继续,反正要拆估计也要等到80年代了。
很快,杨文东便来到了顶楼的办公室,李察信道:「杨生,这里风景最好以前是祁德尊的,要不,我重新装修一下,给您?」
「不用,这个你自己留着吧,这和记大厦本身就很拥挤,我来的也不多,没必要。」杨文东摇摇头道。
李察信连忙道:「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