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8章 天下震动(2 / 2)

加入书签

尽管知道白天大获全胜,但战果还是惊呆了众人。

不可一世的辽东军,居然被一场大火葬送,并且还是他们自己准备的燃料,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单纯从伤亡人数来看,被烧死的叛军士兵,在辽东军中的占比并不高。

可架不住军心士气崩了。

大火烧毁了营地,也带走了营中的粮草和战略物资。

看得出来为了埋葬勤王大军,敌军是下了血本的。

怎奈计划没有变化快,部署好了陷阱,结果勤王大军没有按他们规划的路线前进。

「嗯!」

「白天的大战,各部打的不错,不过也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各部的配合上。

敌军发生溃败之后,骑兵部队最需要做的是阻断叛军归路,而不是跟着扩大战果。

后续虽然意识到了问题,并且做出了纠正,但反应速度上还是慢了一些。

城中各部收到将令之后,行动速度也比预想中迟缓,差不多浪费了一盏茶的功夫。

如果没有这些错误,白天最少还能多抓几万俘虏。

最近这些年,大家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联合行动过。

各部间缺乏配合,也情有可原,责任就不追究了。

下来之后,你们各自写一份经验总结。」

李牧的话音落地,勤王大军一众将领纷纷应下,第一次参加会议曹子睿丶刘从寒却是懵了圈。

早就听说过汉水侯治军森严,万万没想到能严到这份儿上。

在他们看来,勤王大军白天的表现,已经非常的优秀。

如果麾下将士,能达到这一半的水平,他们都能乐开了花。

本以为能够获得主帅夸奖,谁知道一上来却是先挑毛病。

更令他们诧异的是一众骄兵悍将,在李牧面前全部都成了乖孩子,没有一个闹腾的。

几度想要开口,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

大家都能够坦然接受,证明类似事情,在汉水侯麾下不止发生过一次。

尽管他们看不明白,这麽干的意义何在,但不影响两人遵守军令。

「侯爷,白天的战斗,诸位将军表现的够好了。

些许瑕疵,就没必要计较了吧!」

监军御史麻文博忍不住劝说道。

他可是熟读兵法的,这种近乎挑刺的玩法,在他看来明显是在苛责诸将。

纵使这些人,都是跟着汉水侯混的,可万一闹出乱子来,影响的还是大虞基业。

「无规矩,不成方圆。

麻御史,无需多言!

有这闲工夫,不如赶紧起草捷报,向南京朝廷汇报。」

李牧没好气的说道。

很多看似没有意义的规矩,实际上到了战场上,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总结失误是让人最快成长的方式,战场上亲身积累起来的经验,远不是兵书上乾巴巴文字能比的。

一名监军御史,居然跳出来当好人,也不看看自己是否够格。

如果不是剿灭辽东叛军后,他就要班师回老巢,无需理会朝廷的烂摊子。

遇上这样的场面,非得罢了麻文博的官不可。

既然是看热闹,那就无所谓了。

朝堂上不知所谓的官员越多,败家的速度就越快。

早死早超生,省得一直半死不活的拖着,天下人都跟着受折磨。

「侯爷,教训的对,下官孟浪了!」

见李牧发火,麻文博急忙请罪道。

兼任首辅的三军统帅,早就脱离了文武界限,能够一言决定他的仕途。

若是心狠手辣,不排除直接让他猝死。

冷静下来后,麻文博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忌讳。

收买军心这种事,只有李牧自己能干,其他任何人介入都是在找死。

幸好他只是一名小御史,不配李牧出手针对,不然现在就得凉。

「行了,大家都各自执行命令。

至于有功之臣的封赏,待核算完军功之后,再上报朝廷予以嘉奖。」

李牧摆摆手说道。

在官场上混迹了这麽多年,他早就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值得礼贤下士。

能力可以平庸,道德底线可以灵活,唯独眼力劲儿不可或缺。

……

南京城。

上一次大捷的封赏,内阁还没来得及拟定出来,又再一次收到捷报。

相比突破敌军阻击的小打小闹,大破辽东军可是惊天动地。

「消息核实了麽?」

「辽东军再不济,也不会这麽快就完蛋吧?」

万怀瑾难以置信的问道。

不是他没有见识,主要是徐州大捷的内容,着实太过炸裂。

坐拥数十万大军的辽东军,在勤王大军发起主攻后,一天都没有撑住。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在少数,可这些胜利都充满了巧合性。

并且在大多数时间,赢得的都十分艰难。

「兵部核对过战报,应该不会有问题。

何况汉水侯的作风,大家都是知道的,他从来不屑于虚报战功。

别的东西姑且不论,那二十多万叛军俘虏,总不可能从天下蹦出来的。」

史清尘当今回应道。

虚报战绩的多了,可这类战报都有共同特点,重笔墨修饰轻实际数据。

为了减轻翻车的风险,战报内容通常都非常笼统。

感觉像是赢得了不小的胜利,可具体战略意义在哪儿,却是怎麽也找不到。

「既然战报内容没问题,那就尽快明发天下吧!

解决了辽东叛军,朝廷就能够腾出手来,处理其他一系列繁杂的问题。」

万怀瑾笑呵呵的说道。

甭管战报写的多麽离奇,击败叛军总归是事实。

这样的消息放出去,就能彻底断绝施家的后路。

那些原本想着在乱世之中,分散下注的世家大族们,第一时间就会和辽东军做出切割。

「次辅,国不可一日无君。

眼瞅着勤王之战,就快要进入尾声,新君人选迟迟确定不下来,怕是会出大乱子。」

柏锦文忍不住催促道。

朝中各大派系互相倾轧,一个个都想着拥立自己人上位。

围绕着皇位争夺,南京城内早就乱成一锅粥。

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一众候选藩王纷纷出手,互相揭露黑历史。

被各方这麽一闹腾,直接把往日里隐藏的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