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调粮(1 / 2)
第469章 调粮
「发现的太晚,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提前觉察到永定河会决堤,我们还可以提前开挖一条泄洪渠,保障京师的安全。
估摸着此时大水已经快到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唯有维持京中稳定,其他的只能各安天命。」
姜书翰摇了摇头说道。
提出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
北方遭遇洪涝灾害,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
百八十年都不一定发生一次,遇上了就自认倒霉,根本没有任何历史可以借鉴。
在大自然面前,人力是渺小的。
吸取经验教训,无非是事后重修河堤,多挖泄洪渠。
不过这些工程,基本上发挥不了作用。
主要是间隔的时间周期太长,政策很难有延续性。
「首辅,这未免太过残酷了!」
户部尚书吕凌风忍不住说道,
「你若是有意见,就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来。
姜书翰冷漠的说道。
户部打的什麽主意,他最清楚不过了。
天灾人祸,一直都是衙门平帐的最佳利器。
作为掌管天下钱粮的衙门,户部历年沉积下来的亏空一大堆。
没人查还好,一旦掀开了盖子,他这个户部尚书就得背锅。
现在机会送上了门,自然要趁机把隐患给消除了。
对户部来说,不怕解决方案不靠谱,就怕什麽都不干。
可惜吕凌风运气不好,他这位清流党出身的户部尚书,遇到了浙党出身的首辅。
两大政治派系,在朝中厮杀了近百年,自然不会给对手留面子。
「哼!」
冷喝一声表示不满后,吕凌风终归还是选择了闭嘴。
骚操作可以有,但不能由自己提出来。
不然事后追责的时候,那就成了第一责任人。
外面雨依旧哗啦啦下个不停,同大殿上的寂静,形成了宣明的对比。
没等百官拿出最后决断,大水已经进入京师,
排水系统彻底丧失作用,大街小巷的水位,不断向上攀升。
在天灾面前,没有身份贵贱。
神圣的皇宫,也开始出现积水,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增长。
转瞬的功夫,积水就漫过门槛,向大殿中席卷而来。
眼睁睁看着脚下的水位上升,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首辅大人,乾元殿那边地势较高,我们过去暂避吧!」
有更好的去处,没人想在水中泡着。
镇东侯开口后,群臣纷纷选择附和。
尽管大虞有外臣不得进入后宫的规矩,但皇帝都被他们拉下了马,再破坏一条规矩也不算什麽。
理由大家都想好了,事从权宜。
反正皇帝年幼,尚未到选秀纳妃的时候,大家也无需担心冲撞后妃。
至于永宁帝,直接被大家给无视了。
一名被软禁的太上皇,就算心里有意见,也只能着。
没让他暴毙,都是大家念在君臣之义的份儿上。
能让百官联手赶下台的君主,数遍整个华夏历史都寥寥无几。
其中的主角,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昏君。
「好!」
姜书翰略显迟疑的回答道。
看似简单决断,实则标志着皇权的衰落。
规矩这种东西,只要破坏了一次,后面就会有无数次。
经历的次数多了,对皇权的敬畏,就会慢慢消失。
福安元年,注定是多灾多难。
暴雨带来的洪涝,影响的不光是顺天府,整个北方大地都迎来了暴击。
先是陕西遭殃,接着是河南倒霉,再然后轮到河北丶山东丶山西等地。
许多地方一天的降雨,都快要赶上过去一年的降雨量。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大虞朝廷表现的非常无力。
一些要钱不要命的地方官,还不知死活的趁机敛财,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
民怨在雨中不断积累,只等一个契机就会爆发出来。
汉水侯府。
北方大地的悲惨遭遇,让李牧感到心有馀悸。
难怪大家相信天命之说。
历朝历代到了王朝末年,都会遭遇一系列的天灾。
在缺乏科学解释的时代,想不联想到天命之说都难。
赶上天灾不断的年份,再英明的君主,也会被折腾的没脾气。
「夫君,可是朝中局势发生变化?」
见李牧失神,景雅晴关心的询问道。
都护府在南洋地区攻城略地,完全可以称得上所向无敌。
欧洲殖民帝国有心干涉,却苦于自身实力不足,需要等各自国内的决断。
眼下能够令李牧揪心的,唯有大虞内部。
「北方突降暴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京师都被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