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7章 枭雄末路(2 / 2)

加入书签

慌乱中,王师爷急忙冲亲兵喊道。

「不用费心了,人都被我打发出去啦!」

「他们想要下半辈子过的舒服,需要向朝廷证明自己的忠诚。

跟着我南征北战这麽多年,没有闯出什麽名堂,最后时刻总不能再拖累他们。

王先生放心,事先我都安排好了。

在出征之前,就给了他们一个锦囊,里面有我的亲笔信,上面交代好了后事。

这里还有一封我的亲笔书信,如果有人闹事,你拿出来安抚军心便是。

或许是我想多了,可能这些都用不上了!」

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完遗言,方墨川闭上了双眼,嘴角还露出一丝解脱的笑容。

生命的弥留之际,他终于看透了人性。

倘若在吴国鼎盛时期,下属中肯定都不缺忠义之士。

可现在是穷途末路,连皇帝傅皓轩,随时都有可能一命鸣呼。

大难临头各自飞。

为了朝廷的招安,下面的人既然可以背叛傅皓轩,同样也可以舍弃他这位主将。

在利益面前,真正关心他死活的,只有极少数人。

搞不好许多人,还会暗自庆幸。

死了他这位领头的,下面的降兵各自为政,再也聚拢不起来。

对朝廷的危险不复存在,就不会有那麽多猜忌,大家都可以睡个安稳觉。

「嗖丶嗖丶嗖..

一阵箭雨过后,跟在傅皓轩身边的队伍,又减少了十馀人。

望着眼前严阵以待的虞军骑兵,吴军高层纷纷流露出绝望的表情。

刚被自己人背刺一波,正是士气最低迷的时候,又被敌人的骑兵给盯上了。

「结阵,同敌人拼了!」

傅皓轩冷漠的下令道。

生死关头,他没有多馀的念头,只想着和敌人搏命。

杀死一个算一个,杀死一双赚一个。

「生擒伪帝者,赏银万两,升三级!」

施靖林一脸兴奋的下令道。

收复南京的大功,他没有赶上。

本以为这场平叛战争,他只能打打酱油就完了。

万万没有想到,最后关头傅皓轩居然带着一群残兵败将,一头撞进了他的防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送上门来的大功,绝对没有错过的道理。

如果这种场合,还能跑了傅皓轩,他这总兵官就不用当了。

在高额悬赏的诱惑下,辽东镇的官兵,都兴奋了起来。

眼前的叛军,在他们眼中,全部变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

除了伪帝的赏格高外,其他叛军高层,朝廷一样给出了不同档次的悬赏。

随便抓到一个,都可以跨越阶层。

生死关头,吴军展示出了精锐的素养,以最快速度结成了方阵。

面对长枪阵,辽东骑兵没有丝毫惧意,直接拿出火进行齐射。

「砰丶砰丶砰.—

时代不一样了,以往对付骑兵的军阵,随着武器的更替,变得跟不上时代。

缺乏盾牌守护的吴军士卒,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挡射出的子弟。

项刻间,前排的吴军土卒便死伤一片。

原本牢不可破的方阵,很快出现了破绽。

觉察到机会,没有丝毫犹豫,辽东铁骑立即发起进攻。

一道口子被撕开,寄予厚望的军阵,很快被骑兵冲击了稀碎。

以吴军这些精锐的素质,本可以发起反击的,怎奈在逃亡途中,丢掉了太多的武器装备。

专门用来破甲的钝器,对付骑兵的斩马刀,通通都不知所踪。

即便是如此,吴军士兵还是在奋力反击。

辽东铁骑除了少数重装骑兵外,更多还是以轻骑兵为主,防护能力并不是那麽强。

步兵打骑兵固然很吃亏,但只要舍得用命拼,总是能够有所收获。

三五成群的吴军土兵,拿起长枪就朝着一名敌军骑兵捅去,这一刻生死已经被置之度外。

顷刻间一人,被敌军的枪头刺穿,数人被战马带飞。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于有一名战友的长枪插入了对方的铠甲中,成功把敌人从战马上捅了下来。

没有丝毫犹豫,附近的吴军士兵,立即拿起武器向落地的敌军士兵发起进攻。

作为吴国最精锐的部队,他们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对吴国的认同感也是最高的。

国破家亡之际,自己死不死已经不重要,关键是要把敌人乾死。

这股子狠劲儿,着实震撼了观战的辽东系将领。

「敌人在困兽犹斗,传令各部拉开距离,尽量利用火和弓箭解决战斗!」

施靖林果断下达命令。

内心深处,他忍不住滴血。

刚才的短暂交锋中,就有上百名骑兵倒下,这些都是他们施家在大虞的立身之本。

敌人想要拼命,他可舍不得拿宝贵的辽东铁骑,同这些叛军以命换命。

「五哥,这些叛军比预想中难缠。

勋贵系能够把他们逼到这份上,看样子我们对他们的实力,还是低估了不少。」

施靖忠压低声音说道。

在此战之前,他的固有认知中,一直都是骑兵战斗力天下第一,他们辽东军天下第二,其他部队都是土崩瓦狗。

哪怕是声名赫赫的两广六镇,在他眼中也就和其他边军一个档次,距离他们还有不小的距离。

通过和叛军交锋的对比,他的认知受到了剧烈冲击。

一支残兵败将,本该一触即溃的,结果敌人居然能给辽东铁骑带来不小的伤亡。

倘若在全盛时期,遇上这支部队,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还会更大。

「嗯!

传承几百年的将门世家,哪怕是衰落了,手中的实力依旧不容小。

藉助这次平叛战争,勋贵系培养出了不少将才,算是完成了浴火重生。

不过无需太过担心,文官集团不会放任他们继续做大。

新一轮的文武之争,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朝堂上爆发。

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趁机捞取好处即可。

想来那帮勋贵子弟,也看不上我们辽东那片苦寒之地。」

嘴上说的轻松,眉宇间施靖林还是露出了一丝忌惮。

相较于勋贵系,辽东系的根基,还是太浅了。

在朝堂上,只能依附文官。

在军中看似拥有诺大的名头,可实质性的影响力,却局限在了辽东地区。

勋贵子弟立了功,可以到大虞各个行省做官,辽东子弟却被禁在了辽东。

一方面是朝廷的刻意压制,另一方面也是辽东将门为保障自身的地位,不给他们外调的机会。

夕阳西下,血腥的战斗渐渐进入尾声。

能够站立起来的吴军土兵,数量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跟在傅皓轩身边的十馀人。

活到了最后,不是他们多麽骁勇,也不是他们运气爆棚,纯粹是官军想抓活的。

对大虞朝廷来说,生擒傅皓轩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

「傅逆,赶紧投降吧!」

「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你肯投降,本将不介意在陛下面前为你美言的!」

扫视了一眼战场,施靖林开口劝降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