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0章 官僚主义,真被方言猜中了(月票加(1 / 2)

加入书签

第1330章 官僚主义,真被方言猜中了(月票加更)

「防疫队来了,咱们过去接一下!」王玉川对着方言还有周大海说道。

方言点了点头,跟了上去。

这会儿周围原本忙碌的诊点这会儿也安静了下来,这是上面的人来接手他们的工作了。

周大海跟着方言和王玉川迎了上去。

这时候车队已经来到了公社,吉普车的车门率先打开,一个穿着深色中山装的的中年人从车上走了下来,上来就先对王玉川和方言打了个招呼。

方言想起来,这个是上次丈母娘去吉林那边处理苏联远东大流感时候带队的领导。

「卫生部防疫督导组陈景山,王教授,方主任你们好。」他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和方言他们握手。

方言和王玉川他都能叫出名字。

「领导您可算来了!」公社书记周大海表现的很积极,对着陈景山就打起了招呼来。

「我是公社的书记周大海,那会儿就是我打的电话。」

陈景山握着周大海的手晃了晃,目光却快速扫过身后的临时诊点,石灰线圈出的隔离区里,几个患儿正趴在家长怀里咳嗽,穿白大褂的年轻人在诊台后快速登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药味和消毒水味。

他松开手,语气开门见山:「周书记,方主任,王教授,先说说现在的具体情况,确诊多少例?传染源定位了吗?」

周大海连忙往前凑了半步,语速飞快:「陈领导,确诊的目前有十七个娃,都是这几天陆续发病的,刚开始都当感冒治,多亏了方大夫认出来是猩红热!后面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收集到信息,判断大概率传染源是个货郎,他七天前在咱们公社露过面,按脚程算,前几天就去隔壁东风公社了!」

方言补充道:「我们已经排查了接触史,货郎在咱们这儿走了五个村,主要卖糖和小玩意儿,接触的基本都是儿童。现在用中药治疗,轻症患儿体温已经降了,但药品只够支撑到今天下午,消毒物资也快见底了。」

王玉川接着补充细节:「患儿多表现为高热丶咽喉红肿溃烂丶全身出红疹,符合猩红热典型症状。我们临时划分了隔离区,对患儿家属做了初步防护指导,但缺乏专业的流行病学调查,没法确定货郎还去过哪些区域。」

陈景山边听边点头,从公文包里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格外清晰。等三人说完,他抬眼看向随行的工作人员,声音陡然提高:「第一组,立刻对接方主任,把带来的药品物资隔离帐篷卸下来,接替现有诊疗工作,务必保证每个患儿都能用上药!」

「第二组,流行病学调查队,跟着周书记去村委会,把货郎的行踪轨迹丶接触人员名单摸清楚,画出传播链图谱,半小时后给我初步结果!」

「第三组,消杀组,现在就对诊点周边三百米范围进行全面消杀,重点是水井丶村口丶学校这些人员密集区域,绝不能让病菌再扩散!」

三道指令清晰利落,随行的工作人员立刻应声行动,原本安静的诊点瞬间重新忙碌起来,搬物资的卡车后门被拉开,穿着防护服的消杀人员背起喷雾器,调查队的人已经跟着周大海往村委会走。

陈景山这才转向方言和王玉川,脸上露出几分赞许:「方主任,王教授,你们做得很好。在通讯中断丶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能快速确诊丶划分隔离区丶初步控制住疫情,这已经超出了常规应急处理的范畴,回去后我会向上级专门汇报你们的贡献。」

「这都是我们该做的,今天本来就是来做义诊的,也算是碰巧遇上了。」方言连忙说道。

这时候王玉川说道:

「主要还是要感谢胡先生工厂提供的物资支持,今天的物资本来是不太够的,但是临时从那他那边调了物资过来,所以才能撑到现在。」

周大海也补充道:

「哦,对了,电话也是从他那边厂里才打出去的。」

陈景山当然知道老胡这个侨商,他对着王玉川说道:

「这事儿我们肯定会好好感谢他的,用过的物资我们会给他补上。」

物资老胡肯定是不稀罕这点的,只要能够被宣传出去,再多用点物资对老胡来说也不是啥大事儿,也就是王玉川教授还没忘了帮忙宣传一下。

这会儿老胡还不知道,他和央台的石敏在一起,这会儿还在对着现场拍照呢。

这时,周大海想起东风公社的事,眉头又皱起来:

「对了,领导,还有个棘手问题……我们上午联系东风公社,他们书记说没发现病例,但我们的人亲眼见过货郎往那边去,后来派去的人汇报,怀疑对方有瞒报。」

「瞒报?」陈景山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神里透着锐利,「这种时候还敢瞒报?!」

方言趁机给他解释了下情况,听过了方言的分析后,陈景山也认同了他的分析。

所以他立刻转身对着身后的联络员喊,「给我派人去东风公社,让他们立刻开展全员排查,尤其是接触过货郎的儿童,必须逐户登记体温,要是查出瞒报,直接上报!」

联络员应声去了,陈景山又看向另外两名工作人员:「你们俩各带一队人,立刻去周边的红星公社丶向阳公社,按咱们这儿的标准开展排查,重点查近期发热丶出疹的患儿,找到货郎的行踪轨迹。告诉各公社书记,防疫期间,谁要是敢敷衍了事,直接就地停职!」

「是!」两人立刻领命,快步走向停在路边的吉普车。

陈景山安排完外围排查,转头看向方言丶王玉川和周大海:

「三位,防疫队刚接手,情况还不熟悉,得麻烦你们再留一阵,帮着做下交接。这事儿缺了你们不行。」

他先看向方言,目光落在诊台旁堆积的病历本上:

「方主任,您是第一个认出猩红热的,每个患儿的情况您最清楚。第一组刚到,对患儿的用药史丶恢复状态还不了解,您得跟他们逐一核对,谁用了牛黄粉吹喉,谁外敷了药膏,谁喝了芦根水体温降了多少,有没有抽搐丶呕吐这些并发症,家里还有没有其他发热的人,这些细节必须一口清。」

陈景山抬手点了点病历本:「还有中医治疗的方案,哪些是针对热毒入营的重症方,哪些是轻症的清热方,有没有特殊过敏的情况,您得给他们讲透。治疗不能断档,更不能出错,孩子们的命全在这上面。」

方言立刻点头:「您放心,我这就整理,把每个患儿的情况列成清单,一条条跟他们对接。重症那几个的用药记录我单独记了,保证不会漏。」

「好。」陈景山转向王玉川:

「王教授,您得辛苦下,从专业角度把把关。第一组需要覆核病例,您把咱们观察到的典型症状,高热丶咽喉假膜丶全身红疹的分布特点,还有初步诊断时跟感冒丶麻疹的鉴别要点,跟他们讲讲。另外咱们之前划隔离区丶戴口罩丶石灰消毒这些防护措施的依据,您也给补充说明下,让新团队心里有底。」

王玉川推了推眼镜:

「没问题。我整理份症状对比表,等下结合病例给他们演示,再把防护措施的医学原理讲清楚,确保他们接手后能延续现有的防控标准。」

陈景山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