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召集人手蓄力南疆,回流专家(二合(1 / 2)
第1171章 召集人手蓄力南疆,回流专家(二合一章)
当天下午考试完毕后,方言就开车去了一趟研究院。
总算是见到了昨天没见到的赵锡武副院长。
「已经忍不住了来打听成绩了?」
「不过我这里可打听不到,要找岳美中教授才行。」赵锡武副院长见到方言后,就和他打趣道。
方言对着他回应道:
「我不是过来打听考试成绩的。」
方言一边说一边把自己整理好的南洋古籍目录都拿了出来。
接着交给赵锡武副院长,并说道:
「这个就是我来的目的。」
赵锡武副院长看到后,这才反应过来,这东西之前方言从香江回来就和他说过一次,当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和方言花时间弄了个版本出来,用他们当地最简单的方式,在不使用任何的炮制药材情况,用手边仅有的材料来的应对各种南疆热带地区的病症。
那个东西回来后整理修正过后就交上了去,就在前段时间已经到了部队手里,下放到了南方军区。
据他所知,反响是相当的不错,那本书已经不简单是一本医疗手册,它更是被称为丛林战生存手册。
里面的经验和手法都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好多东西都是需要参与到当地深入调查后,才弄的清楚是什麽东西。
而这次方言是打算弄个针对南方地区医师的专业版本出来,参考文献是林文峰从大马带回来的华侨中医群体捐赠的古书籍。
「上次广州那个版本,部队反馈说『救命手册』雨林里缺医少药,全靠里头的土法子应急。这次这个专业版,是打算往深了做?」赵锡武院长放下手里的目录后,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点头:
「南方军区的同志在之前其实还有不少需求,比如热带溃疡的中药湿敷法丶防疟疾的草药配伍,这些都得从古籍里找依据。」
他指了指「婆罗洲华人医案」的地方说道:「林文峰带回来的这批古籍里,有三成是清代华侨医师写的,专门讲东南亚气候下的体质调理,好多方子在南方能查找的古籍里都没记载。」
赵锡武捻着胡须沉吟:「打算怎麽分工?上次广州是你牵头,这次想调哪些人?」
「想请的人就多了,多多益善嘛,最好是大家都来,哪怕是没空的教授也可以在后面帮忙审校,到时候也可以加名字上去。」方言笑着说道。
赵锡武一怔,旋即明白方言的想法。
这时候方言已经继续说道:
「我把框架拆成三部分:一是古籍原文校注,二是药理分析,三是临床适配方案,比如把『瘴气病』对应到的疟疾丶登革热,标注清楚草药的用量,最好是多几个替代方案。」
老院长指尖点在「八一献礼」四个字上:
「赶这个时间点,是想让部队再给你加把火?」
「不光是部队,」方言坦言,「今年过后,南方口岸会越来越忙,涉外诊所少不了要应对热带病症。这书早一天出来,基层医师就多一分底气。再说……」他顿了顿,「上次广州版本还是太简陋,这次用古籍打底,也算给中医正正名,咱们不光能应急,更能做深学问。」
赵锡武忽然笑了:「你这心思……」
他欲言又止,没有往下说,然后拍了一下大腿说道:
「行,我帮你去协调。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刚考完研,岳老他们怕是要先歇两天。」
「我把初稿框架都搭好了,」方言递过另一迭纸:
「他们歇着的时候,我先把对应病症标出来,等他们上手就能直接抠古籍。」
「对了,院里能不能协调下,给参与的老教授们配两个年轻助手?抄录丶核对这些杂事,别累着他们。」
赵锡武接过框架稿,见里面连参考文献的出处都标得清清楚楚,忍不住点头:
「哈哈,要我看,你这准备,比考生备考还周全。」
「助手的事我来安排,不过有个条件,成书后得给研究院留十本精装版,我要送图书馆里备着。」
方言笑着说道:
「别说十本,到时候印刷出来,您想留多少本都行。」
「这个书不光是给部队,我想着最好还是咱们人民卫生出版社来参与印刷,最好是弄彩印版本的,就和我之前的《中药炮制学》一样。」
赵锡武瞬间明白过来:
「走精品路线?」
方言点头:
「嗯,既然本意就是优化,那肯定是越精越好,就是不知道时间上来不来得及。」
赵锡武看了一眼台历,说道:
「时间还有十几天,人手多的话来得及。」
「今天下午我来联系人,明天上午你到这边来就行了。」
方言点了点头,赵锡武院长的效率还是挺高的。
就在他打算离开的时候,想起阅卷的事儿,于是问道:
「对了,他们有多少人需要参与阅卷?」
如果参与阅卷的人多了,方言还得适当的放慢一些,给他们也留着签字的机会,这本书实用性是一部分目的,但是拉拢人员也是其目的之一。
赵锡武院长说道:
「阅卷的人已经安排好了,因为你们考试分批次,所以他们也是每天都在做事儿,算起来任务其实不算太重,到时候做完了就能过来参与。」
「明白。」方言恍然,接着他对着赵锡武院长说道:
「那召集人手的事儿,就拜托您了。」
赵锡武摆了摆手:
「跟我还客气什麽?你这事儿本就是给中医长脸的,院里上下都得搭把手。」
说罢他一顿,然后讲道:
「对了,还有些人,恐怕得你亲自去叫上才行?」
方言一怔,有点没反应过来。
「你那几个师父,你不得也叫上!」
方言这才反应过来,确实啊,自己那三位师父让其他人去叫,确实不太好。
于是方言赶紧和赵锡武院长告别,然后就去找陆东华,焦树德还有罗有名了。
最近的是中央卫生保健组的焦树德,他也是最年轻的一个,方言找到他说了这事儿后,提议乾脆让中央卫生保健组的人员也参与进来,比如方和谦丶秦伯未丶王绵之丶关幼波丶刘弼臣丶申芝塘丶刘奉五(大部分都是李正吉师父,也是焦树德的朋友。)
方言当然是满口答应了。
太医院中医小队加入,算是意外之喜了。
接着方言又去找了陆东华,老爷子听到这事儿后,有些不好意思参与进来,毕竟他也帮不上忙了,不过方言本来也不是让他来帮忙的。
坚持让来他老人家参与。
老爷子沉默半晌,终于松了口:「行吧,我就去凑个热闹。不过说好了,别给我安排活儿,我就是去听听。」
方言立马应下:「您放心,茶水我都给您备好,就等您来当『定海神针』了。」他心里清楚,老爷子不是怕添乱,是怕自己跟不上趟。
接着方言又去了一趟双桥罗老太太那边,结果没想到老太太人家暑假去老家义诊去了,一时半会儿别说回来了,联系都不好联系上。
方言也只好作罢,给师兄们说了这事儿后,就回到了家里。
……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十六号。
今天不止是开始修书的时间,同样还是卫生部孙司长那边下发文件的时间。
「今天是第三天,按照之前的孙司长说的,今天他们就会往各地下发文件了,也不知道西北人员的名单,他列举出来了没有。」早上吃早饭的时候,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正在吃鸡蛋,他摆摆手没有回答。
老胡放下筷子,拿起桌上一个油果子说道:
「孙司长那人,我总觉得…不太牢靠。」
「西北的名单昨儿不是找藉口不弄嘛?今天这麽短时间他就能联系好,又或是凭空变出人来?我看别是随便搪塞两个充数,那我们可亏大了。」
方言拿起旁边的朱良春养生粥喝了一口,语气倒还沉稳:
「廖主任既然出面了,名单他肯定会给。至于人选质量……」他顿了顿,拿着筷子头无意识地在桌面敲了敲:
「还是要看具体是哪个地方丶哪个所的。」
「希望他做个人,别是塞些光有资历丶没真本事的来占编制,到时候省得我赶人走。」
正说着话,家里书房的电话铃突兀地响了起来。
「叮铃铃……叮铃铃……」
小老弟刚吃完准备去添饭,蹭地起身:
「我去接!」
他几步跑到隔壁,拿起听筒:「喂?哪位?」
「找方主任?三哥!电话!」小老弟捂着话筒冲方言喊道。
方言心念一动,对老胡使了个眼色,快步到了隔壁书房,接过电话:
「喂?哪位?我是方言。」
电话那头传来孙司长那标志性丶带着一丝刻板严谨的官腔,即使是隔着听筒,也能想像出他此刻可能紧皱的眉头:
「方主任啊,我是孙联。」
方言回应道:
「哟,孙司长您早!」
对方没有回应问好,冷冰冰的说道:
「通知你一下,关于西北地区推荐人选的事儿,已经处理完毕了。文件马上发走,两个名额,一个来自省中研所,另一个是西安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深研究员。具体名单和资料,后续会抄送到你单位和研究所。」
方言也没热脸贴冷屁股,立刻回应,语气换成平稳而正式:
「好的,感谢孙司长费心协调!收到名单后我会第一时间安排研究所跟进人员接收和安置手续,保证符合文件要求。」
他没问人选细节,既然孙司长说是「资深研究员」,那至少明面上的资历不会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