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2章 刁钻又如何,跟着方哥的优势体现出(2 / 2)

加入书签

第一道题出自《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请结合『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分析中风患者出现肢体偏瘫丶言语謇涩的病机,并说明为何急性期常用天麻钩藤饮。」

题干后还附了个简案:患者素有高血压,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面红目赤。

方言这会儿脑海里已浮现出清晰解题脉络。

略微想了下,开始写道:

「将军失司,风火上扰」之象,肝主疏泄,若肝火亢盛,好比将军擅权,气血逆乱直冲巅顶,脑为元神之府,被风火侵扰则言语謇涩;肝主筋,筋脉失养则肢体偏瘫。天麻钩藤饮中,天麻丶钩藤平肝息风如制伏躁动之将,石决明重镇潜阳似固守城郭,牛膝引血下行恰如疏导逆乱之兵,正合『谋虑出焉』的调畅之理。」

写完这段,他稍特意补了句临床观察:

「此类患者多伴大便乾结,故方中常加决明子,既助平肝,又通腑气,符『肝与大肠相表里』之意。」

第二题聚焦《伤寒论》的鉴别诊断:「患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临床易与『太阳中风』混淆,请指出二者在病因丶病机丶治法上的差异,并列举对应方剂。」

旁边还画了简单的脉象示意图,画工有点抽象。

方言继续写起了答案:

太阳中风属风寒袭表,营卫不和,脉浮缓而有力,治当发汗解表丶调和营卫,用桂枝汤……而此证『脉微弱』,示患者素体阳虚,若再用麻黄丶桂枝强发其汗,恐犯『虚虚』之戒。病因实为阳气不足丶外感风寒,病机属『太阳伤寒兼阳虚』,治法应温阳解表,方选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或再加黄芪助阳固表,使汗出有度,邪去而正不伤……

而就在方言刷刷刷的奋笔疾书的时候,其他人都还在审题呢。

方言答题的声音一起,大家看了他一眼,也不由得赶紧拿起笔,开始写了起来,管他的,都已经这个时候了,心里怎麽想的就怎麽写。

方言回答的很快,很快就写到了医古文与临床结合的题目,给了《千金要方》中一段关于「消渴」的记载:「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要求先翻译,再结合现代临床,说明「肾虚」与糖尿病多饮丶多尿丶体重减轻的关联,最后列举三味常用补肾药的炮制方法。

方言一点没停,手里的笔快速的写着。

很快这些题目也被大回答了出来,耿鉴庭忍不住走过来看了一眼,方言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没有涂改,回答进度也是相当快,这其实也没啥好奇怪的,人家本来就是这样,让他奇怪的是教室里其他的学生好像也有点方言的影子,虽然不至于他这麽流畅,但是卷子里的问题基本都没难住大家。

仔细一看全是方言他们同班的,想到这是去年高考筛选过的,还和方言在协和看了一个多月的病,顿时耿鉴庭就了然了。

接下来大家陆陆续续的都到了压轴题。

这是最见地域医理功底的题目:

「北方治哮喘多用地龙丶麻黄,南方常用苏子丶莱菔子,试从『地域气候影响体质』分析其用药差异,并各举一个临床病案佐证。」

除了方言他们班的人一下就麻了,前面都还好说,要说医案,那就难了,谁没事儿能遇到这种医案啊,只能回答前面的,后面的医案就不回答或者自己编造一个了。

大家也看的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拉开分的题目。

只有方言他们班上的人,听过方言讲课说了太多这方面类似的医案,一个个看到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的惊慌,反倒是刷刷的写了起来。

优势终于体现出来了。

特别是看到其他人都在停笔思考,自己在写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时候终于要拉大分数差距了。

一个半小时的笔试好像过的特别的快,一些人甚至没写完,就已经开始收卷了。

耿鉴庭大声的说道:

「所有人停笔,起立,马上跟着老师去会议室,做下一场的面试。」

PS:今天更完,明天请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