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4章 教科书级别的辨证,明代宣德漆器((2 / 2)

加入书签

他看向患者家属:

「接下来要安排一下住院,这个药我们早上喝的时候加两颗红枣,补点气血;晚上那顿加一撮盐,引药入肾,正好应对傍晚腿软的毛病。」

一旁的李卉目光在方子上扫了几遍,忽然赞道:

「方大夫这方子,攻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尤其桑枝引药上行丶车前子引湿下行,配伍得很巧。」

方言笑了笑:「过奖了,不过是按病机来罢了。湿邪在三焦,就得让它有出路;阴津被耗,就得悄悄补;脾胃弱,就得轻轻扶。」

患者看了看方言写的密密麻麻的医案还有那张处方单,刚才的过程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虽然不太懂这个方子的精妙与否,但是却从众人的神色里看出了门道。

应该是开的相当不错。

毕竟是做生意的人,识人这块儿自然还是知道的。

患者丈夫对着方言说道:

「谢谢您方大夫……我们这就去抓药。」

「别急。」方言叫住他,补充道,「我们有药房,会有人给你们煎好药送到你们病房里面。」

「你们需要注意,最近别熬夜,晚上九点后就关灯躺着,肝要藏血,肾要纳气,睡好了,药才起效快。」

患者恍然,和丈夫一起连连点头:

「我们记下来了。」

接着患者丈夫拿出一个盒子,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们也不知道您喜欢什麽,正好前段时间在拍卖会上买了个套漆器,就给您带过来了。」

说话间,患者丈夫将盒子放在桌上,只见到暗红色的锦盒上绣着暗纹,看着颇有分量。

他当着众人轻轻掀开盒盖,里面铺着一层米白色的软缎,缎子上卧着一套漆器茶具,一只茶壶配四只茶杯,通体漆黑如墨,却在光线折射下泛着温润的红光。

「漆器是什麽?」金无病好奇的问道。

李卉听到这话,接过话茬说道:

「漆器可是咱们中国特别老的手艺了,往远了说,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就像浙江河姆渡遗址,在1973年挖出来的那个朱漆木碗,都有7000多年历史了。」

金无病张着嘴一脸茫然。

一旁的林雪玲小声提醒:

「他国外回来的,不知道这个。」

李卉一怔,这才反应过来。

「继续继续,我不知道但是我爱学习!」金无病一脸好学的样子。

李卉哭笑不得,顿了顿,说道:

「漆器这手艺一路发展下来,商周时候的漆器看着挺朴素,到了战国就变得复杂精细,汉唐时期走华丽路线,宋元又讲究雅致,到明清更是到了巅峰,慢慢形成了咱们自己独有的一套工艺体系。」

「不光咱们有,日本丶朝鲜半岛还有东南亚这些地方,不少漆器手艺也是受咱们影响才发展起来的,比如日本的「莳绘」丶朝鲜的「螺钿」。」

「不过论工艺的花样多丶历史延续性强,还是咱们中国漆器更厉害,算是世界漆器文化的老祖宗之一了。」

「平时用的话,漆器能做成碗啊丶盘子啊丶盒子啊丶屏风这些日常玩意儿,不过要是说艺术价值,那可就高了,它的工艺又精又巧,装饰也特别丰富,能看出不同时代的文化丶审美和技术水平,说它是「立体的画丶凝固的音乐」都不为过。」

送礼的时候就喜欢有个人在一旁这麽三百六十五度的夸奖,那收礼的人,送礼的人那都皆大欢喜。

患者丈夫听到李卉这顿说,高兴的表示到:

「哈哈,我就说还是国内的环境好嘛。」

「这些高雅的东西,只能是咱们国人才能够理解!」

方言知道广东那边的国学方面的氛围一直都比较浓,李卉知道这个也不是什麽太奇怪的事儿。

他知道明清时期是漆器工艺的巅峰,这一时期的精品漆器价格不菲。

2008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乾隆御题诗剔红双凤莲花盏托拍出 3314万港元。

2023年,唐夹紵乾漆佛头像以 4044万港元的高价成交,明宣德剔红穿花双凤纹倭角方盘成交价达 1692万港元。

此外,宋元时期的漆器也备受市场追捧,如 2021年香港佳士得,宋剔犀宝相花纹漆盘以 805万港币成交。

就算是现代的一般的作品都要数万元,大件作品则可能达到几十万元。

眼前人家送的这东西,价值应该也是不低。

「这是前年在国外苏富比拍来的,」患者丈夫笑呵呵的对着众人解释。

苏富比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艺术拍卖商之一,拍卖业务涵盖众多领域,包括印象派与现代艺术丶当代艺术丶古典大师画作丶19世纪欧洲艺术丶伊斯兰艺术,以及瓷器丶银器丶法国和英国家具等装饰艺术,还有钻石丶珠宝丶腕表丶珍稀洋酒等。

此外,苏富比还提供私人洽购服务,不受拍卖日程限制,可全年无休地为藏家呈献世界级艺术和工艺品。

能够在这里卖的,基本上都是相当值钱的古董,所以这玩意儿肯定不便宜。

不过方言也没好意思问人家多少钱拍下来的,但是要查的话,很容易查到,这些都是有记录的。

给香江公司发个电报就能查出来。

此刻患者丈夫已经戴好了手套,他拿起物件对着方言说道:

「拍卖行的鉴定说是明代宣德年间的东西。您看壶底,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阴文款,字口包浆和漆层浑然一体。」

他翻过热壶底,众人目光所及果然见一行楷书款识,笔画圆润却不失筋骨,被厚重的漆色裹着,那天然漆经过岁月沉淀,透着一股特别的温润。

李卉懂这个,眼睛都快冒光了。

她说道:

「我听当时讲解的人说,宣德朝的剔红最讲漆厚工精,做工的匠人要先在木胎上刷漆,每刷一层必阴乾七日,这套茶具的漆层至少刷了百八十遍,光备料就耗两年。当年是宫里造办处的活儿,这种工艺一看就是宫里出来的。」

林雪玲说道:

「不知怎麽流到了外头呢?」

患者丈夫说道:

「前任主人是个英国藏家,祖辈在清末从苏州老宅收的。」

「我当时就想着买下来,没准能遇到个喜欢它的人。」

「今天就送给方大夫。」

「感谢!实在太有心了!」方言对着患者丈夫拱了拱手。

对方收好东西脱下手套,然后递到了方言面前,方言这时候才看到箱子上还有个拍卖行的章。

他郑重其事的收了起来。

见到方言收下后,患者丈夫对着方言说道:

「那接下来的治疗就拜托方大夫了。」

「应该的。」方言点头。

接着他让人把患者和家属送去办理入院,另外还让人去药房安排煎药。

这边的事情安排完,这边的事儿也就完了。

方言就招呼大家去观看其他人看病。

萧承志这会儿估计已经等的不行了。

这时候李卉在想着刚才那个漆器呢,对着一旁的林雪玲说道:

「方大夫虽然看到病难度挺高的,但是这些人送东西是真舍得啊!」

「那可不,又是给外汇,又是给古董的。」

她们今天在这里打酱油,居然也是见者有份,拿到了方言分出来的美金,真是直接把这趟来京城的所有花费直接全报销了,甚至还有不少剩馀的。

这时候一旁的许建强还好奇的问道:

「也不知道外边有没有这麽大方的,萧承志会不会也有这待遇……」

李卉摇摇头:

「那应该没有,外边都是一些普通的病人。」

周辉文说道:

「那走吧,咱们出去看看。」

……

接下来,几个人又来到了萧承志的诊室里,这会儿他正在给人看病呢,没有助手,只有一个房间另外一个同样在看病的邓南星。

见到许建强他们来了,连忙招呼道:

「都请坐啊!」

说完后他又后悔了,这诊室里面总共加起来都没有六张椅子,这让人家怎麽坐?

于是他赶忙岔开话题问道:

「你们这时间够久的,是遇到不太好处理的病人了?」

许建强说道:

「挺精彩的,方大夫做了个中医外科的手术,还处理了个脑部出问题的病症,很有收获。」

现在他和周辉文都还震惊于方言那神乎其技的刀法,让他们来,他们肯定是不敢做的,说不定这会儿都还在病人伤口折腾呢。

一点点的处理腐肉才是他们的解决方案。

方言那个完全就是凭技术,纯纯炫技。

一旁的李卉说道:

「就是下午的时候想要说说我们的的看法,恐怕有点困难了,人家那治疗方案比我们想的可要好多了,都说抛砖引玉,结果他抛的是玉,我们只能丢点烂砖头了。」

对于方言的表现,虽然只是看了四场,但是基本上也知道人家是什麽成色了,至少也是他们师父那个级别的存在才能交流,他们最多也就过来和萧承志沟通下。

萧承志点了点头,说道:

「那挺正常,最开始我见到他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这个人太厉害了,厉害的有点不像人。」

「后来我才习惯,只要把他当做特例心理就平衡了。」

听到他这话众人一怔,他们认识的萧承志,居然会说这种话?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晚点还有加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