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9章 老东西爆金币,负隅顽抗(二合一章(2 / 2)

加入书签

因为有保密的条令,刚才发生的事儿也不能说,至少严一帆和老娘是不能说的,方言没有签保密协议,但是他也暂时没打算说,等到事情告于段落后,他再和家里人说。

……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方言到了协和查房的时候,就有人对着方言打听:

「方大夫,听说昨天晚上燕京饭店那边有侨商被带走了?」

「听谁说的?」方言问道。

然后他就听到对方说到:

「昨天晚上有人吃过晚饭出门打算遛弯儿,看到有一辆军车进酒店。」

「后来看到有人被套头带走了。」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这事儿你们还是问廖主任吧,我不清楚。」

结果患者说道:

「嗐,我们哪敢问他啊,万一是上头有什麽政策变化呢?我们信任您,您受累帮忙打听一下吧!」

方言一听,这恐怕还真的要重视起来了,可别整的人心惶惶的,这里面好多都是台湾出国然后又回来的投资的,一个个都生怕这边算帐。

精神紧张的很。

于是方言对着患者一顿安抚,告诉对方,据他所知政策肯定是没变化的,他立马就去帮忙打听打听。

然后赶紧给廖主任打了个电话过去,把这边情况告诉了廖主任。

廖主任在电话里头告诉方言,他马上就派人到这边来安抚这边的人,另外告诉他以为照旧,不要让患者和家属紧张。

方言答应下来然后一切都按照之前的来。

廖主任他们很快就过来探望这边的人,并且安抚情绪了,方言接下来继续给人看病,只不过今天来观看的人少了。

何佑,黄启明,何经纬,何东,全都没有来。

倒是金无病今天特别积极,来的特别早,对昨天的事儿好像是完全忘了。

方言都有些佩服他的大心脏了。

上午方言要看病,伊莎贝拉杜邦和李成竹要坐飞机离开,就只能是老胡过去送了,他还带上了方言手写的礼物,这可是故宫的专家装裱好的,也算是相当珍贵了。

上午看完了病人后,祝同志那边的东西就送过来了。

两个皮箱子,里面中医用的工具,还有一些手写搞,以及一些笔记和带过来的书籍杂七杂八的都在里面。

方言开始分类,然后就发现了黄启明和何佑的箱子里可有不少好东西。

果然是爆金币了。

黄启明的箱子里面方言看了下,除了他自己的笔记,还有一本不知道那里弄来的方言写的《中药炮制学》。

这东西到现在都还是限量款,方言不知道他是怎麽搞到的。

此外还有右侧的紫檀木匣里装着三枚印章,最大的一枚刻着「保和堂藏」,印泥是罕见的朱砂混珍珠粉调制,盖在纸上红中透金;另外两枚是人名章,一枚刻着黄启明的名字,另一枚却刻着「南洋客」,边款题着「甲戌年秋于槟城」,显然是他早年的私印。

箱子左侧卧着一柄象牙白的裁纸刀,雕着缠枝莲纹样,刀身泛着暗哑的银光,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药香最后方言发现,这竟是用穿山甲鳞片和白银做成,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刃口还留着裁切药纸的细痕。

方言找来找去,还发现了个箱底的暗格。

这可给祝卫国都整不会,因为他都没发现,这里面打开,两人发现藏着一迭加密电报底稿和一本黑色皮面笔记本。

笔记本里用中英文夹杂着记录着交易明细,其中几页反覆出现「茶树」「老山」「青苗」等代号,后面跟着的数字意义不明,显然不是普通的茶叶买卖,倒像是某种情报传递的暗号。

「好像又发现了什麽不得了的东西啊?」方言把东西递给了祝卫国。

祝卫国对着方言说道:

「他们不老实……」

方言继续翻着,有看到里面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银质药罐,罐底刻着伦敦银器行的印记,罐壁薄如蝉翼,不知道是怎麽打造的,里面已经没有装东西了。

然后和何佑的东西。

里面居然有他手写的一些何家儿科秘方。

秘方泛黄的宣纸装订成册,封皮题着「何家儿科秘要」,字迹笔锋稳健,显然是他壮年时候写下来的。

方言逐页翻看,发现这些方子专攻儿科疑难杂症,有些方言在何家的秘方里面见过,有些确实没见过。

《清瘴定惊散》治小儿热带疫痢并发惊厥,针对湿热地区儿童因疫痢引发的高热惊厥丶烦躁呕吐,尤其对伴有皮肤红疹丶嗜睡的重症效果显着。

以「过江龙藤」为主药,搭配青蒿丶槟榔硷,突破传统治痢只用黄连丶黄芩的思路,兼顾「清瘴毒」与「止惊厥」。

方言记得这好像是南洋特有的藤本植物,性凉,能透疹解毒。

何家秘方是好几代何家人拼凑出来的,这位应该是南洋待过。

里面最特别的是加入「燕窝灰」也就是燕窝煅烧后的炭化物,说是既能固肠止痢,又能中和藤类药材的苦寒之性,避免伤及小儿脾胃,方言感觉这与北方用灶心土止泻的思路相似,却因地域资源改用名贵药材,可见何家写这方子的人,早年在南洋的行医风格。

另外还有《香茅消积膏》治小儿疳积伴肌瘦腹大。

主治针对长期消化不良丶面黄肌瘦丶腹大如鼓的疳积患儿,尤其适用于饮食不节如过量食用水果丶油腻海鲜引发的「湿热型疳积」。

用药很有独特性弃用传统鸡内金丶神曲,改用南洋香茅根理气消积,自带芳香,小儿易接受与炒莱菔子配伍,既去湿热又促消化。

并且加入「椰壳炭」也就是椰子壳煅炭,研磨成粉后与蜂蜜调膏,敷于患儿脐部,通过透皮吸收辅助消积。

这种「内调加外贴」的用法,融合了南洋的草药外治经验,与中医「脐疗」思路异曲同工。

除了这些外还有《七宝镇咳汤》针对百日咳患儿剧烈痉挛性咳嗽,也就是那种孩子咳至面红耳赤丶涕泪交加,甚至呕吐,方子上面写了,尤其对夜间咳甚丶难以安睡的患儿效果明显。

最后还有个《珍珠开噤方》治小儿热病后期噤口不食,主治小儿患热病如麻疹丶水痘后期,高热退后出现的不思饮食丶口燥唇裂丶精神萎靡,甚至拒食饮的「噤口」症状。

这些秘方的独特性在于既保留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又大量融入南洋的本土药材和民间疗法,甚至能看到东南亚族群用药习惯的影子。

方言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角落有行小字:「丁丑年于吉隆坡救荷兰领馆幼子,以此方得信。」

丁丑年?

方言算了下,应该是1937年那会儿。

他愣了一下,难道是何佑自己的方子?

想到他说过之前出国最早的时候确实是去的南洋,然后才辗转去了英国,现在看起来也有这个可能。

接下来,方言又看了看他箱子里的其他物品,当然是没有黄启明那麽奢华不过还是有套别叫特别的针。

那是一个巴掌大的牛角盒,打开后里面装着十几枚磨得光滑的针,针尾刻着螺旋纹,针身细如发丝,盒子上面还有一行字「牛尾针」。

方言捏起一枚针,指尖能感受到针身的温润,显然是常年摩挲的缘故,不过他没找人试验,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麽奇特的,这些东西都是要交公的,方言现在可以做的,也就只是把里面的文稿内容完全记下来。

方言配合着祝卫国同志把所有的东西都做了鉴定后,写了一个单子下来。

然后祝卫国就打算带着东西回去了。

方言出去送他,顺便询问了一下现在的审问进度。

祝卫国对着方言说道:

「敌人比我们想像中的要硬,现在还在顽抗,说自己是英国身份,过来也只是走正常的路子想要和你做生意,至于联系这边的人,那是因为之前确实在国外有过联系,也就只认识人家。」

「很狡猾啊!」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黄启明长期以利物浦大学中医学讲师身份活跃于英国上流社会,自诩为「国际精英」。

被捕后他刻意强调「英国身份」,实质是企图用「侨商」「学者」光环制造外交特权假象,想这样通过身份施压逃避法律制裁。

祝卫国说道:

「这家伙好像是做过预案的,他深知这些年国内对侨商的优待政策,也知道我们担忧侨商被捕影响投资环境,觉得我们会顾忌国际舆论而对其网开一面,所以才咬定「正常商业合作」的说辞。」

「这次这个加密电报底稿和暗号笔记本到手,他应该就该交代了,还是得感谢方言同志啊!」

方言摆摆手,人家这明显就是客气了,他说道:

「嗐,那都是你们想着让我来鉴定,没有检查罢了。」

方言问道:

「那何佑家那边呢?也在抵抗?」

祝卫国说道:

「没错,他们虽然最开始挺慌,但是后面也和黄启明一样,开始了抵抗和我们绕圈子,本来我们打算熬他们的,现在看来应该不用那麽麻烦了。」

有点意思哈……好像都是受过训练的。

看来也不全是草台班子,只能说是还没训练到位。

不过这种专业的事儿是交给专业人来办,方言也不插手等着结果就行了,他们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可能在想着国外会怎麽救他们。

不过按照资本家的尿性,他们要是完蛋了,那保和堂直接就可以让其他人接手了,说不定人家还早盼着他们完蛋呢。

电影里的情节有时候还真不是瞎编。

「对了,我二舅他们家是怎麽处理的?」方言对着祝卫国问道。

祝卫国说道:

「怕他们坏事儿,暂时让他们委屈一下在特定的地方住几天。」

说完这才想起这是方言的二舅,于是说道:

「不过我认为,教育教育再签个保密合同应该也可以放了。」

方言摇摇头说道:

「还是按照规矩来吧,既然人是廖主任让抓的,咱们就等到事情结束后再放人,先吓他们几天,这样以后出来也会老实点。」

祝卫国听到方言这麽说,感觉方言同志这觉悟就是高啊……

可惜昨天那帮人还在喊方言冤枉他们,是打击报复呢……真是没眼色的……

接下来送走祝卫国后,方言回到家里,开始拿起笔把之前记下来的方子全都写下来,甭管这些是不是何佑的方子,这都是今天的收获,以后还可以拿去南洋那边研究当地的药材用,说不定还能弄点商业价值来,也算是何佑补偿自己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又是好几天过去了。

六月过去,七月来临,复试通知这时候也开始由学校和研究院联合发放出去,各地通过初试的高手,陆陆续续开始朝着京城云集而来。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晚点还有加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