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0章 想看命门火衰回阳救逆的秘方?方言(1 / 2)

加入书签

第1130章 想看命门火衰回阳救逆的秘方?方言式如说(二合一章)

见到方言要出去,患者和家属顿时有些紧张起来,患者女儿忙问道:

「不能在这里说吗?」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还有些东西我们需要对一下判断,在这里讨论会影响到旁边的同事。」

说着方言指了指一旁的王志君。

王志君这家伙心领神会,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要不我出去?」

患者听到这话,顿时有些尴尬的说道:

「哦哦,那您两位请便?」

接着方言就和李正吉走了出去,其他跟在方言一起人也同样一起走了出去。

众人走到走廊一处相对安静的角落,避开其他患者,李正吉立马压低声音对着方言询问道:

「怎麽样?」

方言没有回答,反问道:

「你怎麽判断的?」

李正吉说道:

「我看这病人病得实在缠杂,怕冷丶乏力丶气促丶皮肤发黑丶水肿丶多饮多尿,脾肾阳虚丶瘀血阻滞丶肝肾阴虚与阴阳两虚,还有手术切除太多,正气亏得有点太狠了。」

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脾肾阳虚,是本,而且阳虚得非常厉害,我认为已是危重状态了。」

听到方言这这话,李正吉微微一怔。

方言判断比他还要严重一些。

「怎麽说?」李正吉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看了看周围一圈的中医,说道:

「你看患者,全身浮肿,左手上我按下凹陷,半天不起,舌胖苔白润,这是水湿泛滥之象;手冷如冰,穿再多也畏寒难解,脉沉细微涩,尺部几乎摸不着脉动,这是命门火衰,全身阳气几乎不达四末,这就接近是纯阴无阳了。大便溏稀清冷,晨起脸肿下午腿沉,也全指向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那消渴丶多饮多汗丶尿频怎麽解?还有那些肿块?」李正吉紧接着问,这正是他困惑的关键点之一。

这时候一旁的林文峰也说道:

「没错,按常理,纯阳虚者,多饮多汗的「热」象不该这麽明显。」

「这正是她病的古怪和缠手之处!」方言看了林文峰一眼,说道:

「阳虚是极度的阳虚,而阴虚内燥也存在,是『阴损及阳』的恶果,但此刻阳虚已成了主导且危急全局的矛盾。」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明确记载:「其面戴阳,下虚故也」,指肾阳虚衰导致虚阳浮越于上,出现面红丶口渴等假热症状。患者「皮肤凉但舌红丶口渴丶夜间盗汗」的矛盾表现,在古籍中被称为「戴阳证」。」

说罢方言对着李正吉说道:

「以前我也遇到一个患者,她也是这样,记得吗,我还给你们讲过的,叫柳玉!」(见720章和796章)

李正吉一愣,然后反应过来,说道:

「哦……想起来了!那个把老范老乡小彭……」

方言点头:

「对,就是她。」

接着方言把话题重新转移回了刚才的患者身上,继续说道: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刚才那个患者她虽不停喝水丶汗多,但我注意她的嘴唇是乾的,舌头中间也是乾的,可她体形肿不是瘦削的典型消渴体型。」

「饮不解渴,汗流不止手却冰凉,这不是真正的火旺消渴。」

「这是阳气衰微至极,卫气不固!」

「汗液精微失守如同开闸放水,体内津液无法气化蒸腾以滋润上焦,口唇舌干,同时阳虚则关门大开,肾气不固导致小便频数清长。『燥渴』是气化失司丶津液不上承的假象!」

听到方言这话,李正吉点了点头,也确认患者应该是危重状态了。

他对着方言问道:

「那现在怎麽弄?她身体上毛病可不少,之前在上海弄了十几年,身上的肿块儿切了又起来,现在我们接手的话,该从哪一块儿入手?」

想了想说道:

「我认为多次手术把人彻底切『虚』了,卫阳溃散,元气大伤。」

「虽然我们一直有种说法叫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但是今天这个情况有些特殊了。」

「说起来那些肿块是标中之标,但是现在我们强攻只会把她那点残存的元气彻底打散。」

听到方言的分析,众人点了点头。

方言说道:

「所以,我认为当前第一要务是急扶脾肾之阳,强命门之火,重建营卫秩序,固护卫气。」

「只有把散乱的营卫稍稍归位,守住门,才能逐步清除内邪,也就是那些痰瘀肿块。」

「到时候命火得复,则寒气渐退,水湿才能化开。」

「阳气回生,卫气能固,她那闸不住的汗丶守不住的精微才能慢慢收住。」

「打个比方,就像寒冬里的破屋子,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忙着打扫灰尘,而是先修补好屋顶丶点旺火炉。等屋里渐渐暖和起来,那些冻住的积水自然会解冻流走,灰尘也才好着手清扫。」

李正吉缓缓点头,他说道:

「没错。那具体治则?怎麽用药?温阳救逆这块儿,我认识的人里,应该无人能出你其右了,你看该怎麽弄?」

李正吉这麽说倒是没错,方言用的破格救心汤最是出名,加上他平日里的附子也是用的比一般人要多得多,所以基本上方言应该是李正吉知道的人里面,这块的天花板了。

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方言确实也是当之无愧,他这会儿比李可李老都还要专业不少,相当于是后期完全体的李可李老再加个外挂,能不强就怪了。

而听到这个信息的其他人也是来了精神,他们可听说过当时方言用了二十个小时就把周兆琴救回来的事儿,虽然他手里的秘方应该看不到,但是绝对能看到类似的手段。

只要看到那就不亏了。

不光是何经纬和何东父子,除了金无病,所有人的眼神都亮了几分。

方言也当然知道周围的人想看谁,他说道:

「刚才那个患者水湿泛滥严重,需配伍利水化湿,同时营卫失和丶正气大虚的问题需要兼顾,我的想法是:主方用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减,用四逆汤的底子,扶助命门真火,温脾散寒,再用真武汤温阳利水,健脾化湿,然后重用生黄芪,补气升阳丶固表止汗。」

「首诊不敢奢望肿块立刻消,旨在温阳固卫,让浮肿丶汗出丶畏寒丶腹泻这些根本危机缓解,让营卫稍安,身体停止攻击自己」

说完他直接拿出纸笔开始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写好了,众人目光落在纸上,上面写着:

生附子 30g(先煎两小时),乾姜 20g,炙甘草 15g,生黄芪 60g,人参 10g(另炖),白术 20g,茯苓 30g,生姜 3片,白芍 15g,龙骨 30g(先煎),牡蛎 30g(先煎),桂枝 10g。

接着方言说道:

「四逆汤打底,附子用 30g,先煎两小时去其毒性,专攻命门火衰,她这『纯阴无阳』的状态,就像快熄灭的炉膛,必须用足量附子当『劈柴』,才能重新燃起火星。乾姜配甘草,温脾散寒,守中护胃,不让阳气发散太过。」

「真武汤的白术丶茯苓丶生姜丶白芍也不能少,」他接着说,「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这两味是『利水的泵』,把泛滥的水湿往下导;生姜助乾姜温阳,还能宣散水气;白芍敛阴柔肝,防附子丶乾姜温燥伤阴,也兼顾她舌干唇燥的『假燥』之象。」

「她汗出如开闸,卫气溃散得厉害,」方言道,「生黄芪 60g,补气升阳丶固表止汗,就像给漏风的窗户糊上纸,先把『门』守住。再配桂枝 10g,调和营卫,让气血在表里间顺畅流转,不再散乱。」

「人参另炖,」他指了指人参的剂量,「她多次手术,元气大亏,人参得单独煎,取其纯补之力,补五脏之气,尤其补肺气,她说话气促,正是肺气不足的缘故,得让『气』先托住身体。」

「最后看龙骨丶牡蛎这两味先煎,重镇收敛,帮她把『闸不住的汗丶守不住的精微』收一收,同时潜阳安神,对付那『虚阳浮越』的盗汗丶烦躁,不让浮火再耗伤阴液。」

他撕下单子递给李正吉,说道:「回去就安排她住院,首诊先抓七剂,每天一剂,浓煎温服,附子先煎足两小时,喝的时候加少许红糖,助药力下行。」

「喝完复诊,若浮肿消了些丶汗少了丶手脚稍暖,再考虑加少量活血消症的药,比如三棱丶莪术,但现在绝不能用,免得伤了刚扶起来的阳气。」

李正吉仔细看了看方言的方子,这生附子对比方言之前的医案用的其实还不算重,他瞄了一眼方言身边的一群人,也没多问,只是点头道:

「好!」

这时候看到方子的众人表情各异,整个方子,核心就是大辛大热回阳救逆,配合健脾化湿,重中之重加上固护卫气丶调和营卫,佐以涩精止汗。

但是让他们来开,也能开的出来。

感觉方言就没有把真本事拿出来似的。

但是大家也不能直接说。

一个个都憋的难受。

这时候方言已经让李正吉回去给患者安排入院了。

等到李正吉一走,方言这边就打算去院长办公室汇报了,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待会儿还得回去研究下大家送的礼物。

不过就在方言要准备打发这些人的时候。

众回国的中医还是有人站出来,旁敲侧击的问道:

「方大夫……我还有个问题,那患者身上那些肿块儿,后续应该怎麽治疗?怎麽避免复发?」

方言回头发现,问问题的是陈麦克。

这位是几个人里面唯一一个系统性学习过西医的人,他来问这个问题倒是也正常。

不过方言也知道他想问什麽。

方言也不拆穿,笑了笑,对着他说道:

「嗯,很好的问题,从我目前的理解来分析,患者身体各处反覆出现的那些肿块,西医说是内分泌瘤合并Schmidt综合症,是免疫系统乱打自己人。」

「用我们中医的眼光看,切了又长丶再切再长,根本在于两点。」

方言竖起手指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