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厚脸皮遇到刀子嘴,又是附子(二合(2 / 2)
心原因在于患者存在致命性出血风险。
此时任何针刺都可能引发皮下血肿或深部出血,尤其腰腹(关元丶肾俞等补阳要穴)或肢体(足三里丶三阴交等)穿刺可能导致不可控出血。
患者呼吸急促丶面肿唇淡,属《伤寒论》「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脱先兆。
针刺调动经气非常可能加速气血耗散,正如方言之前所述:「血虚至极忌伤络」。
方言对着一旁的另外一个护士说道:
「麻烦帮忙弄点粗盐和艾条过来,现在我要给病人艾灸。」
「粗盐?」对方一怔,有点没反应过来。
方言点头:
「嗯,隔盐灸。」
「好。」护士应了下来赶紧去照办。
「你是打算艾灸什麽穴位?」一旁的方药中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点了点头解释道:
「我打算神阙穴粗盐填脐,艾炷灸15分钟,取《针灸大成》「灸神阙回阳固脱如沸汤泼雪」之意。这里也能免穿刺,肚脐天然凹陷避开创面,盐层导热均匀防烫伤。」
「另外我还打算在他关元穴悬灸,艾条距皮肤3cm悬灸20分钟,温补下元。」
「艾灸提升体表温度,待会儿还可以加速附子的「温化三焦寒湿」药力渗透。」
「关元穴悬灸激发下焦元气,还可以增强鹿角胶「填精益髓」之效。」
听到方言这麽说,方药中略微思索后和陈科冀就同意的这个方案。
并且对着他叮嘱到:
「嗯,那你小心,可不要把皮肤灸出水泡了。」
方言一脸莫名其妙,问道:
「难道这里没有艾灸盒?」
方药中诧异:
「我以为你亲手做。」
方言无语了:
「发明工具就是拿来用的嘛……况且还是我自己发明的。」
方言可没打算在陆同志面前表现。
「我可以来帮忙!」一旁沉寂了好一会儿的崇文医院中年医生,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说道:
「艾灸盒保险得多,不劳您费心了。」
对方只能尴尬的挠挠头,不过看他的样子伤害并不大。
方言也懒得理他,这会儿他连对方对的名字都没问过。
过了一会儿护士就来了,方言取艾绒捻成锥状,让后以纱布护住患者脐周皮肤,再将粗盐填实神阙凹陷。
艾炷点燃后放在艾灸盒里,放上去过后,盐粒哔剥轻响。
「什麽感觉?」方言对着患者问道。
患者说道:
「有股子暖气,还挺舒服!」
这是艾灸的阳气沿任脉直透下焦。
方言他转头再次拿起另外一个盒子,调整过后开始悬灸关元,离皮三指(3cm),要灸够二十分钟。
做好了这一切过后,方言看了一下时间。
然后对着众人说道:
「大家都别围着了,病房就这麽大一群人在这里堵着空气就不流通了。」
艾条的烟飘散出来,确实让病房里的空气有点不太好。
方药中听到方言这麽说,当即心领神会,对着崇文医院的人就邀请他们去外边等着了。
他也没让人真的走,主要不现实。
反倒是一喊人家可能就死都不出去了,还是让他们在外边等着就行了。
没有闻习惯艾条味道的人,确实有点顶不住这气味,感觉眼泪都要出来了。
听到让他们出去,顿时一个个也不装了,直接就借着机会往外走,反正在门口也不耽搁他们知道里面的情况,随时想进去就进去。
在房间里面,方言时刻都在观察病人的情况,询问她现在的感觉和状态。
「现在肚子里像揣了个暖水袋。」患者眼睑轻颤,浮肿的眼皮缝隙里透出一丝清明,「刚才还发紧的胸口,现在松快多了。」方言仔细数了下,她的呼吸频率从每分钟 28次降至 24次,虽仍短促,但吸气深度略有增加。
方言将手背贴在患者小腹,能感受到艾灸盒传导的热力正透过盐层渗入体内:「有没有哪里觉得烫?」
「不烫,就是暖得舒服。」患者舌尖舔了舔乾燥的嘴唇,「好像有股气往下走,想上厕所了。」
说完她马上又补充到:
「只是想,但是我知道这会儿去上也上不出来。」
方言点了点头,继续和她对话。
约5分钟后,她原本青灰的唇色泛起一丝淡粉,脚踝处的水肿皮肤开始出现轻微褶皱。
「悬灸的这儿有点发麻。」患者声音比之前清晰了些,「就是大腿根儿酸溜溜的,像跑完步似的。」
方言用拇指按压她的太溪穴,指下感觉从之前的「空软如棉」变得「略有弹性」。
听到侄女的情况,陆同志也凑了过来,想知道是怎麽回事。
方言对着两人解释道:
「这种酸麻是阳气在通经络,是好现象。」
接着方言又摸了一下患者的额头,腋下,还有脚底板,感受了一下温度后,对着方药中说道:
「温度降了一些,不再是之前的低热缠绵了。」
方药中听到后,来到患者左手边,开始在寸关尺诊脉。
现在方言这套治疗有点超出他的设想,本来他以为方言是打算用独参汤加参附汤的经典固脱组合,针对黄疸沿用「茵陈术附汤」的保守化裁,止血策略侧重「炭类药加食疗」双轨制的办法。
结果方言直接一上来就是生附子。
不过想来也对,方言好像挺喜欢用附子的。
诊断过后确实有好转。
艾灸进行到15分钟时,患者再次说道:
「我感觉这次是真的想上厕所了。」
「大的小的?」方言问道。
「都有。」患者回应到。
方言对着护士说道:
「带她过去上厕所,艾灸盒绑着就行了。」
护士点了点头,然后带着有进了特护病房的厕所里。
过了一会儿,患者走了出来。
方言询问道:
「怎麽样,大小便情况如何?」
对着一个年轻姑娘问这话,但凡要在其他场合,方言都能被当做流氓抓起来。
但是这里就这麽顺其自然,并且大家听了也觉得挺正常。
患者对着方言说道:
「小便颜色最开始是深黄然后变成浅黄了,大便还有些溏薄,但排出的时候,没有「黏滞不爽」的感觉了。」
方言点了点头,患者面部浮肿处的皮肤透明度降低,黄疸所致的暗黄色略微淡化,尤其眼角周围的皮肤透出一丝血色。
他让患者继续躺下,观察到她这会儿嘴唇这会儿有些乾裂。
方言看到桌子上还有个茶缸,看了下里面是温水。
方言拿了个棉签占了点水,给患者的嘴唇润了润,然后问道:
「现在还心慌不?」
「没刚才那麽慌了,就是脑袋还是晕。」患者眨了眨眼睛,回应到。
方言注意她巩膜黄染边界似乎清晰了些。
这时候患者又说到:
「口苦也轻了点,刚才还觉得嘴里像含了黄连,特别是碰了水之后,感觉嘴里更苦了。」
「这是什麽情况?」陆同志有些紧张的对着方言问道。
到现在他都尽量不开口说话,免得自己打扰了方言的思路。
不过这会儿听到这里他有些忍不住了。
方言看了他一眼,解释道:
「脾肾阳虚,寒湿凝滞中焦,导致肝胆疏泄失常。」
说完指了指艾灸盒:
「艾灸激发阳气后,原本瘀滞的寒湿开始松动,但尚未完全排出,此时胆气因阳气推动而上逆,导致口苦。」
「这种口苦,多伴随口淡丶舌苔白腻,刚才杨同志自己说「像含了黄连」这就是寒湿化热未深的表现。」
「另外温水湿润嘴唇时,外界水液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引起肝胆经气上冲。」
「中医认为「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当寒湿瘀阻时,胆气本就上逆,水液刺激如同「投石问路」,暂时加剧了胆气上逆的程度,导致口苦感增强。」
「此外还和艾灸有关系,神阙隔盐灸与关元悬灸激发了下焦阳气,阳气如「离照当空」,开始驱散寒湿。此时病邪(寒湿)被阳气逼迫,从深部向体表或上焦迁移,胆气作为「少阳春升之气」,在正邪交争中首当其冲,上逆至口腔便出现口苦加重。这就是我们中医名着《伤寒论》所述「邪正交争,病必作」的典型表现。」
听到方言的解释,方药中和陈科冀他们都点头,方言是把三个点都分析到了,这要是研究生考试,方言这就属于是满分答案了。
而门外崇门医院的人听着方言在房间里侃侃而谈,这会儿甭提多着急了。
但是想搭话又搭不上话,就只能干着急。
虽然陆同志听得似懂非懂,但是他就知道一个信息,现在的一切都在方言的掌握中,他点了点头,知道侄女这盘应该是稳了。
不由得感慨一句:
「我就说还得找纯中医嘛!中西医结合医了两年,医生自己都没搞明白。」
说着,他还看了一眼屋外。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