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番外 庙号和谥号(1 / 2)

加入书签

听完李若琏的解释,朱慈炯终於想通了一件事。

前东厂提督张容奉他父皇崇祯的命令,救走了他大哥朱慈烺。

至於他们去了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朱慈炯又追问李若琏其他问题。

李若琏早有准备。

对崇祯名声不利的事,他一律回答不知道。

除此之外,他尽量如实回答。

问了半天,朱慈炯还是没有打探出他大哥的下落。

无奈只能让李若琏离开。

休息了一会,朱慈炯下令:“让王之心进来。”

王承恩低头出去传话。

片刻后,王之心来到了偏殿。

朱慈炯还是老样子,直接询问王之心是否知道朱慈烺的下落。

王之心并不知情,只能老老实实回答道:“回陛下的话,奴婢不知。”

“那...”朱慈炯沉吟些许後继续问:“父皇驾崩前,都和你说了些什麽?”

王之心抬起头,认真说道:“先皇只对奴婢说了一句话。”

“什麽话?”

“先皇让奴婢尽心辅佐陛下。”

“没了?”

“没了。”

朱慈炯瞪大双眼,不怒自威道:“王之心,你敢戏耍朕?”

要知道崇祯驾崩前单独召见了很多人。

召见王之心的时间比召见内阁首辅邱瑜的时间还要久。

现在王之心说崇祯只对他说了一句话。

别说朱慈炯不信,就连王之心自己都有些不信。

为了证明的自己没有说谎, 王之心连忙磕头:“陛下饶命,奴婢不敢。”

朱慈炯冷哼一声:“你在乾清宫待了那麽久,父皇只对你说了一句话,你觉得朕会相信吗?”

王之心使劲磕头:“奴婢所言句句是真,请陛下明察。”

看着王之心的样子,朱慈炯也不好多说什麽,只能询问一番后让他离开。

随着殿门关闭,偏殿内再次恢复安静。

朱慈炯开始思考。

在他看来王之心肯定知道些什麽。

但就是不肯说。

想到这,朱慈炯对王之心有了一些恨意。

可是他初登大宝,现在应该施恩,而不是立威。

又过了一会,他似是对王承恩说话,又似是自言自语道:“王之心这厮,不老实。”

王承恩既没有趁机落井下石,也没有帮王之心说好话,而是低着头提醒:“陛下该休息了。”

朱慈炯抬头往窗外看了一眼,这才意识到已经是深夜。

他起身前往锺粹宫准备休息。

锺粹宫位於乾清宫东北方向,最早叫咸阳宫。

嘉靖十四年改名为锺粹宫。

隆庆五年又改称兴龙宫,为皇太子居处,后又复改为锺粹宫。

翌日天明,还在守丧的朱慈炯召集群臣商议。

当着群臣的面,他宣布一切照旧。

内阁,六部九卿的官员都各司其职。

接下来众人开始商议两件事。

一是给崇祯上庙号和谥号,二是确定新的年号。

内阁首辅邱瑜率先说道:“陛下,今先帝驾崩,按照规矩应给先帝上庙号和谥号。”

朱慈炯点头:“确实如此,还请诸位议定。”

庙号指皇帝去世后,在太庙奉祀时的名号。

这个制度起源於商。

当时只有三种庙号。

分别是太,高和中。

(太宗太甲,高宗武丁,中宗太戊。)

当时只授予开国之君,或扩大版图治国安邦的明君,亦或是中兴之主。

周朝灭亡后,这个制度被废止。

到了汉朝,庙号制度被重新启用。

如汉文帝刘恒的庙号是太宗,汉武帝刘彻的庙号是世宗。

皇帝除了庙号,还有谥号。

谥号大约起源於西周时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