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6章 尼姑庵(2 / 2)

加入书签

到了县城,方氏还记得要给小颂文打一对银镯,找到了打金银玉器的铺子,拿出了一块老银,让那匠人帮打。

手镯一时半会打不好,她也不在那里等,吃了点东西,就让石宽频去镜竹山了。

石宽对县城不熟啊,好在来过了一次,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点,雇了两顶滑竿,说了地名,滑竿佬就把两人往城北抬去。

镜竹山不是什麽名山,山也不高,山上到处都是乱石,找不出巴掌宽的地来,所以也没人到这里来开荒。

整座山有一半是竹林,也只有春天长竹笋的时候,才会有些人来挖竹笋。平时山上就是两个老尼,和那些花鸟虫兽为伴。

说到了这两个老尼,也不知道是什麽时候搬来的。山上原本有个道观,道人不知道云游到何方去了,她们搬来,就住进了道观里。这一住就是三四十年了,道观也就变成了尼姑庵。

滑竿佬把两人抬到了庵门前就走了,石宽频着方氏走进了那清幽的小庵里,并没有看到两位老尼,不过听到庵後有着铁器碰撞的声音,断定人就在後面,便绕到了庵後去。

果然,在那竹林旁边看到了一大块空地。说是一大块,其实是一小块一小块连接而成的。现在已是深秋,地上硕果累累,到处都是金灿灿的南瓜,还有一串串的豆子。两位年约七旬的老尼,正挥舞着锄头,在那地里忙活,要把那些瓜都收了,改种一些其他的作物。

石宽上前,虔诚的打招呼:

“二位师傅,打扰了。”

这镜竹山几乎与世隔绝,突然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位老尼还是比较吃惊的,停下手里的活,合十还礼。

闲谈了几句之後,石宽就对两位老尼说明了来意,方氏自己也表示愿意捐献一些钱财。

两位老尼没有过多思考就同意了,毕竟多了一个人,那就多一个伴。

最重要的是,她们的日子过得特别清苦,菜倒是有得吃了,可是米还是要到街上去买的。她们没有钱,只能拿些瓜豆啊去换,换回来的米根本就不够吃,一年到头只能煮粥,从来没吃过饭。现在有人带钱来投奔了,而且还这麽年轻,哪能不同意呢?

两位老尼活也不干了,把方氏带回了庵里,安排了住宿,又到处带去认了一下地方。

回去可就没有滑竿坐了,石宽不能在这里待太久,看着差不多了,就说道:

“翠华婶,你既然已经安定下来,那我就先走了。”

到了这里就不能叫娘,他们刚才对两个老尼,也是编了一通早就想好的故事说的,因此,方氏也说道:

“石侄,我送送你。”

“不用了,你请回吧。”

嘴上说不用,石宽还是默许了方氏跟出了庵门。

走了一小段路,方氏停住了脚步,小声的说:

“我就送你送到这了。”

石宽回过了头来,看了一下竹林里露出了几个角的道观,叹了一口气,感慨而道:

“转身即是红尘,你多保重。”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