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5章 沿河市场(1 / 2)

加入书签

第835章 沿河市场

棉花是朱元璋的强制推广下才普及起来,萧夏也想推广棉花,以取代麻,但现在棉花都是短绒棉,纺织困难,反而不如麻,所以他只能耐心等候高品质的棉花品种出现。

如果可以用流求岛的木棉来纺织棉布,或者和麻一起混纺,这样有利于提高棉纺技术,等高品质的长绒棉规模普及后,棉纺技术便水到渠成。

而且如果流求岛的木棉可以用来纺织,那麽开发流求岛就顺理成章了。

萧夏把两种木棉摆放在一起,对众人道:「很明显,流求岛的这种木棉品质更适合纺织棉布,每年让军队去采摘始终不是办法,朕必须考虑在流求岛建县了,之前我们已经在龟龙岛建了县,人口已达一千多户,那麽接下来在流求岛建县就势在必行。」

刘文静微微笑道:「陛下在流求岛建县的想法不会是因为木棉吧!」

萧夏摇摇头,「早在江南之时,朕就考虑在流求建县,但条件一直不成熟,所以这些年一直发展龟龙岛,把龟龙岛发展起来,然后以龟龙岛为跳板,向流求岛发展,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废奴搞得如火如荼,很多被解放的奴隶都愿意去边疆,这是好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契机。」

这时,魏徵沉吟一下问道:「」陛下,其实岭南东道丶岭南西道,黔中道丶云南郡我们都还有大量土地没有开发,还有建安郡,甚至还有辽东的广袤之地都无人居住,我们人口有限,为什麽要急着去开拓海外?」

魏徵这个问题很经典,也回答了一个千年疑问,为什麽隋唐两宋的航海技术那麽发达,却不去海外占领广袤的土地?

答案就是魏徵这个问题,大陆的土地还有很多都没有开发,朝廷为什麽要投钱移民去开发海外?

朝廷有机会开发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人口,等后来人口足够了,又遇到了满清当政。

完全错过了大航海时代,泱泱大国竟无一块海外领地。

萧夏缓缓道;「魏相国这麽问题问得很好,我可以回答,我们为什麽要千方百计维护丝绸之路,因为西方的黄金白银大量输入,这支撑我们的财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同样,我们向海外扩张,也是想建立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的产品源源不断卖出去,拿回来大量黄金白银,支撑我们财政,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海外很多物种是我们难以想像的,会极大提高我们的生产力,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交趾稻,把我们南方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四成。

再比如西汉张骞通西域带回来大量农作物,这是第一次农产品大改变,如果我们能找到产量更好的农作物,比如亩产几千斤,甚至上万斤的粮食,我们还会有粮食问题吗?我们还会担心百姓过冬难吗?」

御书房内一片安静,好一会儿,刘文静道:「如果流求岛的木棉可以用来纺织,倒是可以在流求岛建县,用来纺线织布,这样一来布匹的产量大增,确实是一件好事。」

萧夏点点头,「棉布的保暖要比麻布好得多,哪怕是细麻也不能和棉布相比,另外,流求还可以大量种甘蔗,成为糖料来源地。

还有就是棉的需求量很大,我们不能只考虑洛阳,木棉都运到洛阳来,京城百姓是不缺棉了,那别的地方呢?大隋四千万人,每人做一件棉衣,就要八千万斤棉,现在这点棉产量根本不够,所以开发流求,每年至少能提供两千万斤木棉,占到所需木棉的两成了。」

房玄龄道:「陛下最好能先从别处搞一些劳力,进行先期开发,砍伐树木,平整土地,建设城池和港口,同时驻扎军队,把这些都做好,再迁徙百姓过去就容易多了。」

这个问题萧夏当然想到了,萧夏最初考虑是从天竺搞人,但李家不争气,没有把潘地亚王朝征服。

「朕决定从新罗丶百济以及倭国那边招募青壮劳力,这件事朕已经交给水师和建安郡那边官府了,估计明天开春,第一批劳力就上岛了,最迟后年,第一个县城必须出现。」

说到这里,萧夏笑道:「各位,流求大岛那边只是先期建设,我们明年要关注西方,我们对西突厥的战争。」

这时,外面钟塔上的大钟敲响了,「咚!咚!咚!」

午时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