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世情断亲疏(1 / 2)
荣国府,东路院,赵姨娘院。
今日是官员休沐日,贾琮因临时要务,需要出门办差,贾政却没这等劳累。
他因在梦坡斋书屋闲坐,自然想起子嗣读书之事。
庶子贾环得探春和贾琮薰陶,如今已有些转性,竟懂得用心读书,贾政自然欢喜。
但他长于世家豪门,心中难去嫡庶之念,庶子用心读书虽好,他更希望唯一嫡子,也能读书出息。
即便宝玉生性疏散,懒得诗书,但贾政终究无法死心,只要得了一些空闲,就想在儿子身上使力。
加之宝玉过年之后,便要入国子监读书,贾政越发有些上心。
大早便让玉钏去西府传话,让宝玉来东院考教功课。
只说他选中玉钏跑腿,因让其他人去传话,多半是要奉承老太太,走露风声,教子不得便利。
但玉钏却是不同,小丫头话虽不多,但做事踏实本分,不折不扣,不偷奸耍滑,所以贾政常叫她做事跑腿。
可是玉钏去了西府回来,却说宝玉昨夜得了风寒,脸色清白,满头大汗,没法过来受教。
贾政听了十分不快,心中尚存的几分期望,瞬间便败落殆尽。
自己让宝玉来考教功课,他偏生就突然生病,事情会有这麽巧?
他知道玉钏不会扯谎,但是知子莫若父,心中多半笃定宝玉必定有玩花招。
他虽心中隐怒,还没气性杀到西府,将那孽障当面戳破,多少也有些疲倦死心。
心情郁闷之下,想到昨日赵姨娘唠叨,贾环得姐姐教诲,这些日子读书越发用心。
这让他心中又找回些希望,信步去赵姨娘院里看究竟,也好多寻些安慰。
他刚到赵姨娘正房门口,听到探春说贾环读书长进,心中正有些高兴。
没想赵姨娘又聊起西府闲话,贾政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想要听个究竟。
没想到越听越怒,忍不住推门闯进来……
……
探春和赵姨娘见贾政突然出现,两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赵姨娘更是脸色发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方才她可是满嘴闲话,全被贾政听了正着,哪里还敢多嘴。
贾政怒道:「三丫头,你一向是个精明人,你姨娘在东院大门不迈,她都能听说西府这些闲话。
可见这些话头传的厉害,你日常都在西府走动,必定也是早就听说,为何每次来东院,从不来告诉我。」
探春说道:「老爷,这些都是下面奴才乱嚼舌头,上不得台面的歪话。
我和姨娘即便听说,也不好在老爷面前絮叨,不仅会不成体统,还要白惹老爷生气,所以我们才没说。」
贾政摇头说道:「三丫头,这会你糊涂了,这些哪是寻常闲话,句句都戳在宗法家规上,岂能等闲视之。
我日常上衙办差,懒得过问家务,只想有你们打理,并不用我多操心。
我虽知原本二房掌家理府,用的必是原有旧例。
眼下二房迁入东路院,我想着这些家务琐事,自有老太太丶琏儿媳妇丶你太太梳理清楚。
哪用我和琮哥儿费心思多嘴,没想这些事一直因循旧例,留下话柄,倒让那些奴才说了嘴。
我们这些做主子的颜面何在,这事既被人言语戳破,也就不得不办,必得我去和老太太说开。」
赵姨娘精神振奋,说道:「老爷这话极是,如今家里情形不同,按照家规,二十两月例非比寻常。
女眷中除老太太之外,琮哥儿正房媳妇才有位份,现挂在太太身上,还隔着叔侄辈分,说起来太难听。
听说琮哥儿身边几位姑娘入房,只剩一位一等丫鬟,太太竟能和他这家主同例。
太太这排场拉的太大,旁人岂能不闲话……」
探春听自己姨娘不知轻重,这个关口还火上浇油,脸色有些难看。
连忙出言打断:「姨娘,我担心环儿读书偷懒,姨娘还是先去等着他,我陪老爷说话,让老爷消消气。」
赵姨娘听探春言语发冷,心中有些醒悟,女儿是嫌自己多嘴了。
她因嫉恨儿女被宝玉压一头,王夫人对她也没好脸色,如今出了这等话头,岂有不落井下石。
如今她最大的倚仗,便是女儿探春,自然不敢得罪这活宝贝。
连忙说道:「三丫头有主意,你兄弟是个陀螺性子,不抽着就不转,我去瞧着他,你们父女好好说话。」
……
等到赵姨娘出门,探春说道:「老爷要是和老太太说开此事,女儿觉得不妥。
眼下西府由凤姐姐管家,她可是个精明厉害人,府上奴才如此招摇口舌,她岂会无动于衷。
如今府上已生出口舌风波,她多半要找老太太商量,乘机整治此事,导正家规。」
贾政皱眉说道:「方才听你姨娘口气,这些闲话已传了多日,琏二媳妇既是精明人,就不该如此放任。
早就做出手段才是,怎会至今没有动静,可见她心中顾虑,多半是长辈情面,担心惹上非议。」
贾政只是随口之言,探春听了却心中一动,以她对王熙凤的了解,一贯手段狠辣,实在有风雷之势。
就像是老爷所说,闲话已传了多日,凤姐姐却毫无动静,实在不像她往日性子……
太太舍不得西府家业,日常想尽办法牵扯,三哥哥心思都在外面大事,自然对此不屑一顾。
但凤姐姐是西府管家奶奶,又是十分好强之人,太太常在西府招摇,她看着岂能顺眼。
只是裁撤二房长辈定例,想要操持太过棘手,需要有个由头背书。
难道西府谣言四起,会是凤姐姐的手段……
探春虽心中有了疑虑,并不敢太过肯定,但不管如何,事有蹊跷,让父亲牵扯其中,总是不妥。
……
说道:「太太毕竟是长辈,三哥哥又和老爷情分非常,凤姐姐有所顾虑,也是人之常情。
想来她听了这些闲话,早有导正家规之心,只是还没来得及操持。
老爷如今在老太太跟前喊破,倒像是凤姐姐太过无能,必要长辈说破话头,她才敢办事似的。
老爷虽是一腔严正之心,凤姐姐听了反而没有脸面,一家人无端多了尴尬。
况且太太是爱脸面之人,如果老爷喊破此事,凤姐姐倒借老爷之势,便利办妥裁撤之事。
太太因此被降了月例,岂不是生了责怪老爷之心,老爷和太太都年过五十,老来因此嫌隙,太不值当。
老爷不如当不知此事,让旁人费心操持便是,岂不里外都顺畅便宜。」
……
贾政听了探春一番话,也觉得有些道理,知她为二房和睦着想,也是对自己一番孝心。
叹道:「自从你先珠大哥过世,你太太的性子就变了。
琮哥儿继承家业,她的性子也愈发执拗,要是琏儿媳妇导正家规,做出裁撤之事。
还不知道你太太会怎麽闹腾,想起便有些头疼。」
探春说道:「老爷也无需多虑,即便裁撤二房月例,按着以往家规,偏支管家太太奶奶都有定例。
太太多半裁成和凤姐姐同例,太太出身世家大户,私囊丰足,不会在意十两银子。
至于大嫂子的二十两月例,其中有先珠大哥的份额,愈发情有可原。
三哥哥几次和我提过,他观兰儿虽年幼,但性子内敛,懂事知礼,读书用心,将来必成气候。
老爷最清楚三哥哥能为,他看人绝不会走眼,说不得将来二房举业生发,就指望着兰儿。
老爷你仔细思量,三哥哥连宝玉和环儿都扶持,他既看重兰儿,将来必也会费心扶持。
大嫂子最在乎兰儿学业,她要知其中底细,对裁撤更不会有二话,应和宗法家规,反得名声口碑。」
……
贾政听了探春劝解,脸上怒气全消除,他心中最在意之事,那是这些家门琐碎,而是膝下子弟举业荣盛。
虽然宝玉很难指望,但如今贾环愿意读书,多少让他有些安慰。
孙子贾兰从小乖巧,他虽也甚是喜爱,但毕竟年纪太小,不能过多指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