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4章 大局已定(1 / 2)

加入书签

第924章 大局已定

在座的资政们很清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改名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意义就完全不同。

意味着它不再是协调部门,而是指导部门。

指导是什麽意思?

就是可以对你下达指令,督促你完成。

比如刚被取消的考成法中央指导委员会,万历初年搞得官不聊生,就是因为它有指导职权。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升级为指导委员会,张四维也必须升级,否则的话你一位资政学士,如何指导同为资政学士的六部和地方督抚?

朱翊钧接下来的话验证众人猜测。

「以张四维为资政大学士,继续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以方逢时为资政学士丶接任太常寺卿,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局势明了。

张四维进资政大学士,全权负责皇上前段时间与张四维一唱一和,提出来的大明精神文明建设新目标和新任务。

同时他兼任秘书监右少监,以他资政大学士的身份,完全拿到秘书监的实权。

谁都知道,年纪快要六十岁的冯保,还有杨金水,跟不再有新鲜血液进入的内侍阉人势力一起,正在逐渐退出政坛。

他俩的秘书监监正和左少监的官职,是过渡。

司礼监向秘书监的过渡,阉人控制的内廷向文武近臣掌控的内廷过渡。

不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精神文明的新任务和新目标建设,又或者是秘书监接管内廷,都处在开拓过程,比较艰辛。

皇上利用身段柔软丶手段灵活又狠辣的张四维,冲上前去打一通王八拳,开创出局面。五年过后,明摆着方逢时会接任,成为秘书监正,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同时进资政大学士。

到此时,众位资政都明白皇上安排。

五位资政大学士,内阁总理必须做满十年,其馀的都是五年一任,中间更换。

五年过后,可能是刘焘接任戚继光,补为资政大学士。某位资政学士接任王崇古,成为御史中丞,补任资政大学士。

某位资政学士接任徐贞明,成为内阁左丞,补任资政大学士。

方逢时接任张四维,成为秘书监正,精神文明指导委主任。

都是明牌,大家一目了然。

那张四维愿意吗?

肯定愿意,换谁都愿意!

没看他激动的样子!

满脸涨红,浑身微微颤抖,要是没人的地方,恐怕早就哭出来了。

朱翊钧继续说:「朕决定,成立经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潘应龙任主任,继续为资政学士,接任内阁右丞。」

好了,五年后接任徐贞明的人也呼之欲出。

资政学士丶内阁右丞丶秘书监右少监丶兼经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潘应龙。

担任王一鹗的副手五年,十年后接任内阁总理,水到渠成啊!

「魏学曾为内阁右丞,兼东北开发和建设委员会主任;郑洛为内阁右丞,兼铁路建设委员会主任;胡如恭为内阁右丞,兼工业计划委员会主任。三人继续留任资政学士。」

四位右丞,全部兼任一个委员会主任。

这说明什麽?

说明皇上认为张居正主持内阁十年,力行万历新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足够的积累后,需要厚积薄发,未来十年大明的经济建设要走上快车道。

朱翊钧补充了一句:「国朝新设的诸多委员会,凡是带有指导二字的,直接通过秘书监对朕汇报。其馀各委员会,向内阁丶都察院等各自的主管部门汇报。」

我们就说这指导二字不同一般!

带有指导二字的委员会,目前只有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经济建设指导委员会,它们直接通过秘书监向皇上汇报,且它们的主官加了秘书监右少监头衔,属于内廷长官,天子近臣。

所有的权柄来自皇上的直接授权,直接接受皇上的指导,那麽整个部门以及主官的级别自然比内阁直属的西北开发和建设委员会等委员会要高一级。

权柄更重,同时意味着它们负责顶层的方略和政策制定和颁布。

众人心里都有数了。

朱翊钧继续宣布,「梅国桢为吏部尚书,留任资政学士;王国光留任户部尚书,续任资政学士;刘禹浦为刑部尚书,留任资政学士;蔡茂春为礼部尚书,留任资政学士。」

梅国桢擢升吏部尚书,那是因为他在象雄雪域喝了五年的风雪。

皇上早就说过,愿意去最艰苦的地方主政理事,为大明社稷做贡献,朕就会重用他!

王国光留任户部尚书,这个职位太专业了,职责又重大,过去十年王国光做得很好,就继续做下去呗。

不过大家心里都知道,王国光估计也就再做五年,然后迁任右丞,然后荣休。

「汪道昆为兵部尚书,留任资政学士;杨兆为工部尚书,进补资政学士;杨令德为江苏巡抚,留任资政学士;宋应昌转迁象雄宣政使兼青海宣政使,留任资政学士;叶梦熊转任浙江巡抚,留任资政学士。

徐渭继续留任三边总督,殷正茂留任四川总督,凌云翼留任云贵总督,刘应节留任两广总督,皆留任资政学士。」

宋应昌转迁象雄兼青海宣政使,下一届重用的就是他了。

叶梦熊在南海镇守宣抚多年,劳苦功高,就挪到气候宜人丶容易出成绩的浙江做巡抚,算是照顾。

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叶梦熊年纪大了,能力相比宋应昌和梅国桢,又差了一些。

同为新政三杰,他逐渐地落后。

真是令人唏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