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百姓们喜欢的,就是好!(2 / 2)
他童生出身,知道《女驸马》丶《孟丽君》有多招儒生们的恨。
虽然万历年后迂腐酸儒被逐渐扫进历史的角落,但千年延续下来的思维,不可能一时半会就就完全扭转过来。
《女驸马》丶《孟丽君》出来后,虽然在安徽丶江西丶湖北丶湖南和南京广受百姓们喜爱,但是也招来了不少士子文人的抨击。
哗众取宠丶大逆不道丶败坏风气丶道德沦丧丶粗俗浅鄙.
尤其是凤洲公兄弟主持的戏曲研究院,在戏曲行业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上,以及文人士子中影响很大的《词林》上,把《女驸马》丶《孟丽君》,还有黄梅戏骂得狗血淋头。
精神文明建设委也几次在《文萃报》上,不点名地批评。
搞得董理和黄梅戏同仁十分紧张。
不过也有人支持黄梅戏。
比如戏曲研究院的中坚人物,汤显祖。
他在南京偶尔听了《女驸马》丶《孟丽君》后十分赞赏,特意逆江到了安庆,帮着一起完善了几个新的戏本,包括今天演的《天仙配》。
朱轩妮继续说:「父皇说,黄梅戏还有一点非常难能可贵,那就是接地气。」
接地气?
皇上说的这句话是什麽意思?
「.接地气就是唱百姓们听得懂的戏文,唱百姓们喜欢听的故事。
戏曲是大明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重要的宣教工具,不能以雅俗之名,把它约束,把它变成某一部分人的专用消遣工具。
开始时我还不明白父皇所言的深刻含义,今天听你们唱《天仙配》,一下子明白。」
朱轩妮有模有样地唱了起来,「渔家住在水中央,两岸芦花似围墙」
俞巧莲在旁边也唱了起来,不过她的唱声很低,完全是托着朱轩妮的声音,带着她的腔调。
「手拿开山斧一张,肩驮扁担上山岗.庄稼之人不得闲,面朝黄土背朝天.读书之人坐窗边,勤学苦思日夜忙人间天上不一样,男婚女嫁配成双。
霞光祥云万丈开,飘飘荡荡下凡来。神仙岁月我不爱,愿作鸳鸯比翼飞。」
朱轩妮在俞巧莲的带领衬托下,唱完一段,满意地朝俞巧莲点点头,继续说。
「这一段就非常的,非常的.」她转头看向杨金水,渴望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
「有生活气息。」
「对,杨公公不愧是跟随父皇的老人。这段唱词非常有生活气息。渔丶樵丶耕丶读,简单描述一遍,却栩栩如生。
打鱼砍柴丶耕地读书,还有男婚女嫁,都是老百姓们日常生活要遇到,也是他们非常关心。
才子佳人,将相帝王,离他们太远。黄梅戏里唱的这些,离他们近,他们一定会喜欢。
父皇在第二届大明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代表大会开幕式有说过,『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和演出的文艺作品,一定要是百姓群众们喜闻乐见的。要深入浅出丶言近旨远。
不要老是把文艺作品分成三六九等,非要分成高雅粗俗。什麽是高雅,什麽是粗俗?
你喜欢的就是高雅,群众百姓们喜欢的就是粗俗?
你是老几?敢这麽大言不惭!』」
众人惊愕。
朱常浩和朱常瀚热烈鼓掌,「好,大姐说得好!」
虽然大姐时常让大家「痛不欲生」,但是兄弟姐妹们都很服气,为什麽?
就比如刚才那番话,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大姐就能说得头头是道,就算是一般大人,都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杨金水把朱轩妮四人送回西苑内苑,到紫光阁向皇上复命。
朱翊钧放下手头上政事,开口问:「今天大姐儿丶大哥儿他们玩得开心吗?」
「回皇爷的话,今天大姐儿丶大哥儿丶二姐儿和二哥儿,都玩得特别开心,而且也觉得特别有意义。」
杨金水把今天在长安戏院发生的事情,还有朱轩妮说的那些话,都一一叙述给朱翊钧听。
朱翊钧欣慰地笑了,站起身来,「看了一下午题本公文,乏了,金水,陪朕出去走走。」
「遵旨。」
祁言拿来一件斗篷,给朱翊钧披上系好,然后默默地跟在两人后面。
朱翊钧和杨金水在肃杀寂寥的湖水边慢慢走着。
「朕说了,他们几个最像朕的就是大姐儿。十岁,一晃就十岁了。长大了,懂事了,可是一想到用不了几年,她要出嫁,朕就心痛。」
杨金水落后半个身位,微弯着腰,笑着说。
「皇爷,届时给大姐儿找个如意郎君,再在京师赐下宅院。皇爷想大姐儿,就诏她两人进西苑好了。」
朱翊钧摆了摆手,「朕的这位长公主,闲不住的。要她安安分分在家相夫教子,恐怕不成事。
女婿,她可以自己选。
不过大显身手的平台,朕高低得给她搭一个。
自己的女儿,朕身为父亲不能委屈她了,你说对不对。」
「皇爷圣明。」
「对了,大姐儿今天遇到的这事,还有说的这些话,你都整理了吗?」
「回皇爷的话,整理好了。」
「待会出了西苑,你去找找张四维。」
张四维?
杨金水心头一动。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