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长安大戏院(2 / 2)
杨金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缓缓地说:「《天仙配》是是根据东汉董永遇仙故事编成的。
最先有话本的是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
前元又被编成杂剧,名字叫《路遇》,用的是《商调》和《集贤宾》词牌。翊国公郭勋所编的《雍熙乐府》有完整记载。
曲白简单,陈腔滥调,只是一生一旦(两小)戏。
后来弋阳腔流入池州,与当地方言丶流行的昆曲海盐腔和馀姚腔丶九华山佛俗说唱丶目连戏,还有当地民歌小调,几经结合产生了青阳腔。
最初青阳腔的《路遇》,与杂剧截然不同,增加老末金星,成了地道的三小戏,非常风趣。
后来经过当地艺人不断修改增补,《路遇》角色逐渐丰富,唱腔变得多姿,还增加了大量的科白。
黄梅戏兴起后,也有《路遇》这本戏,角色更多,唱腔更优美。
后来汤义仍(汤显祖)到江西丶安徽一带采风,听到了青阳腔的《路遇》,惊叹不已。又听到黄梅戏的《路遇》,更觉惊艳。亲自捉刀,修改了黄梅戏的《路遇》,分成辞窑丶鹊桥丶路遇丶上工丶织绢丶满工丶槐阴分别七场。
原名叫《织锦记》,后来才被人改为《天仙配》。」
听着杨金水娓娓道来,朱轩妮眼睛闪着光,「杨公公,你怎麽知道的这麽详细?」
「大小姐,不才好歹也是大明文联戏曲协会的名誉理事长。」
哦,朱轩妮猛然转过弯来。
内廷左右两相,司礼监冯保琴棋书画,冠绝一时。
少府监杨金水书画一般,却有一副好嗓子,是出了名的票友。
据说目前在主持编写《群音类选》,要把古往今来,所有腔调唱曲丶各色戏文,全部收集,整理成书。
是少府监赞助,戏曲协会上下鼎力协助丶精神文明建设委列为重点文化项目的大工程。
接下来俞巧莲又上台,继续往下演。
槐阴分别是王母得知七仙女下凡,与凡夫俗子董永结为夫妻,下令将七仙女抓回天庭。于是夫妻两人,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孩童,一家人在槐树荫下惜惜告别。
前面七女和董永有多幸福,这段就有多刀人。
偏偏王母等反派都没出来,只是叫人宣道旨意,再派太白金星来押解七女回天庭。
太白金星是老好人,当初就是他和土地两人暗中撮合七女和董永,现在拆散夫妻家庭,也是奉命行事,迫不得已,想恨他也恨不起来。
朱轩妮和其他观众一样,听着台上俞巧莲悲戚的唱词,胸口被悲愤塞得要炸开。
朱轩婉更是低着头流泪。
她们年纪小,男女情爱不懂,但是孩子跟父母分离,好好的家庭被拆散,好人被欺负,这些却是看得懂,听得明白。
朱常浩和朱常瀚也紧握着拳头,眼睛透着怒火。
杨金水看在眼里,暗暗赞叹,皇上虽然操劳国事,日理万机,对诸位皇子皇女们也颇费心血,至少把他们教育得善恶美丑分得很清楚,「三观」非常正。
但是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
隔着两张桌子的一张桌子,坐着六个人。他们的桌子最前面,靠戏台最近,又在最中间,是C位。
坐着的五六个人,却看上去不是正经人,为首那人,身形魁梧,一拍桌子,故意大声嚷嚷:「黄梅戏就是带劲,全是娘们,各个骚气十足。」
他这句话,就是给一锅火候正好丶香气扑鼻的上好三鲜汤甩了一坨狗屎进去。
周围的观众被严重破坏心情,无不向他们投去愤怒的眼神,只是看到这六人都不是什么正经人,各个不是尖嘴猴腮,就是五大三粗,还有刀疤脸丶吊眉鬼,知道多半是街面上的混混。
于是敢怒不敢言。
朱轩妮怒气冲天,准备上去呵斥几句,被杨金水拉住。
「大小姐,不着急,先看戏。」
杨金水经常微服到各家戏园子看戏,这种戏码见得多了。
玉皇街戏曲为什麽鼎盛?
因为那里清静。
各家大大小小的戏院,有官面的背景,也有商会或同乡会的襄助。这六个混混敢进去,立马被送到大牢里吃老米饭。
但是玉皇街以外的地方就不好说。
尤其是罗马街这样地方,鱼龙混杂,不仅有长安戏院这样的戏园子,还有酒楼丶旅馆,以及暗娼和地下赌坊。
万历新政,四海晏清,可这些非法产业是无法彻底杜绝,只是从此前的纯黑变成灰色,从猖獗变成小心翼翼,游走在夹缝之间讨口饭吃。
这六人就是这样的人,属于罗马街的地痞混混。平日里靠给暗娼和地下赌坊包娼庇赌挣点钱,机会来了就敲诈勒索。
庆梅喜这种从地方进京闯名气,目前半红不黑的戏班,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敲诈对象。
不黑,说明挣到钱了,有油水可榨。
半红,说明还没红到位,没有多少背景,敲诈了也不敢吱声,只求舍财保平安。
他们不在玉皇街好好地唱,跑到罗马街来唱,对于这六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元宝,不敲诈一番简直对不起关二爷!
杨金水对这些混混的心思摸得很清楚,也知道接下来有什麽戏码,所以笃定得很。
果然,《天仙配》唱完,这六人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往外撵人。
「看完了就走,还赖在这里干什麽?」
「你们买的只是《天仙配》的戏票,看完了还想占便宜吗?」
观众们知道要有事,可是又不敢出声,哗啦啦没一分钟,戏园子只剩下杨金水丶朱轩妮这桌五人,隔着两三张桌子的六人,以及过道上站着的二三十人。
空荡荡的。
六个混混为首的壮汉看到这情况,牛眼瞪圆。
嘿,还有不服气的。
壮汉迈着六亲不认的步子,带着手下来到杨金水这桌跟前。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