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巧莲四折春京畿(1 / 2)
第905章 巧莲四折春京畿
大家一致认为,东倭地区的问题不能一直拖下去,确实到了该改的时候。
意见统一后,戎政府首先奉诏下达军令,动员海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登陆东倭。
内阁也奉旨下达钧令,组织抽调了一大批官吏,组成工作总队,全面接管东倭。
该杀的杀一批,然后互迁一批人口。
此时的东倭只剩下三百万人口,只有二十年前一千二百万人口的四分之一。
当然了,这一千二百万人口只是预估,没有具体数字,谁也没法确认它是真的。
可三百万人口却是人口普查出来的,实实在在的人口。
东倭的一百五十万百姓,以农垦局的形式迁到静海丶日南丶吕宋等南海地区,进行大规模拓垦。
两广丶福建和浙江等沿海山多地少地区,迁移一百万百姓到东倭。
东倭被一分为二,九州岛为巨燕郡,四国岛为始鸠郡,本州岛以琵琶湖为界,西边划为盖余郡,三郡合为澶州省。
本州岛以东,分为来风和东极郡,再加上折丹郡(北海道),合为郁州省。
东倭南边的岛屿,大隅诸岛连同琉求群岛和琉求岛(台湾),再加上员峤岛(济州岛)一并被划为东海省,目前暂时由江苏丶浙江和福建布政司对口扶助建设。
吴兑被选为东海总督,管辖东海丶澶州丶郁州三省。
朝鲜就是在他手里被纳入大明疆域,分成海东和辽东两省。只是海东省名过于含糊,被朝野上下不停地提意见,于是就改为熊津省。
然后也是在吴兑手里变得十分安稳,顺利过渡,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待兴,已然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今又有新土纳入版图,朝廷自然就选中很有经验的他出镇绥靖。
吴兑出缺的顺天府尹,由南宫冶接任。
南宫冶在潘应龙任顺天府尹时就担任少尹。
许多规划和建设都是他亲力亲为主持。接任顺天府尹后,继续大兴土木,对东西城进行改造,接着铺设煤气路灯系统,完善公共运输,整饬社会治安。
其中最大的工程就是完善功能区。
什麽叫功能区,是潘应龙在任上提出来的。比如西湖(颐和园)区成了大学区以及疗养区。
诸多大学丶研究所修在西湖东岸和南岸,高官疗养院修在西岸。
南城西区成了模范居住区,数百栋新式楼房在那里修建。中区和东区成了商贸区,以琉璃厂和南市为中心。
琉璃厂主打文化产业,书籍古玩字画跟文化带点边的都在那里。
南市就是主打东南西北丶海内海外各色货品,世上有的货品,它那里一定能找到。
南城左安门崇南坊一带,现在变成了仓储区,因为这里挨着北京南站,又在城区里,有城墙保护,大家都觉得安全。
右安门以内,地坛以西,玉皇庙为中心地区,这里以前多沼泽水沟,被整饬一番后,变成十几个小湖,还挖出两条河流,然后阁楼榭台,连翩成云,风景怡人。
顺天府在这里修建了三个戏院,众乐园丶万和楼和广德轩。
这里很快成了京师戏曲中心。
周围小戏园比比皆是,酒楼遍地开花,还有新兴流行的「会所」。
明面上被誉为京师文艺中心,暗地里龙蛇混杂,情况有些复杂。
不过要说是北京的秦淮河,还算不上。大家都知道,南苑那一片更像。
庆梅喜戏班目前就暂驻玉皇街。
进京闯荡的戏班十有八九要先在这里的小戏园子里唱出名堂,然后进到那三家大戏院里唱红。
如果能到南苑畅意馆大戏院,盛世艺术馆唱戏,就是说明已经红遍京畿,名誉海内,成为戏坛的大家。
少说也是大明文艺联合会戏曲协会会员,名利双收。
庆梅喜戏班和俞巧莲,才刚刚在玉皇街三家大戏院唱红,正在为进畅意馆和盛世艺术艺术馆唱戏而努力,不想「机缘巧合」,被固安侯二公子夫人推荐,悄悄进了西苑唱戏,得了太后犒赏。
但这事不准明着说。
大肆宣扬,东厂会上门来找你聊天。
但京师里多的是七巧玲珑心又眼疾手快的人物。
刚在西苑唱完戏,庆梅喜戏班就接到北京戏曲学会以及畅意馆大戏院的邀请,请俞老板拨冗登台唱一折。
只是畅意馆大戏院是黄金难买的戏台子,数十位新旧大家轮着在这里唱戏,俞老板的登台,需要等上个把月。
进畅意馆大戏院唱戏,再有机会去盛世艺术艺术馆唱一折,庆梅喜戏班就算圆满了,也不辜负进京时,安庆的父老乡亲和同仁们的殷切期盼。
这段时间,俞巧莲带着戏班在多个戏院演出,打磨自己的功底,以及班子的默契程度。
基础夯实了,才能在畅意馆和盛世艺术馆唱响,让更多的人认识黄梅戏,喜欢上黄梅戏。
玉皇街三大戏院排不上期,小戏园也去,偏僻一点也没关系。
今天庆梅喜戏班在玉皇街北边,靠罗马街的一个叫长安戏院的戏园子里唱戏。
罗马街,这一带以前叫骡马市街,曾经是京师最大的骡马集市。
潘应龙南城改造,把这片臭烘烘的集市搬到城东北亮马厂那边去了。
那里挨着通州,地方宽敞,交通也便利,很快成为京畿乃至华北最大的骡马牛羊市场。
更妙的是,那里属于大兴县。
每年市场缴纳的税,对于京师五城来说是看不上的三瓜两枣,可对于大兴县来说,却是一块大肥肉。
一举多得。
大家无不称赞潘应龙是大明最会搞经济的堂官能臣。
骡马市街改造后,不能再叫这个名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