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话分两面(1 / 2)
有张留贞发话,潘筠的假很快批下来,直到他们要出发前的两刻钟,张留贞才带了俩人过来找她。
当时才放学,潘筠正在食堂打包馒头,这是她路上的伙食。
九个时辰,她得吃三顿!
给他们打饭的老道士默默看了她好一会儿,这才在她的碗里多放了两个馒头。
妙和紧跟在她身后,上前一步,伸出一个巴掌道:「好饿,好饿,我要五个馒头。」
老道长笑起来,一脸和蔼可亲的给她五个。
妙真和陶岩柏也比平时多要了两个。
老道长:……
学宫的羊毛不是这麽薅的,但还是给他们了。
潘筠吃完饭,把师侄们薅来的馒头一卷,塞进空间里,一出食堂就看到站在对面树下的张留贞,他身后站着两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人,一身道袍,看上去三十许,蓄着胡子,一人拿着拂尘,一人拿着长剑。
直到张留贞向潘筠介绍俩人,俩人好似才活过来一般,和潘筠掐诀行礼。
潘筠虽好奇他们的身份,不过没问。
张留贞肯定和四师姐三师兄有事,谁知道他们背地里计划什麽事?
该她知道的时候,他们自会让她知道的。
潘筠带上俩人出发,别说,有伴还是挺好的,哪怕不熟悉。
但大家都是学宫的道士,不会跟普通人似的咋咋呼呼,潘筠每次停下打坐恢复元力,他们还能帮着护法,三人一路顺畅的到达倭国。
不过,这俩人太沉默了,潘筠虽没有探听的心思,但凭着她的交际能力,相处一路,也应该能了解对方一点的,但一路行来,除了知道他们的道号和大概的年纪,其馀一概不知。
潘筠都郁闷了。
虽然她也没主动泄露自己的信息,但她太有名了,根本也用不着自己泄露。
于对方来说,对她是知彼知己,于她,她则是对对方一无所知。
所以一飞到大森乡,潘筠立刻把人放下了。
俩人也乾脆,一跳下三宝鼎就朝潘筠抱拳道谢,转身就运起轻功,几个飞纵就消失在了林子中。
潘筠看他们离去的方向,喃喃:「看样子对倭国了解不少,他们这到底是来干嘛的?」
潘筠晃了晃脑袋,把探究的欲望压下去,转身去看银矿。
大森乡的银矿开得如火如荼,不仅矿工增加了不少,炼银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论偷采,不论是匡平,还是宋大林,他们都是专业的。
不过,他们此时也不能称为偷采,毕竟,这一片山,益田家先送给她两座,后来杨善又代表大明直接买下这一片。
所以这一片山名义上归属大明。
只不过,银山的事能瞒则瞒着,瞒不住的时候再想公开的事。
可以扮猪吃老虎的时候,就不要过于嚣张,这是历史给国人的教训。
潘筠的到来,不管是匡平那边的朝廷军,还是民间队伍,都高兴不已。
潘筠就和他们打了一个招呼,见王璁不在,就问王小井:「他人呢?」
王小井:「他押着货物去京都了,那边有钱人多,东西更好卖。」
潘筠点点头:「有说什麽时候回来吗?」
王小井摇头:「没说,但我估摸七八月都会回来。」
宋大林走了过来,和潘筠有话要谈,匡平也找来了,包括其他山头开采的矿头也过来要求见她。
这让潘筠有种错觉:「怎麽都找我?」
宋大林道:「来求道长做主吧。」
潘筠挑眉:「做什麽主?」
宋大林压低声音道:「年初,朝廷增派了人手,我们打探到,他们想把我们都赶出去,这里只留官矿,不得私采。」
潘筠:……这麽大一片矿,朝廷得采多少年才能采得完?
心是这样想,嘴上却不能这麽说,潘筠露出笑容,安抚道:「银山本就进献给了朝廷,加上朝廷后来又花了大价钱和倭国将山买了下来,算过了明路,山既属于朝廷,自然是听朝廷的。」
宋大林一听,眉眼中戾气横生,显然很不服气。
潘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行了,不是多大的事,去让人杀猪宰羊,我们今晚吃顿好的。」
然后转头对王小井道:「把匡大人请过来。」
宋大林眉眼一动,若有所思,戾气就压下去,应一声后退下。
匡平也是来提这事的:「这是朝廷的意思……」
他顿了顿,或许也知道不太厚道,连忙道:「这些矿工若不愿意回国,可以留下,潘道长放心,现在各区的矿工工钱是一样的,我们矿区也给得及时,不会拖欠。」
潘筠:「匡大人,您既然是其中的行家,这大半年下来应该也知道这矿有多大,朝廷莫非是想对倭国出兵,将藩国变为直属吗?」
「这当然不可能,为一座银矿还不至于。」
「那您就应该知道,这矿是开不完的,等倭国知道这座宝藏的存在,我们能开十年丶二十年,难道还能采上百年不成?」
匡平讪笑道:「潘道长,这是朝廷的命令,本官也是奉命行事,我还是那句话,矿工们若愿意留下,工钱不变,我们会按时发放,您这边的炼银设备,朝廷这边愿意花钱买下来。」
潘筠明白他们的意思,一开始容许民间势力开采,是因为朝廷军刚过来,对此不熟,需要互相帮助。
而且当时海禁未开,海关政策未定,朝廷带出来的人手有限。
当时,民间势力在他们眼里是国中百姓,反正前途未卜,在倭国面前,这都是自己人,所以随便开采。
但现在海禁已开,海关政策已定,上次她在京城,潘洪忙着加班,就是因为在跟倭国的来使在谈海关政策。
不仅鸿胪寺,户部和礼部都有参与。
朝廷显然可以源源不断的朝大森乡输送劳力,甚至可以不动声色的在这边驻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