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1章(2 / 2)

加入书签

但这不影响他们自己对他继续神格化丶艺术化。

当《舟》这部电影在放映厅灯光暗下来以后,开始放映,他们内心之激动,仿佛心跳声都呼之欲出。

然而,随着电影一幕幕地看下去,他们却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了几分失望。

因为陆严河在电影中出场之后,几乎没有几个他们心中的有效镜头。

大部分的镜头,都是中景。

这跟他们以前熟悉的丶电影中的陆严河,是不一样的。

陆严河是一个非常扛得住特写的演员,他的表演无论是什麽题材丶什麽风格,都非常丰富而细腻的。在过往的电影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导演会浪费他的表演。但是,在《舟》这部电影里,陆严河的表演几乎是被大幅度地削弱。

不仅仅是他的表演,包括温生明和于孟令在内,都是如此。

也就于孟令出场那个檐下落泪的镜头好一点,其他时候,都和陆严河一样,仿佛画面中的某个配饰,而不是画面中的主角。

如果这些人看过平行时空一部叫《刺客聂隐娘》的电影,就会惊讶地发现,这部电影跟那部电影太像了。都是非常「忽略」演员表演丶完全只把角色作为镜头与画面的构成的电影。

同样一个表演,远景丶中景或者是特写呈现,抵达观众心中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坐在这里观看电影的,大部分的阅片量都达到数以万计了。他们不至于说因为这样一种风格,就看得昏昏欲睡,也不至于看不出这部电影的好在哪里,但他们都很惊讶,为什麽这部电影用了三个如此杰出的演员之后,却如此地削弱他们的表演部分。

事实上,电影本身是好看的。

因为剧情发展得很快,这是一部强剧情的电影。三个大人丶一个小孩之间的人物关系,不断变化,信息点带来诸多观看认知上的反转,电影的镜头语言又呈现出一种静水流深的深邃美感。很多人——尤其是偏爱这种艺术片的影评人,看得是很爽的。

这不是那种强现实主义的文艺片,这是真正在镜头语言上玩艺术审美感受的艺术片。

罗宇钟没有让每一幕都美得跟渲染过一样,可是影片的整体风格,就像让人走在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它当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值得人驻步停留观赏,但它每一个地方都属于这个整体,都笼罩在一种协调的丶统一的氛围与美感之中。

一直到人物关系越来越紧张,温生明要杀死自己外孙的想法和计划越来越显露出来,他的自私丶冷漠甚至是「无人性」的一面,不知不觉地被勾勒,终于,电影里开始出现一些于孟令丶陆严河的特写镜头了。

但这样的特写镜头,又往往隐匿在角落丶门后或者是转身的几个瞬间。

快得几乎让人无法琢磨他们的微表情。

转瞬即逝。

观众只能被留下一个几乎是直觉的感受。

陆严河的老朋友——

美国《综艺》杂志的专栏影评人汤姆·怀恩就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真大胆。

比用三句话来说清楚一个情绪更难的,是只用一句话来说清楚。

同理,比用三秒钟来呈现一个特写镜头更难的,是一秒钟。

电影的节奏在悄无声息地加快。

这甚至没有通过配乐的节奏点来带动,全靠电影画面的剪辑。

汤姆·怀恩这一刻不禁叹了口气。

这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典型案例。

牺牲了对演员表演的突出,却让这部电影有着浑然天成的完整感。即使电影都还没有放到结尾,汤姆·怀恩也可以确信,这一定会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极为完整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浸润着「返璞归真」的至真丶至净之意。

而当陆严河发现,最后电影真的在他的建议下删掉了「烧掉药包」那一幕,让电影中「父亲之死」的真相更扑朔迷离丶没有任何直接线索可以将凶手指向陆严河之后,陆严河心中长松一口气。

至此,无论它在外界会得到什麽样的口碑,至少,在陆严河这里,它成了。

它是有史以来最不凸显他演技的一部作品,但怎麽说呢……陆严河其实想说的是,他不在乎。

-

放映结束,在灯光还没有亮起来的时候,掌声就已经响了起来。

无论经历多少次这样的时刻,陆严河都不会对这样的时刻感到腻味丶厌倦。

不可能的。

人怎麽会对这样炫目丶荣耀而且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创作了一个了不起的丶有可能经得住时间冲刷的作品的时刻感到厌倦呢?

陆严河看到于孟令的眼眶里满是晶莹的泪水。

罗宇锺也在用力地鼓掌——和周围人一起。

在他们的周围,每个人都在用一种带着敬意的眼神注视他们。

陆严河满足地笑着。

-

美国《综艺》率先给出了第一个媒体评论,来自他们的专栏影评人汤姆·怀恩:「这部备受期待的电影,毋庸置疑,它足够出色,配得上陆严河这几年在电影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可以说,即使是在陆严河辉煌的演艺生涯里,它也绝对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也必须要承认,这是建立在对以陆严河为代表的几个杰出演员的牺牲上。这部电影彻底地削弱了演员表演对于一部电影的介质作用,事实上,大部分人对于电影的了解和认知,基本上等同于演员的表演。而这部电影将演员完全装进人物,又把人物仅仅作为人物,所以,它成为了本届西图尔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竞赛片里,最另类却也最独特的存在。

你甚至很难相信,这样一部电影作品,它出自一个曾经只执导过电视剧的大牌导演之手。罗宇锺,这位在中国电视剧领域被誉为领军人物的大导演,也是陆严河出道之作《黄金时代》的导演。陆严河曾多次表示,是罗宇锺带着他走上的演员之路,他最初对表演建立的理解,全部都来自于罗宇锺。但他第一次执导电影,就把陆严河丶温生明丶于孟令这几位中国最杰出的演员给「背叛」了。一方面,你感觉可惜,因为浪费了他们这样的演员,另一方面,你又不得不承认,恰恰是这种浪费,才形成了电影现在的样子,你绝对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个人的视角,主观地理解这个故事。

尽管如此,因为剧作的设置,温生明所饰演的父亲,仍在有限的呈现里,占据了无法忽视的位置。他的两面性,包括他隐藏在慈爱之下的冷血与残酷,即使不被镜头聚焦,仍然像烟雾一样扩散开来,逐渐渗入毛孔。他的功力,远不止在《定风一号》展现出来的那麽简单。可惜,陆严河的角色在这一次的剧作里不够突出,甚至太过温吞,我想他接下这个剧本,肯定不是出于这个角色的考量。他需要一个像在《定风一号》里一样有分量的角色,才能在他已经取得的高度之上,再一次获得大家的掌声——对于天才来说,这不公平,却没有办法,这是他必须肩负的期待。」

汤姆·怀恩为这部电影打出了4.5分的高分(满分5分)。

其后不久,各大媒体也陆陆续续地发布了评论。

韩国媒体《电影周刊》的评论直指导演罗宇钟不尊重陆严河,在《舟》这部电影中把陆严河用成了一个三流演员,看不出任何的光彩,为数不多的表演华点,都给了于孟令和温生明。

日本的《影视旬报》也批评这部电影陷入在导演极度自我的审美中,让这部电影陷入平庸的「八十分之作」困境,电影哪哪都还不错,但又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好到让人眼前一亮。

在媒体见面会上,媒体们更是争先恐后地开炮,一会儿问罗宇锺为什麽要在电影中如此地削弱演员的作用,一会儿问陆严河为什麽接这部电影,等等。

整体的风向不是特别客气,但大家对陆严河的态度却是以「打抱不平」为主。因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部电影是因为陆严河才会被西图尔国际电影节关注到的,可电影的呈现却显得陆严河最不重要。

陆严河很无奈。

他很多的话又不能说得太直白,电影本身就是藏锋的。他要是都给说明白了,就曲解了电影一开始这麽拍的原意了。

陆严河只能说:「我并不认为我在电影中的表现又被忽视丶淡化,事实上,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根据我目前所听到的评论,请允许我建议你们再去看一遍这部电影好了,相信我,它是一部值得你们反覆看几遍的电影。」

大约是到陆严河准备启程去马来西亚的时候,法国《电影》杂志的首席影评人玛丽昂·图奇发布了她的评论文章。

「很幸运,我通过朋友的关系,拿到了另外一场《舟》放映场次的票,于是,我得以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陆严河的角色,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麽简单。温生明所饰演的父亲的死,也值得深究。陆严河这个角色的平庸丶沉默丶弱存在感,在三人关系中仿佛只是一个平衡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电影玩了一个障眼法。

他是前期父子女三人结构的维系者,也是后期三人结构的破坏者,于孟令饰演的女儿,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弱势的反抗者,她的反抗是表面的跪与哭,也是实际上的懦弱与无能为力,陆严河饰演的儿子,才是一个下定决心的反抗者,他的无动于衷与摇摆沉默是卸下父亲心防的伪装,也是不动声色以一场大病终结父亲的保护色。

最后仵作出场的那幕戏,是导演留下的唯一一粒扣子,那幕戏的重点不在于仵作,而在于他出现的那一刻,儿子和女儿的反应——只是在这一幕戏,电影里用了全景,所以,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为什麽这部电影必须削弱演员的表演?对电影而言,障眼法常常通过不停切换角色的视角丶聚焦部分特写来完成,可是,很多人都忘记了,它也可以通过藏水于海来完成。」

玛丽昂·图奇这位影评人在电影评论界的地位,怎麽说呢,就像是罗宇锺之于中国电视剧届的地位。

她的评论,永远会第一时间被人关注到,而且,会被人认真研读。

她的评论,也第一时间引爆了各大媒体对《舟》这部电影的二次讨论。(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