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3章 进展(1 / 2)

加入书签

第1353章 进展

谷旗市局送来的案件相关资料,有足足四个箱子,看得出来,是真的做了相当的工作。

但是,凶手的纵火行为确实是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年,周围邻居自发形成的救火队,虽然成功的扑灭了大火,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证据的损失。

对于一起16年前的案件来说,没有监控的情况下,又失去了现场证据,想要破案的难度是极大的。

不过,也是因为现场有许多邻居在场,犯罪嫌疑人有被目击,并且,最终做出了素描图。

「凶手身材高大,微胖,男性,看着比较年轻,眼神很凶狠,皮肤较黑,短发……」徐泰宁读着卷宗里的描述,轻笑了一声:「跟江远的判断是符合的。不过,谷旗市局最后也没找到人。」

「应该是流窜作案。凶手很可能一次作案后就跑了,这应该是他躲过历次侦查的主要原因。」柳景辉看完谷旗市局和梅洋市局的两起案件的相关信息,推理能力逐渐上线。

徐泰宁是只要确定性答案的人,遂道:「现在就说流窜作案,还有待证明吧。就这个案子的情况来看,他的习惯是作案后纵火,那麽,相关的纵火案件,其实都有嫌疑。另外,谷旗和梅洋的案子,都是入室抢劫杀人,那有没有可能,入室时无人的一些盗窃案也是他犯的,总不能专挑有人的房子盗窃吧。」

「他可能没有开锁类的能力。」柳景辉回答的却很肯定:「梅洋的案子不是很确定,谷阳的案子,受害人在家经常是开着门纳凉的,因为住的是单位自建的楼。抢劫计程车其实也差不多,凶手选择的都是不需要技巧,对武力要求比较高的项目。」

徐泰宁缓缓点头:「身高体壮,喜欢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也符合计程车抢劫案嫌疑人的典型特徵。他们如果有入室盗窃的犯罪技巧,也不至于要搞计程车。」柳景辉说的是一个很残酷的真相,就算是犯罪,有犯罪技术的人也以更低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所以凶手先是寻找一些便利机会,进入人家暴力犯罪,那也没必要开始就杀人吧。」徐泰宁接着问问题。

柳景辉「嗯」的一声:「你要问我,凶手是怎麽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是犯罪侧写类的玩意,我能回答的就是,在凶手开始杀人以后,他是有意识的选择了流窜作案的,否则,以15年以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交通条件来说,跨市区的流窜容易,跨省的流窜,而且是全国性的流窜?不是有意识的行为的话,不太容易解释。」

柳景辉设身处地的为凶手考虑,道:「他每次做完案,首先就是一个逃亡的身份,其次还要销赃,能忍住不连续犯案一次性销赃,而是先流窜,算是有点脑子的。到了李慧敏案,都可以视为再一次的犯罪升级了,他是面对两名受害者,还是胁迫受害人驱车千里,这个过程,很难把握。当然……他也可能是有团伙。计程车劫杀案经常是有团伙的。」

某种类型的典型特徵,往往是有其内在成因在里面的,就好像远嫖近赌一样,抢劫计程车也最好是团队合作的模式,不仅仅是因为当年的计程车司机被抢多了,容易藏着武器反击,主要是为了震慑司机,多人抢劫容易使其放弃反抗,也降低抢劫人员的成本。

「流窜作案在当年确实是个好主意。团伙的问题也要考虑。」对徐泰宁来说,流窜作案也是非常麻烦的。事实上,对任何一名警察来说,流窜作案都是比较难以处理的案件,侦破经常凭运气和审讯。

话说到这里,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江远。

江远适时抬头,他刚刚一直在pad上扫照片,此时让王传星将标记的几张照片放出来,道:「我刚刚看了下另外几起评价C的案件,其中一起找到的足迹,符合嫌疑人特徵,能够认证同一。」

「我看看。哪一起?」徐泰宁立即问。

「立元市的案子。」江远让王传星去列印资料,同步说明道:「也是杀人焚尸,但是在野外,用的汽油,尸体焚烧的很厉害,现场没有车辆,但有足迹给烤硬了留下来了。」

「李慧敏案也是野外。」柳景辉补充了一句,再微微皱眉,道:「这个凶手,当年应该是在做尝试。」

「研究杀人吗?」徐泰宁问。

「差不多意思吧。有的凶手是喜欢用一成不变的杀人方式,有的人就喜欢试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