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赠品(2 / 2)
这样着重推动从实验室算法到工业级工具,从单任务优化到通用范式探索,就是结合了国际现阶段最顶尖研究的方向。
「俞总,我们也讨论了这个基金会的运作。」余凯最后提到组织机构的事,「决定基金会走向的委员会,我是一个,麻省理工的朱俊彦是一个,他是搞生成模型的,还有脸书的何恺明是一个,他做的是计算机视觉,带着DMLC社区的陈天奇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你。」
「陈天奇可以负责基金会的一些日常运作,他做社区有一定的经验。」
俞兴失笑:「怎麽还有我?你们倒是把位置都排好了,不对啊,你刚才不是说讨论出四个研究方向吗?那个,那个自然语言处理呢?没人代表这个吗?」
余凯没想到俞总还真的有认真听。
他解释道:「我这个委员就是想让刘铁岩来当,他是搞自然语言处理的,但他不愿意,我就先当了,然后,微软那边其实还有一位研究院的副院长周明,他在这方面更擅长,这次没过来,只是遥祝。」
余凯思忖道:「如果能说服周明,那就让他来当委员,俞总,反正你得有个位置,你是金主,你是帮忙搞钱的,别人没有都行,你没有不行!」
俞兴倒是没拒绝,只是笑着提醒:「挺好,一切都很好,除了没钱。」
余凯脸色一暗,这时候也再次提及俞总上次的建议。
「俞总,既然你觉得炒股能搞到钱,阿里现在没上市,你看其它上市公司怎麽样?那些已经上市的,有业绩的,是不是更稳妥啊?」
俞兴沉吟:「这个嘛,这个,余博士,到了我这样,其实我看上市公司都是看它们失败的地方,反而不研究它们成不成功,之所以推荐阿里,实在是我几年经常打交道,所以有把握,要是你们乐意,加密货币也不错,但可能需要时间更长的持有。」
余凯听了,没觉奇怪,阿里的马伝不也是上来就挑失败嘛,但他对加密货币断然拒绝:「加密那个不行,那个波动太大了!」
他也看过一些加密货币的新闻。
余凯又问道:「那百度和企鹅呢?也不行吗?」
「先排除一个百度,企鹅嘛,没以前好,但还是那句话,长期肯定没问题,国内市场还会继续兑现移动化的红利。」俞兴认真的分享,「优先推荐阿里,是因为它现在的故事太容易说了,也很容易被美股那边的投资人对标认可。」
余凯看了两眼俞总,放低声音的问道:「俞总,百晓生呢?百晓生能不能有利好消息?」
俞兴立即严肃的答道:「余博士,千万不要走到邪路,内幕交易不行。」
余凯叹了口气:「俞总,这说不上是光速筹资还是光速破产啊。」
「不要上杠杆就是了。」俞兴不以为然,「你买了阿里的股票,它就算不赚,亏也亏不了多少,你还怕它突然腰斩啊?想什麽呢,这已经是很稳的路了。」
余凯思考一会,忽然说道:「万一呢?万一过山峰来做空阿里呢?」
俞兴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那更不可能了,过山峰绝不会过来做空的。」
余凯没有问为什麽,只是突然想到了这麽一茬。
他摇摇头,思忖道:「那我问问几个委员的意思,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在技术之外筹资占股,嗯……市里有钱,这样吧,俞总,你可以和领导说,我们这个DLF可以和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可以给高校的相关领域提供研究经费,然后每年再让高校派出一两个优秀学生来实习。」
「高校的研究资金有限,学生在那边一般都是苦哈哈的,基金会可以提供从暑期开始的研究,这样九十月份搞论文,十一月投稿,次年中稿了还能去参加会议,也算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了。」
俞兴惊奇道:「余博士,你这个怎麽这麽熟稔?」
「嘿,都是我们在矽谷做过的东西,当年搞NEC Lab就是这麽发展起来的,其实也是互利的,像来自中科大的杨建朝,还有周曦,当初跟着我的实习生,现在都很厉害了。」余凯说道,「我们这一套是验证过的。」
俞兴记了下来,打算还可以去游说一次。
不管怎麽样,多少还是有所推进,如果决定筹资炒股,没准阿里大涨翻倍,资金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余凯心情算是轻松了一些。
「余博士,我看你们这个工作规划的很好。」俞兴笑吟吟的提出了一个来自碳矽的要求,「既然大家都很有热情,反正也在筹资阶段,这能不能验验货?」
余凯不解:「怎麽验?」
「碳矽集团的车机上需要更有效的语音识别,这方面现在的进度落后。」俞兴说道,「你们一帮大科学家,能不能给试试帮个忙?」
余凯一愣,念头转了转,说道:「俞总,你这钱还没给,就先想着把东西往回收啊。」
他答应了下来:「行,就当是我们这次会议的小作业。」
俞兴心里一喜,自己提的不是那种开拓性研究,还是相信这帮顶尖专家能有助力的。
国内的投资人继续一批批的飞来临港,虽说大多数都没有兴趣,但广撒网之下还是有人传递出乐观信号的,高瓴资本就愿意进行下一步的接触。
不光是对DLF,同时胃口很大的愿意积极参与到地平线丶碳矽集团和碳矽数据这三家的融资之上。
余凯对此很吃惊,向俞总询问来路。
「你那两个是赔钱货,我这两个是能赚钱的。」俞兴没怎麽惊讶,很平淡,「他是想来投我的,顺道带着你的赠品。」
余凯有点尴尬,但转念一想,当赠品有什麽不好?
他情绪转为积极:「俞总,能不能多找找这种拼命想投你的机构?拜托了!」
俞兴:「……」
他觉得余博士的创业之路会很不错的,脸皮最起码成长的很快。
不过,碳矽集团和碳矽数据的下一轮融资都要扩大很多的规模,本身也需要接触更多的投资机构,这次能带上也算多赢。
俞兴思考着如何接纳更多投资人朋友的善意,没过多久忽然接到在美国奋战的邢宏宇的电话。
「俞总,企鹅的微视团队解散了!」邢宏宇声音振奋。
俞兴笑道:「你在美国,对这边的事情倒是了如指掌,我都没听说啊。」
「我还是有朋友在的,准确说,是彻底被微聊吸收了。」邢宏宇鼓动道,「但不少人都有离意,那些中坚是没有竞业协议的,完全可以挖来碳矽数据,就是没法先做Mus,不过,吸纳进来,国内市场做起来的时候就能快速上手。」
俞兴同意了来自邢宏宇对前东家的关怀,让他拟个名单,再由百晓生进行接触。
微聊吸收微视,从负责人到中坚,这下是真的要把正统精神放在临港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